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浩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社会主义新农村由谁来建
——新生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李元浩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至城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的优势、劣势及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提出新生代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引导新生代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新生代农民;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为农村的未来画出了一张宏伟的蓝图。“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从现状来看,农村的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仍需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下我国总体进入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后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是中心环节,生活宽裕是建设目的,但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经济出现无人建设的窘境。由图1可以看出,2010~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外出农民工总量、住户中外出农民工总量、举家外出农民工总量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1 2010~2014年我国农民工规模折线图(单位:万人)
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加大,而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规模不但逐年缩小,而且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李钊在调查中发现,2000~2010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0%以上由31岁以上的人群构成;40岁以上剩余劳动力所占比重大于40%,且为10年来增长最快的年龄层;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女性比重大于男性。[1]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要建设者,而新生代农民则是建设者中的主力军,但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谁来种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已经呼吁从战略高度来解决此问题。新生代农民肩负着振兴农业、建设农村的重任,只有提升新生代农民的职业素养,引导其投身农业生产,才能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一)新生代农民的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由王春光于2001年首次提出,他将20世纪90年代起从农村外出务工的群体称为新生代农民工。[2]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借鉴学界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我们可以把 “新生代农民”的含义界定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具有农村户籍,且16周岁以上被列为农村劳动力的农民。[3]
(二)新生代农民的特征
1.新生代农民的优势
通过比较新生代农民与老一代农民,我们不难发现,新生代农民自身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老一代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多数未接受过教育。新生代农民则基本上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少数人上过高中或大专,文化水平较老一代农民高。张新民、韩占兵调研组2012年在河南、山东等地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272名新生代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的占11.90%,初中文化的占45.20%,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占42.90%。[4]新生代农民较高的文化水平,为其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打下了基础。 (2)有较先进的思想。受生活和成长大环境的影响,新生代农民从小获取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老一代农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得到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过程更加便捷。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与老一代农民相比,他们更具有进取心,接纳事物更加迅速。(3)有较强的市场观念。图2为新生代农民外出务工经历情况统计,可以看出,有外出务工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占绝大多数。在城市生活后,他们逐渐接受了城市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他们对市场的感知更加敏锐,对市场的把握更加准确。
2.新生代农民的劣势
新生代农民有他们从事新农村建设特有的优势,但他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阻滞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1)新生代农民生活观转变,“轻农”思想存在。新生代农民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从未从事过繁重的农业生产,对劳累的农业生产活动较为抵触。其次,由于父辈多数一辈子从事农业劳动,从小便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脱离土地、走出大山,结束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新生代农民从小就认为从事农业生产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轻视农业生产。(2)新生代农民就业观转变,“厌农”心理较强。新生代农民多数有外出务工的经历,他们内心极其渴望留在城市内,希望融入城市生活,极少愿意返回农村。再加上农业生产收入低、劳动量大,无法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需求。新生代农民中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将农民作为自己的职业。韩光化、崔建国、韩允等人在宿迁地区对新生代农民调查时发现17%的受调查者喜欢从事农业,83%的受调查者愿意从事非农行业;32.1%的受调查者认为农民是其主要职业;67.9%的受调查者认为农民不是其主要职业。[5](3)新生代农民对土地依赖少,“弃农”现象存在。新生代农民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力量,需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热爱农业,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邬欣言、李小红于2012年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对200名新生代农民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3显示,愿意参与农业生产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4%,76%的人不愿意参与农业生产。[6]新生代农民受到的教育不同,不会像老一代农民一样,将土地视作生活的依靠,他们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生活。由于从小很少进行农业生产,新生代农民缺乏对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更没有意愿去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面对生活丰富多彩的城市和生活艰苦的农村,他们往往将城市作为第一选择。
图2 新生代农民外出务工经历情况
图3 新生代农民务农意愿统计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受历史和环境的影响,老一代农民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较保守,虽然他们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但他们的能力有限。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是新农村的主要建设者,也只有新生代农民广泛参与,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有利于解决 “谁来种地”的问题
2012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5位院士联名向中央提交 《关于解决 “三农”问题的建议》指出,若不从战略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意种地的境地。[7]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粮食的自给自足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有足量的、高素质的、懂技术的农民来从事农业生产。通过创造良好的务农环境,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等措施,让新生代农民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不仅有利于解决 “谁来种地”的问题,也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
(二)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是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适应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8]新生代农民与老一代农民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更加开阔的眼界,他们在面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时,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接受新技术、掌握新工具的时间会大大缩短。新生代农民身上,有着老一代农民不具有的竞争性、开放性、主动性。我们只有将新生代农民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确立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为保障重工业优先战略的实施,政府制定了包括户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等在内的城市偏向制度体系,导致经济和社会领域均形成了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9]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使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社会保障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极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成长在农村,务工在城市,他们能将城市资源和农村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城市先进的思想和优势资源引入农村,以此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转变传统的小农观念。引入先进理念、结合优势资源,以新生代农民自身为辐射点,加大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农村的城镇化,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
(四)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行业的转移,使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但农产品的需求却在日益增大,推动农业的产业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传统农业都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受长期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民的市场意识淡薄,以粗放型的经营为主,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必然的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产业导向市场化、产业运作企业化、产业形态一体化和产业发展规模化为基本特征,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10]与老一代农民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可以将在城市务工的经验运用到农村的生产活动中,发挥农村的优势资源,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挖掘其附加值,将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五)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农村,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实体,我国的农村民主管理,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村民以国家、社会和农村主人的身份,自主地、能动地、有组织地参与农村管理,贡献智慧,实施监督,维护合法权益,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开展的群众性活动和工作的总和。[11]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治与民主密不可分,基层民主则是联系群众最广、范围最大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新生代农民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法治观念,面对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不会像多数老一代农民一样忍气吞声,他们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新生代农民在农村自治过程中,会更加积极地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进去,在维护好自身权益的同时,加强对村干部行为的民主监督,也会影响身边的农民,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
引导新生代农民投身农业生产,不仅可以缓解无人种地的窘境,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而要引导新生代农民投身农业,就得增加农业对其的吸引力,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转变新生代农民思想
由图3看出,新生代农民中76%的人不愿参与农业生产,这与其受到的 “离农”教育密不可分。在父母从小的思想灌输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大多数对从事农业生产产生了抵触情绪。新生代农民的父辈在自己从事一辈子农业生产后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接过自己手中的锄头,这就造成新生代农民在择业时规避与农业相关的行业。在培养新生代农民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消除对 “农民”这一身份的抵触。在社会范围内,要提升农民的地位,消除大家对农民的歧视,要尊重农民,尊重农业生产。新生代农民要在社会外力和自身内力的合力下,促进思想的转变,只有真正接受农业、热爱农业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提高新生代农民职业技术水平
职业化农民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提升新生代农民的职业技术水平,是发展农业、提升农业产值的必由之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为培育新生代农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提高新生代农民职业技术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密切配合。政府应大力发展面向新生代农民的职业教育,出台鼓励新生代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政策,并可为其提供一定的补助;涉农企业应组织企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业生产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涉农高校可通过暑期实践和科技扶贫项目,开办农业职业技术提高班,走到农民身边,真正将实验室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提升农民职业技术水平。
(三)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是造成新生代农民 “弃农”的主要原因。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农民生产收入低、生存环境差的现状,缩小城乡差距是吸引新生代农民回归农业生产领域的必由之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城乡之间建立畅通、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缩小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综合运用政府、市场的力量促进资源的公平配置。
(四)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之一,而乡风文明的直接体现就是农村的文化氛围。多数农村处在较偏远的地区,人们思想落后、观念守旧。在农闲时,聚众打牌、打麻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活动,并且时有聚众赌博现象的发生。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积极健康的娱乐生活。新生代农民不仅对物质生活有需求,他们同样追求精神生活,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使他们对农村的生活产生排斥。要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来满足新生代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如建立农村书屋、筹建农村文体活动室,给空闲的人们提供好的休闲娱乐场所。通过改善农村的文化环境,增强农村对新生代农民的吸引力。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医疗条件、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新生代农民在追求自我生活满足的基础上,也会为后代争取更好的成长条件,城市往往成为其生活的首选。要吸引新生代农民参与农业生产,需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通过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缓解农村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扩大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覆盖范围,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解除新生代农民投身农业的后顾之忧。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就必须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整合农村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政府应鼓励新生代农民投生新农村建设,鼓励他们回乡创业或从事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李钊.2000~201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及结构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3]刘付兵,高淑桃.引导新生代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35-37.
[4]张新民,韩占兵.新生代农民的利益诉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职教论坛,2014(4):56-59.
[5]韩光化,崔建国,韩允.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嬗变及其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基于宿迁地区的调查[J].唯实,2012(10):23-27.
[6]邬欣言,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务农意愿与耕地抛荒——基于在长株潭地区的调查[J].湖湘三农论坛,2012(00):467-471.
[7]15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中央:提防人口大国无人种地[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2(6):61.
[8]宫敏燕.新农村建设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9]王颂吉.中国城乡双重二元结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4.
[10]姜长云.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路径与逻辑[J].改革,2013(8):37-48.
[11]曲珍英,王明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7-20+196.
(编辑:佘小宁)
Who Will Construct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Function of New-Generation Famers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LI Yuan-hao
(College of Marxism,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
Farmers are the main forc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but with the rise of engagement economy,massive rural labor has transferred to the urban so that rural hollowing,ageing workforce and other problems have restri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w-generation farmers 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it pointed out that new-generation farmers are the major force in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and it's necessary to guide the new-generation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New generation farmers;New rural construction;Function
F326.6
A
1671-816X(2015)11-1112-05
2015-07-27
李元浩 (1992-),男 (汉),山西兴县人,硕士,主要从事新农村建设与乡风文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