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5-06-08 00:30杨珍珍柯中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影响因素对策

徐 峰,杨珍珍,柯中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生化制药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00)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徐峰,杨珍珍,柯中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生化制药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针对现在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普遍化,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倦怠,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倦怠感有所加重。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学校的办学质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倦怠;影响因素;对策

高校学生学习倦怠感逐年加深,学生不喜欢上课,上课玩手机、睡觉、聊天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大部分是从宏观的定性的角度,对学生学习的倦怠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或初步分析[1],这种研究往往忽略了学生倦怠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具体分析是教育者在教学方法或设置上存在着不足,还是学生自身存在问题。本文探讨造成学生倦怠感的内在因素,目的是为能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对象

抽样选取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学院四个专业的大学生,分别是生化制药技术专业、药品经营管理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和制剂专业。共发放问卷350份, 收回有效问卷320份, 有效率为91.42%。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便于比较测试成绩,每个专业调查人数上一致,且每个专业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

2.材料选择

采用连榕、杨丽娴编写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2],该问卷由20个题目组成,包括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问卷采用Likert五点法记分, 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为“1—5”记分,所有条目的总和为学生学习倦怠的总分,总分越高表明学生的学习倦怠越严重。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和总问卷的Cronbach a信度系数分别为0.832,0.740,0.762,0.870,分半信度为0.866(p<0.01)。

3.方法和步骤

集体施测,匿名答题,当场收回试卷,剔除无效卷后,对所得的数据运用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

二、数据分析

1.总体样本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在情绪低落维度,共八题,大一、大二和大三的总分分别是19.18、23.83和23.85,平均值是22.29,平均每题的得分分别是2.40、2.98和2.98,平均值是2.79;在行为不当维度,共六题,大一、大二和大三的总分分别是18.18、19.43和18.65,平均值是18.75,每题的平均得分分别是为3.03、3.24和3.11,平均值是3.13;另外,在成就感低的维度,共六题,大一、大二和大三的总分分别是17.35、16.60和17.00,平均值是16.98,每题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89、2.77和2.83,平均值是2.86。全部测试样本每题平均得分为2.91。

2.结果讨论。高职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每题的得分为2.91,与文献报道的相近[3],属于中等程度范围。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行为不当>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但是从各个年级段看,大一、大二和大三的高职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每题的得分分别是2.77、2.99和2.97,因而大二和大三的学生的学习倦怠感明显高于大一学生。进一步对比发现,除了在“成就感低”的维度,其他两个维度即“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方面,大一学生的学习倦怠感明显低于大二和大三学生。而“成就感低”的维度的得分中,大一学生要略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处于最倦怠的类型。

三、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般认为,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都会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一般内因决定于外因。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当然会受到学校的学习氛围、宿舍室友的学习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关键还在于自身是否有积极学习的心态。大部分高职学生进入高校后一般都处于迷茫期,即没有人生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随大溜。大部分的学生由于在中职或高中学习时,本身的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下,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因而进入大学后,同样地保持着类似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氛围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下课玩游戏,上课玩手机和睡觉,久而久之,学习倦怠感越来越明显。从上述调查结果中可以进一步发现,刚进校的大一学生,一般都还有一定的上进心,有的在高中时期学习不好的同学,往往都想在大学中重新来一次,想做得更好。因而大一新生的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普遍都低于平均分,且其中“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两个维度的倦怠感在三个年级纵向比较中是最低的。

2.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

由于高职教育的学生录取分都较低,因而所教的学生基本都是本科录取后剩下来的“差学生”,社会上还普遍存在“高职教育是三流的教育”,“学生学了也基本没什么用,只是混张文凭罢了”的“低人一等”的思想,不认同高职教育的“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因而这种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造成学生普遍学习自卑感较强烈,认为只要“最低消费”就行了,即能达到最低的毕业标准就好了,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普遍倦怠。

3.高职学校的办学质量

学生的学习倦怠感除了受学生自身的因素、社会地位的影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受到高职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的影响。从全国范围看,办得较好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满意度、就业前景也普遍较好。浙江省现有42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好多学校只注重眼前利益,拉生源,提高学费,没有把重点放在学校的教学上,教学制度欠缺或不完善,造成学生种种的学习问题“泛滥滋生”。

四、解决对策

1.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加强创新性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提高办学质量在解决学生学习倦怠感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社会上对于高职教育存在种种偏见,还是学生自身因素引起的学习倦怠,在一定程度上与高校的办学质量息息相关。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归根结底要以专业为基础,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这套机制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还能引导他们积极学习。比如,高职学生喜欢实训和实验课多于理论课程,在实验或实训课程中,他们主动接受知识的意愿远高于上理论课,因而将实训课和理论课有机地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就是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来源之一。另外,最近新颁布的《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鼓励高职院校强化推进教学创新的政策导向,营造重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广泛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行弹性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优化教学方式,扩大小班化教学,推广分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中弹性学分制、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将是下阶段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除了技能的培养,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在的高职学生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眼光又高,喜欢轻松安逸的工作,不喜欢吃苦耐劳。在企业中跳槽的频率较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平常的课程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和引导。另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平常的一些生活坏习惯要加以改进,如上课喜欢穿拖鞋和背心,早上带零食进教室,不喜欢早自修,下课后喜欢在寝室玩游戏等。这些如果不用制度加以改正,久而久之就会相互传染,使得此种不良习惯(风气)在校园蔓延。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展的“好三风”建设,其中对于学生上课和寝室的相关规定很明确,并且有专人进行监督,使得政策得以落实到位,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学风和校风,从而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感受到习惯的正能量,这也是培养他们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

2.紧密联系企业,努力与企业合作建立更完善的培养机制

企业的认可度对学校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感。如果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度不高,就会造成对毕业或顶岗的学生的岗位安排不坚决,因为他们怕新来的学生与以往的一样,同样存在如缺乏新岗位的需求技能、顶岗结束就跳槽等问题,就会让刚进企业的学生处于被闲置的状态,时间一长学生由于学不到相应的岗位知识就会变得焦虑而倦怠。因而学校在提高办学质量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期地与企业进行交流,如可以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也可以下企业与顶岗学生进行交谈、邀请对口企业来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等等,目的是了解现今高职毕业生存在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并能及时据此改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今后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职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心态不稳,产生各种学习倦怠情绪和行为。这些因素中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也有来自家庭的,更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其中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就需要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由学校、教师、家长多方协调配合,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倦怠情绪。

参考文献:

[1]朱会明,等.学习倦怠研究的再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333.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632.

[3]范启华,赖建辉.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9.

(责任编辑:侯秀梅)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096-02

作者简介:徐峰(1981—),男,浙江台州人,副教授,博士,从事药物化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31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1.046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影响因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