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林
摘 要:我们的德育工作对象毫无疑义应该是全体学生。但是一些教师,在德育工作时,却往往把工作重心倾斜在学困生身上,认为德育工作主要是教育学困生,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优等生的德育教育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 优等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06-0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就是使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
我们的德育工作对象毫无疑义应该是全体学生。但是一些教师,在德育工作时,却往往把工作重心倾斜在学困生身上,认为德育工作主要是教育学困生,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优等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在我们身边常见事例不少;同样进办公室,优等生没有喊报告,老师就允许进来了。学困生没有喊报告,老师训斥一顿,还得站到门外重新喊报告。同样遇见老师,学困生老早给你打招呼,而优等生头一低,脸一背装作没看见(尤其走向社会时更为明显)。同样排座,优等生靠前,调皮捣蛋的在后面压阵。同样评选星级少年,学困生在旁边看着。同样犯错误,却对学困生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两种不同待遇,多么不公平啊!正象我们听魏书生研究会报告那样,人受挫折愈大,承受能力越强,社会成功机率越大。
其实优等生和学困生一样,都是我们教育的对象,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德育工作,只不过优等生的德育工作与学困生德育工作侧重点不同而已。我认为,优等生的德育工作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优等生的自负问题。优等生(尤其高年级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受到同学们的羡慕和教师的青睐,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负心理。在遇见问题与同学们发生争论时候,优等生常常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容不得不同意见,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正确,而其他人的意见都不正确。这种态度如果继续下去,会导致优等生固步自封,不求进取。有的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只从知识的对错方面加以纠正,似乎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自负心理一旦形成,会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发展。
针对这类学生的辅导,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一)辅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当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话半信半疑时,可鼓励学生向自己尊敬的老师和长辈询问自己能力和为人处事等方面,从而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二)改变认知,接受批评。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已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这样的学生很多,我把教育方式直接融入教学中去,利用小组竞争形式,各小组积分方式,当他为小组失分,就会享受到本小组成员的责备以及其他小组的掌声,再加上老师私下里找他谈心,使他意识到,要与同学们和平相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
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注意到优等生的自负问题,发现苗头及时引导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克服自负态度争取更大进步。
二、注意优等生的嫉妒问题。一般来说,优等生比其他同学怀有更多的嫉妒心理。因为优等生在班级和学校总是名列前茅,他们容不得其他同学超越自己,一旦发现有人比自己强便会产生妒意,有的甚至采取卑鄙手段攻击他人。例如,我校一名尖子生,举报同学作弊,结果查无,最后查清了原因。原来作弊门是这名尖子生无法忍受被两名同学超过而故意捏造。这表明优等生嫉妒心理更强。
教师针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加强教育孩子与别人和平共处(尤其给他们布置任务或课外活动时),把别人的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变为动力,推动自己发展、进步;2、教育学生把精力用到学习中去(各学科教师要相互协调)。英国学者培根说得好:“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每一时期都为自己规定一个奋斗目标,孜孜不倦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不断努力。这样便不容易被周围的变化所分心,嫉妒心理就很难形成;3、密切交往,加深理解。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嫉妒者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从而耿耿于怀。所以要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加强心理沟通和融洽,避免发生误会,即使发生了也要及时妥善地消除。
嫉妒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二是心胸狭隘。因此教师对这些现象应予以关注,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优等生克服嫉妒心理,帮助他们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要培养优等生的耐挫力。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耐挫力普遍降低,其中优秀生更为突出。优等生能力较强,因而给自己规定的目标也较高,但由于考试的题难易程度、身体状况、临场发挥等诸多因素,使优等生往往达不到自己的预定目标,从而比其他同学体验到更多的挫折教育。特别是根据他们年龄、智力、能力等因素,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目标,以免给他们造成消极和苦恼,保持心理健康和心情愉快。这类学生大多表现为基础知识飘摇不定,时好时坏,最严重的一到考试时,心理压力大、胆怯(怯场),以至于成绩不理想。这就要求老师时刻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根据个人的性格和习惯,进行适当访谈指导。
四、注意培养优等生全面发展。在优等生中固然不缺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我们看到,优等生中却有一些是单向发展的,即只是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而其他方面则相对落后。全优生只占优等生三分之一不到,而其余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有的劳动观念差,有的身体素质不好,有的不参加集体活动等。这说明优等生还存在许多不优的方面,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方面,不要因其学习好而放松对其教育,注意优等生全面培养问题。如今,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如配备了多媒体、实验室、微机室、体育室、语音室、少科室以及各种劳动器材等。这更使我们各科教师应紧密配合,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训练等手段,尽可能使优等生达到全面发展,造就一代高素质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这更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己的光辉形象去对青少年施以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为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