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梦依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他们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师德是高校青年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是合乎教师职业道德,但是也存在少量青年教师政治冷漠,缺少正确的利益观和爱岗敬业精神等现象。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应该使之在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青年;师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232-03
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我国长期重视对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而对同样是青年的大学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则长期忽视。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状况。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
高校肩负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光荣使命,要出色地完成这些使命就需要一流的教师,尤其需要高素质的青年教师。自20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青年教师数量也与之俱增。有数据表明,全国各地分布了数量多达两千多所高等学校,高校教师总人数达到140多万,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超过86万,占专任教师总数63.3%以上,接近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30岁以下的教师约占30%。这说明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是庞大的群体。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尤其是许多80后青年进入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之后,这个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带有时代的特色,与高校其他教师群体有较大的区别。这个数量庞大的教师群体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师肩负着建设和传播人类文明的神圣使命,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对教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师德。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应该恪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还要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培育人,所以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正因如此,教师职业比许多职业都要崇高,也正是如此,教育因此成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大学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线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知识、能力、情感等都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如果一个青年教师自己在是非、善恶、名利等方面都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无论他(她)专业素质如何好,科研能力多么强,终究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大学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所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些都道出了道德教育重要性。既然如此,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1]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关系青年学生的成才,关系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一件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情。正因如此,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还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青年教师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群体,当代的大学校园也不是传统上的“象牙塔”,它与世俗社会只有一墙之隔,无时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实际上,高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与“大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比高校其他教师群体,青年教师活动范围还比较大,与社会接触比较广泛。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与社会道德状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影响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能够影响社会精神文明。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也代表整个高校教师群体,整个高校的形象。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
师德建设关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尤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时期,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5月28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要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
总的说来,我国的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合格的教师,师德师风是合乎教师职业要求的。他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充满活力和朝气,承担了高校很大部分的教学、科研任务。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学历高,视野开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绝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是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教书育人,这是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多元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其一,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陈独秀曾说过,政治无处不在,没有人不受政治影响,你想躲都躲不过。一般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都具有政治觉悟,有理想,有信念,热爱党的事业。但是,少数青年教师政治冷漠,对国事漠不关心。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缺少远大的理想,例如在笔者所在医学院,一些医学专业的青年教师,一听到“政治”就嗤之以鼻。所谓政治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刺耳的东西,他们更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供政治家们玩弄的,是根本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认认真真地教学、搞科研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教师。真正合格的教师就应该不过问政治,不问时事,专心搞好自己的专业和教学。热爱政治,关心时事则分散了精力,耽误了时间,影响自己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极个别的从事高校“两课”教学的青年教师,虽然从事着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却自己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把“政治”与“马克思主义”画等号,认为搞政治就是搞马克思主义那一套,主张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远离马克思主义,远离政治。实际上这是对政治的误解,其态度是不正确的。
其二,道德修养还有待提高。由于我国教师聘用过程并没有思想品德考察这一关,因此,有些缺少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年进入高校青年队伍。他们在单位招考过程中往往成绩优秀,凭着自己考试成绩很顺利地进入高校教师行列。但是,进入单位后,一些品德的缺陷就暴露出来,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利益特别看重,漠视集体和他人的,有利益必定力争。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当然无可厚非。马克思曾说过,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跟其利益有关。我们党也坚持“人们的利益高于一切”,人们有权利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但不应该过于看重利益,更不应该唯利是图。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应过于看重自己个人利益。自私自利是与师德不相容的。在市场经济经济利益原则和贫富差距现象的影响下,一些青年教师不满足于自己的收入,表现出心理失衡现象。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认同所谓金钱至上主义,一切向钱看,事事讲报酬,只做有报酬的事,专挑报酬高的事,无报酬的任务则尽力推脱。这些状况显然不是一个高校教师所应该有的。
其三,缺少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高校教师重要群体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社会大环境中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社会现象也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此外,由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以及社会不良现象大量存在,结果导致许多青年教师成了“愤青”。这些青年对社会失去信心,工作热情不高,既不愿意严谨治学,也不愿意认真教学,工作上只求完成任务,不顾质量高低。对学生漠不关心,这些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现象,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教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更高层次的凝练和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深层的、最核心的部分。“核心价值观奠定着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是国家制度赖以立足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该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在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首先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青年教工师德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保证了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青年教师,才能使广大青年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预防不良价值观的侵蚀,从而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从事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而不是其他教育事业,因此应当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首先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能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就应该让广大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高校青年教师不应该失去自我,而应该有自己崇高的理想。“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所巩固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他们对自己的祖国、故土、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有些高校青年教师认为在当今时代谈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没有新意的话题。但是,本文认为,没有新意的只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爱国主义本身。任何时代,对自己的故土家园的爱都不会过时,每一个人都需要家园感和归属感。只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过于脱离青年的实际,不考虑青年的特点,导致各种宣传方式不被青年认可,所以引起青年的反感,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如何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还要善于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影响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在中国几千年的道德谱系中,“诚信”无疑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之一。从《尚书》中的“信用昭明于天下”,再到儒家的“民无信不立”,“言必信,信必果”(《论语》),以及“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等等,无不表明了我国古代对“诚信”的推崇。中国传统的诚信伦理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在今天仍然是道德上引路明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高校青年在从事科学研究方面尤其需要诚信。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友善”“敬业”等伦理道德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应该善于用优秀传统文化感化青年教师,使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师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契尔娜卓娃.教育道德[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5.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5-05(2).
[3]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