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安全屡屡受困,反射出社会对校园群体权利保障的不足,想真正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的再度发生,应当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达到防控校园犯罪的目的。文章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河南省的具体省情,提出防范和控制校园犯罪的对策,构建校园犯罪的防控体系。
[关键词]社会预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一、社会预防
郑某某校园暴力事件及其他类似校园犯罪发生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此类校园暴力伤害案件根植于社会,犯罪人多数受到过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大多数都生活困顿。因此,着重从社会层面进行预防,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一)缓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问题
这些不公正是引起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的根源,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社会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社会矛盾加剧,这都是引起校园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缓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公正势在必行,有学者指出“我国公共服务提供领域的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公共财政支出不足,以及有限资源的分配不合理,致使财政支出不仅没有实现其作为公共支出本身应当实现的社会公平性目标,反而成了公共服务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催化剂”1,但是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加大社会公共财政投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矛盾增加及社会不公正的现状,应当从社会制度上进行完善,有必要建立一些相关的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两年,我国民生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仍然是我国亟需解决的几大难题,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现有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如立法滞后、立法层次低、保障分布不均衡,法律监督和实施机制薄弱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包括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消户籍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等,以便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和便利。
2.建立群众利益诉求机制。无论是郑某某还是陈某某,他们实施的暴力犯罪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矛盾积聚,不满情绪没有及时得到疏导,导致最终矛盾的爆发,引起暴力的犯罪行为。在当前法治还不够健全的背景下,诉讼成本高,时间久,效果不明显,导致一些民众对法律维权望之却步,这就使得社会弱势群体通过公权力进行救济的途径受到阻碍,无奈之下,有些人选择通过极端的方式进行私力救济,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假设社会能够在这些弱势群体产生不满情绪时,及时进行疏导,那么校园惨案可能即可避免,因此,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非常重要,让这些受挫者、失意者能够及时地将不满表达出来,这对化解矛盾有着重要作用。
(二)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
除了要建立健全利益诉求机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在其困难时向其伸出援助之手,这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
1.合理确定受支持者的范围。随着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弱势群体的出现,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竞争加剧,房价、物价飞涨,导致一些人面临着失业等危险,生活坠入困境。但是依据我国当前的国情,还无法面面俱到地彻底保障类似民众的生活,导致其生活窘迫,每况愈下。按照现行的标准,弱势群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弱势群体、有传统组织的弱势群体以及既不受社会关注又无组织代言的弱势群体。这三类组织社会的关心程度迥异,对于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弱势群体社会常给予很高的关心和支持,然而,社会对于后两类弱势群体社会关注度不高,甚至会忽略他们的生活状况,这就导致这些群体生活状况越来越差,逐渐失去生活的热情,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2.加强对弱势群体精神支持。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支持,应该讲究科学的支持内容,不仅需要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我国当前无法做到大范围的进行社会福利支持,然而,精神上的支持更容易实现,更具有可行性。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作用进行正面的宣传,营造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关心和温暖,尽可能的降低他们由于物质不平等带来的相对剥夺感,消除因社会矛盾造成的紧张感。
二、学校预防
一些学校忽视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忽视了道德素养、法制意识的培育,更忽视了教师这一群体道德的重要性,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恶性校园犯罪接踵而至。因此,积极进行社会预防对于防范校园犯罪具有重要作用意義。
(一)完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的重要手段,学校的种种不足如果得不到改善,那么其带来的恶劣影响将会持续。针对我国现行学校存在的不足,结合河南省的省情,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措施进行校园犯罪的预防:
1.加大重视法治教育力度。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极有可能造成日后越轨行为的发生。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生源充足,但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均衡,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依然很大,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仍重视知识教育,家长为了让学生能够考上好的学校,也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背景下,学校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升学率,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及法治教育。然而,社会的复杂化,文化的多元性,告诉我们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青少年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沾染不良习惯,发生越轨行为,因此,坚持学校应该坚持德育为主,重视法治教育。实践中有些条件好些的学校,往往也积极聘请公检法司等部门的人员担任法制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然而,由于形式简单、内容枯燥,往往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很难达到加强法律意识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改变法治教育的形式,从课堂化、填鸭式转向实践化、互动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2.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依据德国犯罪学家汉斯·冯·亨蒂的论述,“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勾结是犯罪学的一个基本事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达成了协议,或故意犯罪与被害,但彼此确实存在着互动关系,互为诱因。”3因此,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减少学生自身的被害性,有助于增强防控效果。这主要体现两个方面:首先学校要注意培养安全意识。其次,增强防护能力。为避免成为校园伤害的“被害人”,要增强学生的防护能力,在遇到危险时应当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
(二)加强学校安全防卫能力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的安全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因此,加强学校自身的安全防卫能力是预防校园犯罪的有效对策。
1.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建设。由于一些学校的保安整体素质偏低,年龄偏大,防卫器材落后,导致在遇到犯罪分子的袭击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保护。因此,有必要加强该省校园的安全防卫建设。首先要能够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仅凭借学校自身很难支付庞大、健全的安全防卫设施的开支。其次,应当将保卫处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聘請通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防护知识的人员担任学校保安,并且,要将门卫外来人员登记制度真正的贯彻实施。最后,完善校园防卫设施,包括在学校内部及周围安装监控,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启用先进的智能监控设施,监控到异常自动向校园保安发出警报,以便及时排除险情。
2.推动校园警务发展。校园警务是指警察立足于校园,实行警察和师生互动合作,形成防控校园违法犯罪行为的校园治安网络的警务方式,体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理念和方针政策4。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校园警务的发展:首先,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联络,在学校设置校园警务室,派驻正式民警担任学校的法治教育人员,对校园保安进行指导,开展校园内部及周边巡逻以维护校园安全。其次,将校园警务真正贯彻实施。为了能够将校园警务真正的实施,必须完善校园警察制度,协调好校园民警与原工作单位的关系,建立专业化的校园警察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校园犯罪进行预防和控制。
(三)提高教师素质
校园教师性侵案件的频发,让人们不禁反思,是否我们的教师准入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1.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匮乏,为了扩大教师队伍,我国一些地区教师的准入门槛较低,按照当前的规定,只要笔试成绩、技能测试达到合格以上的,都能够获得教师资格证,再通过各地组织的招教考试,即可成为一名教师。然而,这种准入制度缺少对教师道德素养的考量,导致一些在职业操守上存在问题的人也混进了教师队伍,甚至有些由于违法行为被开除的教师在几年后还能再次回到教师的行业中。因此,应该严格教师的准入,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考量教师的道德水平。
2.加强对教师的师德考量。除了要严格教师准入,对于在校教师学校应该加强对其进行师德考量。应该设定科学的合理的师德考量方式,定期对教师进行道德的综合测评,在实施时,切忌流于形式,或简单地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对有劣迹的教师,如果发现,应该本着严惩的角度一查到底,要进行严肃处理,及时地清除相关的人员,对构成犯罪现象的,绝不姑息。
三、家庭预防
家庭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加强家庭的教育主要体现在:
1.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作为新一代的父母,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应该给予孩子适度的爱,教会孩子识别是非、善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监护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应尽的义务和应负的法律责任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教化不再是父母的随意行为,而应从法律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去看待子女的教养问题,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在培养听自己话的好孩子,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公民。
2.提高父母自身的综合素质。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老师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这就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端正自己的行为,因为根据犯罪学的学习理论,孩子最容易学习与其有亲密关系的人的行为方式,父母可以说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大,因此,父母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除了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应该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减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了解子女的需要和心理变化,只有经常性的沟通才能让子女对父母充满信任,在出现不良思想和行为时父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和纠正,这也是预防学生校园犯罪的一种有效措施;同时,通过与子女进行沟通,可以了解子女的生活状况,是否有受到欺凌,是否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近两年不断发生的教师性侵案,不少学生家长在案发后仍然对此毫不知情,这不得不说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究其原因,不少孩子对父母不信任,害怕父母的责骂,进而导致无法及时遏制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
(二)重视家庭的熏陶
家庭环境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进行熏陶,形成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对于预防校园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保持和睦,对于形成健康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同时,还应该保持家庭关系的稳定,保持家庭较好的经济状况,家庭贫穷也是引起校园犯罪的一个原因,特别是校园财产类的重要原因。另外,家长要保持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在下班回家时很容易将焦虑、紧张、不安的消极情绪带回家庭,在教育子女时或缺乏耐心,或无心管教,或态度粗暴,这些对教育子女都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最终因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家庭长久以来一直承担着教育子女的重任,但是受到当前教育模式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家庭教育容易出现偏差,过分重视成才教育,忽视成人教育。河南省人口密度较大,并且学校的教学质量更是相差较大,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个好学校,往往将全部精力放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上,而忽视道德教育。甚至有些父母,虽然发现自己孩子道德上出现偏差,但是由于重视学习成绩,往往放任这种偏差存在,最终导致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克服这种教育不足,应该首先教会孩子成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教会孩子分辨真、善、美,假、恶、丑,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注释
1王千华,王军.公共服务提供机构的改革———中国的任务和英国的经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2李磊.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基于社会保障权视角[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72。
3转引自[德]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国际被害人学现状”,载[德]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编:《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5页。
4李春雷.校园伤害案件及防控对策的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参考文献
[1]王千华,王军.公共服务提供机构的改革———中国的任务和英国的经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2]李磊.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基于社会保障权视角[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72.
[3]转引自[德]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国际被害人学现状”,载[德]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编.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5页.
[4]李春雷.校园伤害案件及防控对策的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作者简介]刘玉峰(1987-),刑法学硕士,现为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