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06-02 06:06陈美娟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陈美娟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来抓。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教与自学方法、引导合作交流、加强过程监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教育教学的任务从“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是要更侧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以及学习的方法,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学习能力,也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学生拥有了自学能力,同时也就有了超越教师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可能。因此,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今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

一、坚持循序渐进

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发展来看,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呈阶梯状上升。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还不具备自学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小学中段,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是教师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机;小学高段,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具备了自学能力培养的可能,是培养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黄金时段。综上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程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

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应该立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的。虽然不同学段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重心与策略有所不同,但是从课本内容的学习出发培养自学能力还是要取得一些共识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或是成系统的知识链条的学习是由对基础的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的识记,完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然后再到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如果遵循了这个能力发展的过程特点,采取相应自学能力的培养措施,数学自学能力的逐步形成就有了可能。

二、教与自学方法制定

自学的目标,确定自学的内容,教师却没有教与相应的自学方法,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就期望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锻炼提高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相应的目标、内容,教与相应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强调教师的全程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并很好地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中,结合教育家邱学华先生的观点,我们认为低年段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适用“扶着走”,中年段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适用“领着走”,高年段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适用“看着走”。不同的学段适用不同的培养原则,而根据不同学段的自学能力培养目标也应选用相应自学的方法。常用的自学方法有课前预习法、课后复习法、模拟学习法、尝试命题法、收集整理法和归纳分析法6种。

三、引导合作交流

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长性和韧性的局限。数学自学能力的形成有赖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数学问题面前一味地强调学生苦苦思索的做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是前提,只有学生真正进入问题情境了,才有可能达到“困于心,衡于虑”的境地。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问题自然是好事,如果独立思考没能解决问题的话,就需要合作交流的这柄利剑。有了合作交流,学生往往就能达成对数学问题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可以通过课外合作交流完成。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出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课堂教学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往往在形式上会显得相对固定且目的明确。课外交流合作作为课堂交流合作的延伸和补充就显得相对自由了。需要强调一点,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外的合作交流,教师都必须考虑合作交流过程中的“传、帮、带”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因性格或基础薄弱等因素没能真正地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并最终造成学困生的尴尬。

四、加强过程监控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可以任由学生独立思考或是合作探究。在这个自学能力地培养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自然是不断提高。但是,也不能排除学生在独立思考或是合作探究过程中出现思路的不通畅或是思维的偏差乃至是错误的。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教师的点拨或是示范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就等于是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的“瓶颈”。一个个学习的“瓶颈”突破了,伴随着的自然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步步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师自学过程的跟踪监控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时在教室里上下走动,这其实就是教师在监控学生自学的过程。通过监控,教师往往会从学生学习的个性中去发现存在着的共同问题。优秀的教师往往会特别重视这些问题(课堂生成),在对这些问题的搜集并进行二次备课之后,教师进行重点的突破,就完成了对学生自学过程的跟踪监控,也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个人自学能力的形成对于他的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成一件中心任务常抓不懈。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注重培养的方法。这样,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形成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龚治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2009.

[2]梁镜清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朱仁宝、王荣德主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朱婷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教书育人,2008.

[5]韩鸿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8.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