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李富忠,刘学,高富岗
(1.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山西太谷030801;3.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与研究
魏杰1,李富忠2,刘学3,高富岗3
(1.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山西太谷030801;3.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发展障碍,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并积极探索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和讨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应用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了解和掌握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及阻碍因素,并为各地区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城乡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综合指数;协调度;协调发展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目前我国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具体表现为不同的治理体制,分割的市场体系,不同的工业化模式和投入机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阻碍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党的 “十八大”明确了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改革方向和政策措施;学术界、很多学者做了许多关于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探索的目标。本文将城市和农村的协调程度作为目标值,选取相应指标来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分析研究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了解和掌握各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及阻碍因素,为推进各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夏安桃等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1-4]总结出:协调包括城乡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人口、文化和空间等方面的协调,消除城乡差别观念,实现城乡一体化。[5]周尔鎏等认为:宏观上,工业和农业均衡增长;微观上,工农、城乡相互连接,相互促进[6],这就是城乡协调发展。对于周尔鎏等学者关于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界定,张竟竟等给出了自己的辩证想法,认为其仅考虑了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应包括城乡居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7-8]综合比较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其关于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界定是相通的,本质上是相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其目的是消除城乡差别,打破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城乡协调发展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从目前来看,“三农”问题仍未很好解决,城乡发展相差较远,与小康社会的标准相差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发展缺少内在的有机协调。因此,进行城乡协调发展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能够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二)城乡协调发展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城镇化是我国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也需要农村的支撑,城乡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反哺城市,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业消费资料,也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这样就会形成互促互进的城乡协调发展。因此,开展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城市本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乡协调发展状况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由城市和农村两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区域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状况分别建立指标体系来进行分析。指标体系构建时,选取与评价对象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同时,由于反映区域城市和农村发展状况的因素很多,选取评价指标时要兼顾主导性原则,选取主导性指标来进行科学评价;最后,由于要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因此,选取指标时要尽量科学,要科学的反映区域差异,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水平三个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来反映城市发展状况;从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三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来反映农村发展状况,建立的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系统层、控制层和指标层构成。原始数据来源于 《山西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
(二)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及权重的确定
由于原始数据间量纲不同,指标间数量级有显著差异,所以需要对选取的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用极差标准化法来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为接下来的计算和分析做准备。目前,多数学者在研究城乡协调发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时选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属于主观赋权法,其评价结果易受人的主观性影响,所以,为了避免主观性影响造成的偏差,本文采用熵值法来计算指标的权重。采用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利用标准化后各指标数据构建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Rm×n。
(2)根据信息熵的计算公式,确定各指标的信息熵值
Hj=其中Pij=由于当Pij为0时,对其取对数没有意义,因此需要对Pij进行修正,将其定义为:
(3)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综合上述,中国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见表1。
表1 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三)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
1.城市与农村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
根据建立的评价城市和农村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以及计算出的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可以确定城市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f(x)和g(y)。计算公式如下:
2.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确定
根据城市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可以确定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综合指数T为:T=αf(x)+ βg(y)(α,β为待定权重)。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对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有相同的影响,所以,取α=β=0.5。
3.城乡协调度的确定
城乡协调度是用定量的方法评价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程度。“协调发展”是一种聚合发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内生性,它不注重单个要素的变化,而是强调多个要素协调一致的综合发展,这里的 “发展”是系统运动的方向,“协调”则是系统对这种趋势的有效约束和规定。[9]城乡协调度的计算公式为:
C={f(x)×g(y)/T2}k
式中:C即为城乡协调度,k为调节系数,它用来反映当城市和乡村发展综合指数 (f(x)和g(y))一定时,为了使城乡协调度 (C)最大,城市和乡村进行组合协调的数量等级,K值需大于或等于2,本文中取K=2。
4.城乡协调发展度的确定与分类标准
城乡协调度属于单一的评价指标,不能明显反映出不同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因此,引进城乡协调发展度D,城乡协调发展度是评价城市与乡村发展层次和协调发展程度的指标,城乡协调发展度是根据城乡协调度C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综合指数T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D=参考相关研究文献,[10-12]城乡协调发展度的划分标准及相应代表意义见表2。
表2 城乡协调发展度的分类标准及代表意义
5.中国城乡协调发展评价结果
依据上述可以确定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社会进步水平指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以及农村经济水平指数、农业生产条件指数、农民生活水平指数,具体数值见表3。依据表3可以进一步确定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 (f(x),g(y)),进而可以确定各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发展水平综合指数 (T)、城乡协调度 (C)和城乡协调发展度(D),并可依据表2城乡协调发展度的分类标准及代表意义划分各省级行政区所属的城乡协调发展类型,具体情况见表4。
表3 省级行政区城市及乡村发展各子系统指数
续表
表4 省级行政区城乡协调发展指标值和发展类型
(四)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表4对各省级行政区城乡协调耦合发展类型进一步整理,整理结果见表5。
从表5看出,北京和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为良好。浙江的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658和0.676,相对均衡且数值较高,城乡发展良好协调,应当继续保持;北京的城市发展综合指数达到0.864,城市发展状况非常好,在全国处于一枝独秀状态,其农村发展综合指数为0.561,虽然数值同样较高,但是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从表3中可以看出,北京今后应该注重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表5 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协调耦合发展类型划分
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广东6省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的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相对均衡且数值较高,城乡发展中级协调,今后这4个省级行政区应注重进一步均衡提高其城市和乡村发展综合指数,促进城乡更加协调发展;天津和上海不同于上述4个省级行政区,其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665和0.739,数值较高,发展较好,但其农村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472和0.46,发展相对滞后,从表3中可以看出,天津和上海今后均应该着重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农村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河北、辽宁等9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其中,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和新疆5个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相对均衡且数值大小适中,城乡发展初级协调,今后这5个省级行政区应加大力度进行城市和农村建设,均衡提高城市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促进城乡更加协调发展;辽宁不同于上述5个省级行政区,其城市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504和0.381,城市发展状况较好,数值中等偏上,但相对于城市,其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从表3中可以看出,今后辽宁省应该注重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促进农村发展;河北、河南和湖南3个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401和0.555、0.371和0.628、0.39和0.525,其共同的特点是农村发展状况较好,数值较高,但相对于农村,这3个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相对滞后,从表3看出,这3个省应该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城市发展水平,促进城市不断发展。
山西、内蒙古等10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处于勉强协调状态,从表2可以看出,其不属于协调发展阶段,而是属于过渡调和阶段。这10个省级行政区基本可分为2类,其中,吉林、黑龙江、广西、海南、西藏5个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相对均衡且数值中等偏下,这5个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和农村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城市和农村的各个方面水平,推动城乡由过渡调和阶段跨越到协调发展阶段;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和重庆的共同特点是这5个省城市发展状况较好,数值中等偏上,但其农村却比较落后,农村发展综合指数较低,今后应注意在推动城市不断发展的同时,要兼顾农村的发展,要加大力度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不断发展。
贵州、云南、青海3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状态,这3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二元结构较突出,城乡发展落后,要重点扶持其整体发展。
甘肃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处于轻度失调衰退状态,其城市和农村发展综合指数均为31个省级行政区中的最低水平,今后国家同样应该重点扶持其城市和农村建设。
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绝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发展综合指数要高于农村,其中,部分地区的城市发展综合指数更是显著高于农村,这表明我国的城乡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在部分地区仍十分明显,因此,“三农”问题有效解决仍是我国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整体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和谐局面。
[1]吴楚材,陈雯,顾人和,等.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协调对策[J].城市规划,1997(5):38-40.
[2]邹军,刘晓磊.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1997(1):14-15.
[3]甄峰.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8(6):28-31.
[4]冯健,刘庄.城乡整体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山地学报,1999(4):390-394.
[5]夏安桃,许学强,薛德升.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18(5):56-60.
[6]周尔鎏,张雨林.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238.
[7]宋葛龙.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新框架[J].宏观经济管理,2004(5):29-33.
[8]曾菊新.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 (城市发展与规划丛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9]张竟竟,陈正江,杨德刚.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2):5-11.
[10]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26-27.
[11]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03-104.
[12]欧阳彦,卢勇辉,刘秀华.基于熵值法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9(1):10-14.
(编辑:程俐萍)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EI Jie1,LI Fu-zhong2,LIU Xue3,GAO Fu-gang3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2.College of Softwar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3.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has restricted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which has become the major obstacle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 great concern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academic circl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necessity,by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using evaluation model,it mak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31 provincial-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China in 2013 to find the situation and hindering factors,to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each region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Index system;Composite index;Coordinative degree;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F323
A
1671-816X(2015)11-1123-06
2015-06-17
魏杰 (1992-),男 (汉),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李富忠(1969-),男(汉),山西浑源人,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智慧农业方面的研究。E-mail:sxauwjj@126.com。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14-040);国土资源部公益性项目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课题(2009H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