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楠
摘 要:写好作文有多种训练途径,讲故事,听故事,编故事,装一脑子故事,锻炼了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了儿童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作文;听说读写;故事
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童话、动漫、电影、电视陪伴着你;跟家长旅游,山水文化滋润着你;自己的生活,小伙伴们的经历,所见所闻,还有课本课外读物。梦幻般的童年,十年的生活有多少故事啊。可是,写一篇三四百字的作文,却成了孩子们的苦差事,小学作文教学依然是个难以跨越的难关。
其中一个原因——心中没有故事。我辅导过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子,每次她妈妈都在旁听。说道母爱的话题,竟然一个故事都想不起来,妈媽也摇头。我提醒她,雨雪天气妈妈接过你没有?好吃的东西妈妈留给谁啦?每天妈妈给别人打工累得筋疲力尽,可三顿可口的饭菜是谁做的?妈妈接着讲,有一次冬天暖气停啦,孩子冻醒啦,一摸,火烫,不到天亮背着孩子去医院,自己下楼还崴脚了,走路一瘸一拐的。还有一次带孩子到苍岩山旅游,孩子爬得快,人又多,一会儿不注意看不见影子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边喊着孩子的名字一边抄小路走到前面拦截,寻到时,正在桥下的溪水边玩石头。孩子听得入迷,不住得摇头,在她记忆里,好像没有这些往事。
故事,有三个来源:一是自己的;二是听说的,别人的;三是读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以及网络资源得来的。怎样让孩子储存故事,心里装满故事呢?
一、要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用文字留下记忆
我孩子大学毕业都工作啦,也几次搬家,可装在木箱的一大堆日记本是无论如何不能丢弃的,那是她开始学话学写字就留下的记忆。从童话世界,到红楼梦,还有幼年时最热播的琼瑶电视剧记忆,在发黄的日记本里都能一幕幕呈现,清晰而生动。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会了感知生活,学会了品味人生,读红楼梦《葬花辞》知道落泪。同时琼瑶小说的诗意般语言也在语言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写日记成为习惯,再累晚上也要写。文笔的磨炼,精神的丰富,给写作插上彩凤双翼。众所周知,《鲁迅日记》也是研究作家的重要资料,日记体的《狂人日记》更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二、要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故事情结”
出门散步、看电影、看电视、走亲访友、旅游、上网,教给孩子关注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在有心人眼里,人人都是故事的主角。我们说观察生活,培养一双慧眼;体验生活,锻造一颗灵心;讲述生活,练就一口铁嘴;记载生活,打造一支生花妙笔。在读书、观察、体验、讲述、写作中,孩子有了“故事情结”,装在脑子里,记在人生里。听、说、读、写的功夫就慢慢“炼铁成钢”啦。优秀作家无一不是故事高手。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老农民》,里面的故事几乎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可为什么自己写不出来,作家高满堂写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关键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爱情的,土地的,成长的;邻居的,家人的,朋友的。每个人都有故事。人生不就是故事的连接,社会不就是故事集吗?
三、有意识地让孩子给你讲故事
一个人讲故事的能力是个思维能力的锻炼,提炼概括,铺叙讲解,还得形象生动,娓娓动听,感染听众,打动观众,有对人心理的揣摩,有对场景的综合把握,所以讲故事的训练是全方位的。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要给孩子们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他们展示自我,张扬才华。语文课前几分钟可以轮流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机会,每周可以开展一次故事会等。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众所周知,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流传在民间故事的汇编,作家是把那些故事加工、提炼、升华,赋予文学性,才成了我们看见的样子。而中国上古文学基本就是神话传说——关于神的故事,关于人与神的传说。
四、家长老师要多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会》,开故事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家孩子成了“故事大王”,作文啊语文啊,老师家长就放心啦,说不定冒出一个小作家,也未可知!世界名著《天方夜谭》又叫《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流传极广的故事,收集了243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大故事套小故事,如果不是那些民间故事大王们口口相传,怎会有今天的百读不厌,百听不烦。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六岁的孩子爱听故事,爸爸讲得绘声绘色,儿子听得如醉如痴,就是假期也不放过爸爸,爸爸远行只好以写信的方式给孩子继续讲,1907年,他写给孩子一扎信,就成了后来童话《柳林风声》的基础。
让孩子心里装满故事,让孩子喜欢听喜欢讲故事,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教孩子们编写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又是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作文教学是个立体全方位工程,素材是基础,没有内容空洞无物,不会是好作文;表达是技巧、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各种表达手段得在实践中历练,讲故事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为作文训练的途径之一,我希望语文同仁们一起尝试。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