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建,张志智,孙潇磊,孙万付,方向晨,3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1;2.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 抚顺 113001;3.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112004)
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多相催化剂研究
张 建1,2,张志智2,3*,孙潇磊2,孙万付2,方向晨2,3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1;2.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 抚顺 113001;3.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112004)
通过混合氯球固载化的离子液体(PS-Mim)、助剂A和助剂B,然后压制成型,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相固体催化剂(PS-Mim-A-B),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由CO2和环氧丙烷(PO)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催化性能。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反应物的比例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120℃、压力为2MPa、空速为1h-1、CO2和PO进料物质的量比为2∶1时,PC的收率可达96%以上,PC的选择性在99.5%左右。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碳酸丙烯酯;合成;固定床;多相催化剂
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CO2,造成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1-3]。综合利用CO2对减轻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CO2作为一种碳资源,可以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其中,CO2与环氧丙烷(PO)合成碳酸丙烯酯(PC)是令人关注的领域,PC不仅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溶剂,而且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在纺织、印染、电池、高分子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药物和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合成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4-9]。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用作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原料。
PC的合成方法有光气法、酯交换法、氯丙醇法、尿素醇解法和CO2与PO合成法等[10-16]。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CO2与PO合成法,该反应几乎没有副产物生成,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然而,该反应新催化剂的开发大多集中在均相催化剂,反应在间歇釜式反应器或者管式反应器中进行,存在反应温度高、时间长、压力大、分离困难等缺点,开发的多相催化剂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活性组分易流失,催化剂粒度小,不适用于固定床反应器[17]。
本实验研制了一种高效多相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上对该催化剂的性能进行评价,讨论了该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
1.1 实验原料
二氧化碳,φ≥99.9%,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环氧丙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催化剂制备
按一定比例称取N-甲基咪唑和氯球,置于1000mL三口圆底烧瓶内,再加入250mL干燥过的甲苯,回流24h,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固载的甲基咪唑氯球(PS-Mim)。
将甲基咪唑氯球与助剂A和助剂B共同粉碎混合,压片,在氮气保护下200℃加热6h,然后将其粉碎成40目~60目的颗粒,用于微反评价。
1.3 催化剂活性评价及产物分析
反应在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管的大小为Φ10mm×650mm,如图1所示。将15mL催化剂和15mL的石英砂混合均匀后装到反应管的中部,反应管的两端装填石英砂。将反应器的压力和温度升到所需值,由双柱塞微量泵把环氧丙烷输送到预热器中,与CO2在预热器中混合,然后一起进入到催化剂的床层。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CO2的流量。反应产物冷凝后进入气液分离器,液体留在分离器内,尾气经过背压阀后,通入水中以去除少量液体产物。
反应产物采用安捷伦GC-7820A型气相色谱仪分析,色谱柱为30m×530μm×1μm毛细管柱,采用程序升温,在230℃恒温10min,检测器温度250℃。采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进样量为0.2μL。
图1 实验装置流程简图
2.1 催化剂组分的筛选
离子液体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环加成反应催化剂[18-20],树脂微球固载的离子液体对环加成反应合成PC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21]。以此为主催化剂,筛选助催化剂,考察不同活性组分与固载的离子液体的催化协同作用。不同组成催化剂的催化反应结果见表1。单一固载的离子液体催化活性最低,PC的收率为40.3%(表1,编号1)。组分A与固载的离子液体具有一定的协同催化作用,第二组分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PC收率从40.3%提高到46.2%(表1,编号2)。通过实验发现,在PS-Mim和组分A的基础上,加入微量的第三组分B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PC收率可以达到96.2%以上(表1,编号3)。但是随着组分B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持续下降(表1,编号4、5、6)。组分B具有明显的助催化作用,但是其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固载离子液体在催化剂中的含量,从而造成催化剂整体活性的下降。活性组分A和B的添加不会降低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表1 不同组成的催化剂活性比较
2.2 工艺条件的考察
通过实验的初步筛选,催化剂中PS-Mim,组分A和组分B的最佳质量配比为7.8∶5.5∶1,以此为催化剂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2.2.1 PO液体空速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该反应是一个微量放热的反应,反应速率较小。显而易见,PO液时空速对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如图2所示,在较低的PO液时空速下,PC的选择性和收率都达到了100%。随着进料液时空速的增加,原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相应减小,PC收率不断降低。当空速达到1.25h-1时,PC的收率低于75%。PO的液时空速对PC的选择性没有影响,基本保持在99%以上。
图2 PO液时空速对合成PC的影响
图3 进料比对合成PC的影响
2.2.2 进料比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CO2与PO的进料比对反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如图 3所示。当进料比为 1:1时,PC的收率为98.1%,进料比的增加会明显促进PO的转化,PC的收率升高。在进料比为2:1时,PC收率最高,到达99.2%。继续增加进料比,PC收率下降,当进料比达到5:1时,PC的收率低于96%。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进料比的增大,在PO液时空速不变的情况下,CO2流速增加,导致部分PO随CO2气流离开床层,未参与反应,造成PC收率下降。在整个进料比的考察范围内,PC的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达到99%以上。
2.2.3 压力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压力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如图4所示。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力能使反应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在低压时,PC收率为95%,选择性为98%。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大,PO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略有上升,反应压力达到2.0 MPa时,PC收率达到97%,选择性达到99%以上。继续增大压力,PC收率和选择性没有变化。总体上在选择的压力范围内,反应压力对PC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不大。
图4 反应压力对合成PC的影响
图5 反应温度对合成PC的影响
2.2.4 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较为显著。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不利于反应的进行。但是提高温度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两个因素相互作用,造成反应受温度的影响显著。如图5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PO的转化率不断增加,超过110℃时,PO转化率随温度增加的趋势变缓。当达到140℃时,PC收率和选择性都达到100%。在整个温度区间内,PC的选择性变化不大,保持在98%以上。
2.2.5 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在以上各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评价了该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见图 6。在较佳的操作条件下(120℃,2MPa,PO液时空速为1h-1,进料比为2:1),PC的收率和选择性在反应期间内没有太大的浮动,PO转化率保持在96%以上,PC选择性保持在99.6%以上,说明该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好,寿命明显高于无机碱性催化剂[22]。
图6 催化剂寿命的考察
制备了三组分催化剂用于固定床连续合成PC。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固载的离子液体催化剂。但是添加过量的助催化剂会降低主催化剂(PS-Mim)的含量,造成催化剂整体活性的下降。
该催化剂有较高的活性、选择性以及很好的稳定性。在固定床上合成P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压力2MPa,PO液时空速为1h-1,进料比为2:1。在此条件下,PO的收率可达到96%以上,PC的选择性可达到99.6%以上。
[1]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Climate Change 2007: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R].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刘宏文,夏秀丽.浅析温室效应及控制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3):49-51.
[3]Braathen G O,Barrie L A,Butler J H,et al.WMO Greenhouse Gas Bulletin:The State of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Using Global Observations through2007 [R].Geneva: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08.
[4]彭家健,邓友全.室温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J].催化学报,2001,22(6):598-600.
[5]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世界精细化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82:356-357.
[6]Sakakura T,Choi J C,Yasuda H.Transformation of carbon dioxide[J].Chem Rev,2007,107:2365-2387.
[7]Clements J H.Reaetive applications of cyclic alkylene carbonates[J].Ind Eng Chem Res,2003,42:663-674.
[8]Yoshida M,Ihara M.Novel methodologies for the 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s[J].Chem Eur,2004,10:2886.
[9]代威立,伍水生,李文生,等.CO2化学固定为环状碳酸丙烯酯的Zn-Mg-Al氧化物高效催化剂 [C]//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山东青岛,2007.
[10]Clements J H.Reactive applications of cyclic alkylene carbonates[J].Ind Eng Chem Res,2003,42(4):663-674.
[11]陈鸿,赵新强,王延吉.负载型碳酸钾催化剂上二氧化碳与1,2-丙二醇合成环状碳酸丙烯酷反应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20(5):734-739
[12]胡斌,卓仁禧,范昌烈.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新方法[J].化学试剂,1998,20(6):355-356.
[13]赵元,漆新华.碳酸丙烯酯合成的工艺绿色化进展[J].化学世界,2008,(11):696-699.
[14]赵艳敏,刘绍英,王公应.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5,25(s1):19-22.
[15]Yoshihisa K I,Yuuichi M K,Masso I O.Preparation of Cyclic Carbonates[P].US:4880942,1989.
[16]Su W Y,Speranza G P.Process for Preparing Alkylene Carbonate[P].US:5003084,1991.
[17]Masaharu D,Yutaka K,Kenichi K,et al.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kylene carbonate[P]. US:5440004,1995.
[18]俊毅,王少君,成卫国,等.负载离子液体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28(4):271-273.
[19]任占冬,朱玉婵.无溶剂下负载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J].现代化工,2009,29(9):43-45.
[20]张学兰,王登峰,魏伟.介孔载体负载的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J].工业催化,2012,20(7):12-16.
[21]Watile R A,Deshmukh K M,Dhake K P,et al.Efficient 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 from carbon dioxide using polymer anchored diol 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s as a highly active heterogeneouscatalyst [J].CatalSci Technol,2012,2:1051-1055.
[22]杨红键,李渊,赵新强,等.CO2与环氧丙烷气固相连续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 [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3): 39-41.
Synthesis of propylene carbonate from CO2and propylene oxide over a novel heterogeneous catalyst
ZHANG Jiang1,2,ZHANG Zhi-zhi2,3,SUN Xiao-lei2,SUN Wan-fu2,FANG Xiang-chen2,3
(1.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Fushun 113001,China;2.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Fushun 113001,China;3.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112004,China)
A novel heterogeneous catalyst PS-Mim-A-B was prepared by mixing the chloromethylated bead supported ionic liquid PS-Mim with the promoters A and B then pressing into tablets,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synthesis of propylene carbonate(PC)from CO2and propylene oxide(PO)was evaluat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pressure, LHSV and CO2/PO mole ratio on the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ha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of 120℃,2MPa,LSHV of 1h-1and CO2/PO mole ratio of 2:1,PC yield could be over 96% with a selectivity of about 99.5%.
carbon dioxide;propylene oxide;propylene carbonate;synthesis;fixed bed;heterogeneous catalyst
TQ225.24;O643;TQ426
:A
:1001-9219(2015)03-41-04
2014-11-10;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编号:061301);
:张建(1987-),男,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在读,电邮 zhangjian7001@126. com;*
: 张志智, 男, 高级工程师, 电邮zhangzhizhi.fshy@sinop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