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娟
摘 要:近年来各地的数学中考试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扎实有序地做好初中数学总复习?从紧扣大纲,制订复习计划,到各复习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都值得大家商讨。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计划;基础;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85-01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三年所学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也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数学总复习的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想法。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课标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讓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的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中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掌握的。
五、师生沟通,强化心理疏导
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最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应该给予学生关心,注意他们在想什么,及时排除他们的考前焦虑,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出他们的正常水平,甚至是超常发挥,这才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欣慰。在这一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继续从数学学科的角度、从知识能力的角度、应试技巧的角度去关心、帮助学生,更应该多从精神上、心理上、意志品质上去关心、爱护和帮助学生。比如:可以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考前和学生一起制订应考计划和策略、心理调控方案、确定预期目标等,从而提高学生复习应试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