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芦苇文化,走内涵发展之路

2015-06-01 20:22刘俊山等
新课程·小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综合素质

刘俊山等

摘 要:开发以芦苇和湿地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吟诵湿地诗文,书写湿地文章,创作湿地艺术,学习大洼精神,采用多种方法丰富课程形式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芦苇文化;校本课程;多元化学习;综合素质

沧州南大港产业园第三完全小学毗邻南大港湿地,学校附近有全国最大的芦苇市场,学生家长多以芦苇为产业,学校开发实施以芦苇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以芦苇及湿地文化打造学校文化特色,挖掘办学底蕴,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的开发总体思路及构想

学校地处全国最大的芦苇市场及南大港湿地,选择以“芦苇”为主线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实施,其目的是让学生吟诵诗文,书写芦苇文章,创作芦苇艺术,让学生在“芦苇”课程开发中,把爱家乡、爱祖国、爱环保的教育渗透其中,在读、写、画、制芦苇中,挖掘芦苇的精神实质:奉献、集体主义、顽强等,让师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学芦苇精神,完善师生人格。

本课程在我校实施的主要步骤为:组织编写校本课程《芦苇》,分年级落实校本读本的内容,组织书写芦苇文章,结合体艺活动创造芦苇艺术,活动中挖掘芦苇精神,继而向学校所在地芦苇市场宣读学校校本课程,推进“芦苇文化”。

二、开发实施“芦苇”课程,引领学校文化发展

1.挖掘本地资源,确立“芦苇”课程内容

我校毗邻南大港湿地,学校大多师生世代受“湿地文化”影响,对湿地有着特殊的情怀,而大多学生家长都主营或兼营芦苇产业,以“芦苇”和“湿地”为载体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广大师生及家长,可视、可闻、可使用、易推广,也必将为推进当地社会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引领师生从芦苇及湿地入手,了解芦苇的生物特性、市场作用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湿地的作用、特点、湿地动植物等,使师生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再延伸到芦苇诗文、芦苇艺术、湿地保护、“芦苇精神”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学校充分调动教师开发课程的主动性,组织教师编写校本课程读本,于2010年上半年结集印刷,分为六个单元板块:(1)为民造福的芦苇;(2)诗意盎然的芦苇;(3)乡情浓浓的芦苇;(4)宽广美丽的湿地;(5)艺术韵味的芦苇;(6)学“芦苇精神”,做一代新人。学校将校本课程读本为每个学生印刷一套,免费循环使用。

2.不断完善,丰富芦苇、湿地课程内容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在不断地反思,发现了诸多问题,为更适宜学生学习,我们对校本课程读本做了修订,插配了图片,设计了实践作业,丰富了内容。同时,我们还以“芦苇、湿地”为主题,建立了“芦苇湿地”课程与基础课程结合的课程框架,如,“吟诵芦苇诗歌”“书写芦苇文章”与语文、“学习芦苇知识”与科学、“创造芦苇艺术”与音乐、美术学科结合不断完善,形成系列课程。

3.拓展丰富“芦苇湿地”课程的形式

“芦苇、湿地文化”作为一种课程呈现,我们打破课程的局限性,结合学生的发展,构建了“七个一”的课程活动形式,即:“走一走”:学生实地考察芦苇市场及湿地;“听一听”:学生向当地百姓了解芦苇市场的作用、湿地历史、人文等;“查一查”:利用网络、图书室查找资料;“演一演”:围绕芦苇、湿地用歌舞相声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写一写”:学生围绕湿地把故事、景物、感受等写出来;“做一做”:师生以芦苇为原料制芦苇画、做风筝、科技小制作等;“看一看”:师生互相交流芦苇艺术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三、开展以“芦苇湿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氛围

1.围绕“芦苇湿地”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芦苇湿地校本课程,我们更侧重以芦苇湿地文化培养学校文化,培养师生创新实践能力

调查芦苇对本地经济发展带来的作用,感受改革开放给家乡、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在学生中组织多个实践创新活动小组:以芦苇为原料,制作芦苇画、组织风筝比赛、科技制作、小发明等,将作品及时展出并予以奖励,并存于学校展室,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挖掘芦苇精神,湿地文化,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通过对芦苇的了解、诗文的理解,吟诵及创作芦苇艺术及对湿地文化的挖掘,使学生耳熏目染,深刻体悟芦苇精神:顽强、生命力、集体主义、默默奉献等,也传承大洼(湿地)人的光荣传统:勤劳耐苦、宽广豪放、团结友爱等美德。学习校本课程对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师生良好的人格修养。

芦苇、湿地文化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综合课程,在组织开发实施中,我们还注意师师互动,增强团队意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使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关爱、尊重、信任、积极使用,从而达到育人效果。

我校地处农村,但能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校本课程带动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几年的实践证明,随着“芦苇湿地”课程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激活了学校潜在的活力,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的品味,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表彰,被批准为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省级实验校,承担了省级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教育实践研究,同时,校本课程的实践,给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结合实际,创设了学生自主活动与发展的时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刘俊山,男,汉族,河北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第三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学校管理,小学高级教师。

编辑 薄跃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综合素质
地方旅游资源课堂运用策略浅析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