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口译用词的对应“松绑”

2015-06-07 07:15马筱红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松绑译员口译

马筱红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口译用词的对应“松绑”

马筱红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可以解释许多传统语法所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而口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行为和跨文化活动,它具有很多独特性质,其中口译的即时性决定了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把源语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语言信息,由此也给译员带来了重重困难。为便于口译者尽可能快捷、准确、完整的将词汇信息转达给受话方,本文以“范畴与原型”为理论依据,提出“放宽语义范畴,扩大对应幅度和容限”的口译选词策略策略,以实现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的最短路径。

原型范畴;家族相似性;即时性;口译

一、引子

Rosch的原型范畴理论是在反对传统的语义范畴观基础上提出的,其哲学基础是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无独有偶,口译也是以认知心理学作为支撑背景,这就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口译具有许多特质,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时性”使口译员承受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短时记忆负担,译员在寻求译语对应词时,难免无法找到精确的对应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作为支撑背景,提出了提出“建立扩大语际转换对应幅度和容限”,即口译用词的对应“松绑”策略,以实现快捷、准确的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转换。

二、原型范畴理论

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提出了经典范畴理论,他认为范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所形成的机械反映。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经典范畴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它虽然阐述了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范畴成员之间的绝对平等地位,但却无法完整合理地解释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通过对游戏(Spiel)这个例子的研究否定了经典范畴理论的合理性。他指出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成员位于范畴的中心,而另外一些成员可能位于范畴的边缘,成员之间可以有隶属关系[1]101。据此他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的概念。之后Labov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受试者指出一系列圆形器皿的名称,但受试者称其为花瓶,那么碗、杯子、花瓶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它们之间又有没有清晰的界限呢?经典范畴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家族相似论”虽然能够指出他们彼此之间具有家族相似关系,但也无法给杯子、碗、花瓶一个准确的定义,甚至无法在理论上将它们区分开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原型范畴理论才得以产生。原型范畴化理论是经典理论和家族相似性理论这两种极端理论的折衷(compromise)。

原型范畴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Rosch和Lakoff。综合Rosch,Lakoff,及Taylor的论述,原型范畴理论基本内容概括如下:

1.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并非满足一组充分必要的条件。“家族相似性”意味着范畴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在一起;

2.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fuzziness),相邻范畴互相重叠、渗透;

3.范畴原型与该范畴成员共有的共性最多,与相邻范畴的成员共性最少;范畴边缘成员与该范畴成员的共性最多;

4.范畴成员依据具有该范畴所有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prototypicality),因此范畴成员之间并不平等。原型是范畴内最典型的成员,其他成员有的典型性显著,有的则处于范畴的边缘位置[2]5。

由于范畴结构中各层级所具有的信息量和实用性不同,在此基础上,罗施又对原型范畴理论进一步延伸,提出了层级范畴理论。即上义层次(Superordinary Level,如furniture等)、基本层次(Basic Level,如chair等)和下义层次(Subordinate Level,如armchair,dining chair等),依赖于人类最基本的感知能力,范畴的基本层次可上下不断扩展。例如:“汽车”是一个基本层次,而“交通工具”、“法拉利跑车”则属于上义层次和下义层次。由此看出,“基本层次范畴”指某些具有显著特征的物体构成的范畴[3]149。

综上所述,基本层次范畴词(即原型范畴词)具有优先的决定权,它处于该范畴的中心地位,为人类进行事物分类提供了原型基础。而以原型范畴词为中心放宽语义范畴则为由于口译即时性而导致的交际失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为其在转换过程中的选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口译转换过程中的即时性特点

口译与笔译除了形式上的差别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口译的即时性(real-time)。译员须在发言人话音一落,就必须把刚听到的长达3~5分钟的讲话(100~120个词/分钟)完整地在相应时间内(通常为3/4时间)转述出来。即要灵活、准确的把“意义”(sense)从一种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形式。

刘宓庆[4]76把口译的即时性(promptitude,offhandedness)称为“语言游戏”的“当下性”(instantaneity)。当下性是对口译尤为重要的要求,它也是许多国际组织在考核或招聘口译员时的重要参照。译员须在规定2-3秒钟做出反应,即在接续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中在2-3秒的反应时差中要做到“出口成章”。认知心理学家威克尔格伦(W.A.Wickelgren,1979)称之为“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如下图)[4]61:

图1 Wickelgren氏SAT曲线:准确反应的最短时间

图(1)所示,准确反应达到A级时要求时差始于2秒,2秒以前则很难谈得上准确性。加之信息的复杂性,要求译员在少于2秒时作出正确反应是强人所难,但多于2秒或2秒至4秒之间则是可行的。但即便如此,译员还是难免会出现慌乱以影响译文的质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口译具有“当下性”特征。所有当下性是口译传播的很重要的特征,要求当场实现语言转换交流。因此口译员要必要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应掌握一定的搜词策略。

四、口译中的“对应”范畴

无论从哲学还是自然科学来说,世界上也不存在除自身以外有“对等”、“等值”的东西。所以要在翻译中寻求“对等”、“等同”、“等值”、“等效”等等,其结果只能使人失望。这也是“家族相似性”的根由。因此,“家族相似”是必须把握的基本事实。语言中的意义也一样,意义项之间不存在“对等”,只有“对应”,而“对应”就是“家族相似”的含义。这就是我们坚持口译意义转换中的基本要求只能是“对应”的道理——不仅只能要求“对应”,而且是扩大了幅度和容限的对应,即以下所提到的“对应松绑”。

五、原型范畴理论映射下口译搜词策略:扩大用词的对应幅度和容限,即对应“松绑”

(一)利用范畴内原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进行对应“松绑”

图2 椅子的原型图

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是人的认知行为的结果。“概念化”过程形成的范畴具有家族相似性,因此它是一个边界模糊的网络,其网络结构呈辐射状(相当于信息学中的“信息场”)。正如Ungerer和Schmid[5]35所举的“椅子”为例,“椅子”这个概念形成的模糊范畴涵盖了以下(a)、(b)、(c)、(d)四种“椅子”,但其中只有“a”是原型,即基本概念;而“b,c,d”都要在“a”上加描写限定词,也就是说任何“四分之一”都可以与“椅子”这个概念形成对应(如图2)[5]35:

尽管以上四种椅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各自的称号和用途,但由于每种都处于家族相似的范畴中,而这个范畴又是一个模糊集合,因此范畴概念“椅子”可以与任何一种特殊称号的“椅子”形成对应关系。这点就有利于口译者在双语转换中灵活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即扩大用词的对应幅度和容限。例如在表达“国际政治中的幼稚行为”时,“幼稚”即可用“childish”,也可用“childlike”,因为“childish”与“childlike”两个概念范畴形成了一个叠区,即两者都包含有“immature”等意思。

图3 基本范畴形成的叠区[4]70

(二)从原型词义向范畴词义延伸进行对应“松绑”

口译的当下性话语及语境具有的紧迫性要求双语转换中语义和形式对应幅度和容限(tolerance)的扩大化,即从基本词义对应向范畴词义延伸。口译是允许在“家族相似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对应“松绑”的;而且,这个“绑”松的越及时、越恰当,口译的效果就会越好。口译中必须扩大对应幅度和容限的常见情况有:

1.基本语义范畴对应式缺如

例1:风水<fengshui(音译)

“风水”一词是指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但因其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概念,即“零对应”,在口译中可采用音译将其对应范畴放大,因为“语言发展史证明音译(transliteration)是语言接触和语言发展很重要的积极的过渡手段”[4]202。但与此同时,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概念,即“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这一原型概念有所缺失。换言之,以牺牲原型概念为代价,换取了口译转换的顺利进行。

例2:Muskmelon<一种瓜

Muskmelon在英语中表示“香瓜”,但根据“层级范畴理论”,范畴的基本层次可上下不断扩展。Muskmelon可译为它的上义层次“瓜”。虽然它的具体概念有所缺失,但放大的语义范畴也是避免交际失败的良策。

2.文化语义范畴(可能是原型范畴)对应式缺如

例3:dream ticket(美)<理想的候选人名单

Dream ticket在美国文化中指(政治竞选的)黄金拍档,最佳候选人组合,它的意义远远小于“理想的候选人名单”。此处放宽了其语义范围,既减轻了口译工作的“当下性”压力,又使听者易于理解。

例4:Dry state<禁酒州

美国实行禁酒法的州如译为dry state,其语义范围被大幅放开,与此同时,dry state的原型形象有所缺失,但依靠其“家族相似性”却能使口译顺利进行。

例5:二花脸<a painted face

二花脸被译为a painted face的同时,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原型有所缺失。因为单从a painted face,人们很难联想到“地位”比小丑高,比义仆低,但却是戏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二花脸。

3.专有名称的对应式缺如

例6:Dubble Bubble<一种口香糖

Dubble Bubble指1906年发明的口香糖,首批口香糖是粉红色的,名为“Dubble Bubble”。但如果译为“一种口香糖”,确实是为Dubble Bubble找到了对应词,但它的“原型”,即它所具备的“首批”、“粉红色的”这些特征也有所缺失。

例7:Macy's<纽约的一家大百货公司

美国梅西百货公司(Macy's),是美国联合百货公司旗下公司,也是美国的著名连锁百货公司。被译为“纽约的一家大百货公司”,其语义范畴得到了扩大。

例8:二锅头<Chinese strong spirits(中国北方知名酒品牌)

“二锅头”只是中国白酒的一种,可译为Chinese strong spirits。

4.隐喻的对应式缺失

例9:狼心狗肺;<ungrateful;crude and unscrupulous

“狼心狗肺”是运用了“狼”、“狗”的隐喻意义来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但译为ungrateful;crude and unscrupulous,它的语义范围得以扩大,但原型特征有所缺失。

5.成语、俚俗语对应式缺如

例10:耳濡目染<be influenced by one's surroundings

耳濡目染被译为be influenced by one's surroundings,与“耳”、“目”相对应的原型也已缺失,类似的例子还有Be dressed to the nines(美俚)<a loafer、二一添作五<divided into half;share and share alike等等。

由此可见,放宽语义范畴,扩大对应幅度和容限,即对口译用词进行对应“松绑”是口译用词的有效策略之一。以下是这一策略在实际口译中的运用,如:

(1)I've got quite a few.I love Hong Kong when I was growing up.I loved the atmospherewhen Iwas filming The Captain in Love in 1959 and 1960,around then.Hong Kong was just a sleepy little seaport.It was just beautiful.

有很多,尤其是小时候的香港,以及五九、六○年的左右我在港拍的《船老大的情史》是的人文风物。那时香港还是静静的渔港,很美丽。

该例中的“人文风物”语义范畴被放宽为atmosphere,sleepy语义范畴被放宽为“静静的”。

(2)她是一位山村小学教师,每月只挣200元。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真清苦啊!

She is a primary school teacher in amountain village and only earns 200 yuan a month.What a hard life Chinese intellectual are living!

该例中的“知识分子”语义范畴被放宽,大凡读过书的、会识文断字的人都可称“知识分子”。

(3)Aswe know you stayed in Hong Kong for quite a while during your visits.What's yourmost specialmemory of the city?

您几次访港,而且住了很长时间。您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呢?

该例中的“最难忘怀的事”可被译为most specialmemory of,它的语义范围远远大于things to which one is still emotionally attached。

综上所述,由于口译的“即时性”或“当下性”,译员在口译的过程的选词方面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译员在寻求译语对应词时,难免无法找到精确的对应词。但短时间内有效地选词将直接会影响口译任务的成功或失败。在此情况下,即可利用“原型”这一基础,在家族相似性的范畴内尽可能给对应词进行“松绑”,以放宽语义范畴,扩大对应幅度和容限,是针对口译的即时性采取的有效办法之一,它可以使译员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保证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结语

认知心理学为原型理论和口译活动提供了契合点。口译的即时性特征使口译员承受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短时记忆负担,那么译员在寻求译语对应词时,难免出现无法找到精确的对应词的现象。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作为支撑背景,提出了对应词进行“松绑”以放宽语义范畴,即“建立扩大语际转换对应幅度和容限”搜词的策略,以保障口译过程的流畅,并能传达基本和关键的源语信息,以实现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的最短路径。

[1]Wittgenstein,Ludwig.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Trans.By Elizabeth Anscomb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2001.

[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Taylor,J.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5]Ungerer,F.&Schmid,H.1996.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96.

Strategies for Wording Equivalence i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otypical-categorial Theory

MA Xiao-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Yinchuan,Ningxia 750021)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e prototypical-categorial theory can be adopted to explain some linguistic phenomenawhich the traditional grammar fails to.As a particular type of communicative act and a specialmode of intercultural activity,interpretation is characteristic of a variety of unique features,among which promptitude claims that the interpreter should transfer the source message into the target within the time required,which in turn brings aboutmany difficulties for the interpreter.To facilitate the interpreter(s)conveying the lexical information to the receptive party as a whole a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as possible,this paper,based on the prototypical-categorial theory,thus is outlined to specifically propose the strategies for wording equivalence in interpretation,say,“expand the semantic category and enlarge the correspondence range and margin”,so as to achieve the shortcut of transference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one.

prototype-category;family resemblance;promptitude;interpretation

H315.9

A

1671-9743(2015)02-0102-04

2014-11-12

马筱红,1971年生,女,宁夏银川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松绑译员口译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