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培
摘 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进行了探究,旨在推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发言;积极性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的过程。因此,能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积极性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已经有众多专家与学者开始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且已经得出一系列学术成果。但这些学术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具体,也不适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
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一、要营造和谐的氛围
从本质上说,教师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愿意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愿意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表示课堂氛围较为严谨,教师带给学生的压力较大,导致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害怕受到教师的责备和其他同学的嘲笑。
由此可以看出,导致学生不愿意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积极发言的原因有两点,即教师的责备和其他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变得主动和积极。
一方面,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保持亲和,不能对学生进行斥责,即使学生的发言不准确,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认可与肯定。另一方面,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就不会嘲笑其他同学。
二、要通过有效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能否在课堂中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设计。换言之,教师所设计的提问或者主题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否引起学生探究的动力是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设计提高学生探究和发言的积极性。如,在《升和毫升》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如果简单地问学生什么是升和毫升,这样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感到无趣,无法引起学生的深度探究,自然就不容易激发学生发言的动力。
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平时都很爱喝饮料,请问大家知道一瓶可乐有多少吗?”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学生就会踊跃地回答:“是550毫升。”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询问:“那么其他饮料都是多少毫升的?大瓶装的饮料呢?”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在课堂中积极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用有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信心
教师必须承认的是,部分小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或者自卑,导致学生不敢在课堂教学中发言,其原因在于学生害怕犯错,害怕表现自己。
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就必须利用有效的教学评价,使学生的信心得到提高。具体地说,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应该利用积极、正面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赞赏。
如,在学习《简单的周期》时,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最常见的周期有哪些?”一名学生马上举手回答:“老师,星期一到星期天就是一个周期。”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周期吗?”学生顿时无言,因为学生很难利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周期。此时,学生就沉默下来,学生的情绪变得低落。
此时,教师可以微笑着让学生坐下,并评价道:“这位同学很聪明,能够马上就联系实际说出正确答案,大家一定要学习他的方法,要将数学与现实生活充分联系在一起。”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得到肯定与认可,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成就感,这能够让学生心理的失落感逐步消除,使学生的信心更稳固,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主动地发言。
总的来说,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维持课堂的活力,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总结与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珠.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J].新课程:下,2013(12).
[2]张娟凤.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J].教书育人,2012(10).
[3]林亮生.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4(66).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