教育是……

2015-06-09 21:38武琳
师道 2015年3期
关键词:被教育者教育者孩子

武琳

从教近20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教育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和回答,不同年龄又有不同层次的领会和感悟。

教育是一种传承

记得刚刚从教的那些日子,“传道授业解惑”时刻提醒着初登三尺讲台的我。每一节课都不敢马虎,每一分钟都不敢懈怠。我深知教坛不大,地位神圣;教师渺小,角色崇高。积极备课,虔诚拜师——我填满自己,再传递给学生。那一张张兴奋红晕的笑脸,那一个个打满问号的小脑门儿,甚至是那一次又一次想引起我关注的小淘气,是那个时代留给我最饱满的记忆。在与孩子们徜徉知识海洋的共同航程中,我率领着他们,他们簇拥着我,一路凯歌。孩子们的成绩和同行们的肯定满足了当时的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虚荣。

书声朗朗的教室,欢呼雀跃的操场,谦虚勤恳的前辈,意兴风发的同事,一幕幕,一帧帧,像一部电影的回放,真的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校园的这一头到校园的那一头,是千年古都繁华的故地,历史与现实巧妙地重合在一起;从走廊的这一头到走廊的那一头,是我的工作和生活的距离,理想与现实也默契地重合在一起。

我用满腔的热情充实着在别人看来那么枯燥的两点一线的生活。生活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环境的单纯让我完成了教育生涯中对教育的第一个层次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省悟

越来越丰富的经历,让我接触到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类型的学生,陷入越来越复杂的教育情境。我一次又一次改写自己曾经的对教育内涵的认知。它那样的多元,那样的不简单。不是我使足蛮力就可以达成的交易,不是我一腔热忱就可以获得的成功。有时,我传递知识的双手没有人来接,我真诚探问的眼神没有人来回应。我不得不黯然神伤,挫败感在寂静独处的夜晚屡屡侵袭,我不得不问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对老夫妇吃鱼的故事开启了我。爱吃鱼头的老太太给爱吃鱼尾的老头夹了60年的鱼头,爱吃鱼尾的老头给爱吃鱼头的老太太夹了60年的鱼尾。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们发现了真相,鹤发童颜,相视而笑,那就是他们爱对方的方式,把自己认为的最好给最爱的对方。有时,我们自己不也正自以为凄凉地遭受着这些吗?一方面父母关怀的唠叨被自己厌弃,一方面强加给孩子的明智选择被拒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教育的理性不同于亲情的感性,我们给予教育以热情的同时一定要考虑教育的输出方式是否与教育对象相匹配。同样的教育内容换了环境,换了对象,如果不及时调整其方式方法,那结果就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遗憾了。

曾经碰到一群桀骜不驯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学校只不过是推迟进入社会的庇护所,对知识的渴求早就是多年以前的残章断篇,他们被主流群体抛离,甚至被家人亲情忽略,他们只是渴望快一点到成人的年龄来逃避学校的约束,显然他们还并不完全知晓社会竞争的残酷。这时的他们,拉下太多的功课,脱离大部队太久,已经没有自信跟进。在他们面前,知识的教育显得那样的苍白而没有说服力。可是,知识毕竟不是教育的全部,人性真善美的开蒙和回归是其源头活水。当教育者明白了这些,就不会执拗于捍卫学科的忠诚,不会执著于成绩的分分必究。教育者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对象调整内容,修正方式方法,那么再坚硬的抗拒都会变得柔软,再冰冷的抵触都会被温暖消融。

我始终明白,教育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它至少让我们看到了解决的希望和曙光。

曾经的这种省悟是对自己智慧的挑战,对经验的拷问。

教育是一种相处

可能最平凡的解读最贴近本质,就像所有的饮品中没味道的纯净水最解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从教的时间越久,越觉得教育的伟大源于细节的平凡与信念的坚守,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刀枪剑影,没有感天动地,只有淡然恬静。渐渐悟到,教育是一种相处。相处,听上去那么的平淡无奇。但恰恰是这平淡中孕育着不温不火的妥贴。

相处,是一种独立平等的对待,哪一方也不能消磨另外一方的个性,哪一方也不能抹杀另外一方的特征。教育者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充满权威的强势和优越感。

谦卑是改良这一毛病的最好良药。教育者的自大会无形中因袭给被教育者,他们复制这一坏版本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同理,那些狭隘,自私,短视,急功近利,浮夸等等偏斜的毛病一旦在相处中扎根,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教育者要自我净化,要时刻警醒澄清与被教育者相处中的角色定位。

相处,即相知相长。相互知晓,共同成长,没有比这更好的教育场了。好的品质在相处中良性循环。孩子有时会出奇不意地反哺成为鲜活有力的教育者。

当一群孩子为一只受伤的流浪猫送院疗伤,募捐经费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值还是不值。他们悲悯的小生灵是一个同我们每个人一样平等的生命。今天他们不计得失去救助一只流浪猫,明天我们还会担心他们不会给老人让座,不去扶助跌倒路边的陌生人?在我所有给出的答卷中,这一份问卷的回答毫不逊色于知识答卷的满分。

有人说,教育就是剥除了所有的知识还剩下的东西,你可能不记得老师当年要你背的唐诗宋词,可你记得诗词歌赋中的雅致情怀;你可能不记得函数曲线的规律,可你还记得数字符号中的谨严风格……一个好的教育者就是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教会他辨识这些知识背后的真谛。

相处,是心灵的对话。在这里,没有伪装矫饰,没有刻意逢迎。纯粹的心灵之约。

静待花开——一句被用得近乎俗烂的心灵鸡汤,可教育者就应该有这样的耐心和胸怀,只是在这“静待”之前我们要做足功夫。佛教的教义中讲因果。教育的理念中也有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当我们教会孩子善良,孩子就会常怀感恩;当我们教会孩子宽容,孩子就会就会心念慈悲;当我们教会了孩子正直,孩子就会捍卫信仰。一个内心强大,充满正念的人总会在诱惑面前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在挫折面前彰显自己的坚韧;在虚荣的光环面前不迷失自己的本真。

教育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相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共同磨砺,用岁月和情怀把沙砾磨成珠玑。

一路走来,从困惑到渐渐明朗,从为经师的努力到为人师的开悟,感激所有曾经的同行者,尤其是那些已经和正在长大成人的孩子们,你们的纯真童趣强大了我曾经单薄的羽翼,你们的洁净莹润丰盈了我曾经干瘪的灵魂。

我的教育之路还很长,教育资历尚浅,我将在对教育内涵的解读中完成自己职业的使命与人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广州市培正中学)

猜你喜欢
被教育者教育者孩子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赫尔巴特“训育”思想的教育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与高校教育者之间法律关系初探
有多少教育观念需要改变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