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东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也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更是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推崇。以初中语文为例,并结合我的自身实践,对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几点剖析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模式;教学资源
与传统教学工具相比,信息技术集合了多种电子信息,如,声音、视频、图像、动画、文字等,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将它运用于语文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增进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进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就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这一论题展开详细论述和说明。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意境优美、境界开阔的文章,若我们只是仅凭口头语言的讲述或者是挂图展示,很难让学生立即理解,教学过程也会显得枯燥、沉闷,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信息技术,通过优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则能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真实地表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学生也能很快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进而进入到文中所描绘的意境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时,为了恰如其分地导入本文课题,我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了各种使人流连忘返的云南美景,如,神奇的梅里雪山多彩的西双版纳、静谧的丽江等,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云南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着许多令我们流连忘返的风景,但是,更让人们愿意驻足的,是这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中对歌就是绚丽的风情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后,我给学生播放了有关云南歌会的音像资料,投影屏幕中壮观瑰丽的风情画面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眼睛眨都不眨得盯着屏幕,而且不断发出阵阵惊叹声……这样,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生动情境,使学生提前了解了云南歌会的特点,在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也就能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真正魅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传统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总是作为一名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在讲台上向学生进行讲述、示范,学生则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对语文知识进行吸收、储存、记忆,这种以应试教育观念为准则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则能使教师的角色由操纵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的角色则能由接受者變为主体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教学模式。
比如,在学习“桥之美”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桥相关的资料,如,桥的发展历史、基本类别、巩固方法等,然后将搜集到的这些资料,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制成精美课件,在正式讲解这篇课文时,每个小组轮流到讲台上演示本组制作的课件,小组成员在旁边进行适当解说。于是,课堂气氛立马变得活跃起来了,各个小组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制作的课件也是令我十分满意,里面的内容详细、周全,有的还插入了介绍中国桥之艺术的音频资料。这样,我通过将班里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搜寻学习资料,一方面,使学生回归了学习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使学生详细了解了有关桥梁的信息资料,在我们正式讲解这篇课文时,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能变得得心应手。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常规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常常只借助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进行课文教学,这就使教学信息量变得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达不到我们的教学要求。而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强大的资源共享优势,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其应用于教学课堂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从而达到丰富教学资源、扩大教学容量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用计夺取生辰纲的情节片段剪辑下来,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同时,还可以在电视片段的欣赏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杨志、吴用等各种行为,分析、讨论他们的性格特征。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水浒传中一些其他重要故事的电视片段。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还使学生对小说《水浒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给原本枯燥乏味的初中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广大语文教师继续探索将其运用于教学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姚颖尊.谈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学周刊,2011(11).
编辑 黄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