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树 开 花 枯 木 逢 春
——一道立体几何高考题的课堂生成教学实录

2015-06-01 12:25倪新华湖州中学浙江湖州313000
中学教研(数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面角平面角二面角

●倪新华 (湖州中学 浙江湖州 313000)

老 树 开 花 枯 木 逢 春
——一道立体几何高考题的课堂生成教学实录

●倪新华 (湖州中学 浙江湖州 313000)

前段时间遇到一位刚刚步入教坛的年轻教师,发现他备课特别认真,几乎把整堂课要说的话全都写在了教案里,当然,对一位新教师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却永远无法预料课堂将要发生什么.但或许正是这样的难以预料才是课堂活力的源泉,才是教师梦寐以求的快乐.

作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载体——立体几何,一直是一些学生难以驾驭的内容之一,因此也是教学的重点.最近,笔者准备借助一道浙江省高考题的教学,对立体几何中线面角的计算进行复习,然而……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大家说说看,我们一般是怎么作这个角的?

生(齐声):直线上取一点作平面的垂线,再把垂足和斜足连起来……

师:很好!那么当这个角不太好作时,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弥补?

生1:体积法.

生2:空间向量法.

师:嗯,不错!看来,大家对这个内容开始熟悉起来了,理论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不知道实战效果如何?今天我带来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图1

幻灯片(2007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第19题):在如图1所示的几何体中,EA⊥平面ABC,DB⊥平面ABC,AC⊥BC,且AC= BC=BD=2AE,M是AB的中点.

1)求证:CM⊥EM;

2)求CM与平面CDE所成的角.

此时,学生跃跃欲试,开始解答.笔者巡视每个学生的解答情况,15分钟以后……

师:好,我发现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都有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有些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方法了.

师:在解决第1)小题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几何体确定了吗?

这时,一些学生突然坐直了身体,或脑袋往后仰,或眯起了眼睛,开始思考……

生1:没定吧,棱长都不知道.

生2:棱长可以设啊!

生(引起共鸣):有道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好像都已经确定了嘛!

师:是啊!事实上,在这个几何体中,所有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都已经确定,因此只要我们假设AE=a(其中a>0)的话,它就是一个完全固定的几何体了.我们首先讨论第1)小题,如何证明CM⊥EM?

生1:利用勾股定理.

师:不错!由于CM与EM相交,很自然地将它们放入一个三角形内,通过计算3条边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判断即可.

生2:利用CM⊥平面ABDE.

师:很好!因为可以证明CM⊥AB,CM⊥EA,且AB与EA相交.

生3(插嘴):还可以利用空间向量.

师:嗯!当然可以啦!那么接下来我们讨论第2)个小题:CM与平面CDE所成的角.刚才我发现有位同学算得最快,简直神速,来,你来回答一下,你的答案是多少?

生4(略带骄傲):45°.

此时,班里其他学生投去羡慕的目光!

师:嗯,好!刚才我发现,在你做好后10分钟,一些同学还在拼命计算,那你说说看,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快的?

生4:因为平面EAC⊥平面ABC,所以点M在平面EAC上的射影落在AC上,因此CM与平面CDE所成的角就是∠MCA=45°.

生5:要求的不是CM与平面CDE所成的角嘛,你求的是CM与平面EAC所成的角了!

生4(有点紧张):难道它们不是同一个平面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接下来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这2个平面到底是不是同一个平面?

学生在下面开始七嘴八舌,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笔者一一请他们发言.

生:我是凭感觉的,看上去应该是同一个平面嘛!

师:嗯!虽然感觉不一定准,但有时也是需要的!不过感觉终归是感觉,没有说服力,你们说对吗?

生:对,我感觉他们就不是同一平面的!

其他学生发出了赞同的笑声.这时一位学生要求发言:老师,我不是凭感觉的,我是用其他方法算的,答案也是45°,我觉得应该是同一个平面吧!

师:同一条直线与2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它们一定是同一个平面吗?

图2

生:不一定吧!貌似可以对称的!

师:讲得很对!画个图大家就明白了(黑板上展示图形,如图2所示).

生:嗯!在中间那个对称平面上的直线和2个平面所成的角应该是相等的.

师:因此不能用这个方法来判断啊!那么,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呢?

生:空间向量,只要求出它们的法向量,看是不是共线!

师:有道理!如果共线,加之这2个平面有2个公共点C,E,那么它们一定是同一个平面,反之,如果法向量不共线,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平面.

生:老师,我是以点C为坐标原点、以CA,CB分别为x轴和y轴、过点C作与平面ABC垂直的直线为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C-xyz,求出了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n=(1,2,-2),而平面EAC的一个法向量是m=(0,1,0),显然它们不共线.

师:嗯!有道理啊!看来这2个平面应该不是同一个平面,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佐证,可以进一步坚定我们的信念?我们能不能构造一个二面角来判断?

生:对啊!老师,我知道!可以构造二面角A-EC-D,通过求它的平面角,如果是180°或0°,那说明是同一个平面,否则就不是.

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下面大家来求一下二面角A-EC-D的平面角吧!

学生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作角,有的计算,有的沉思,教室里分外热闹.5分钟以后……

师:我们发现,其实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直接作很困难.

生(齐声):是的!

师:当直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有困难时,我们还有哪些办法?

生(齐声):体积法!向量法!

师:好!我们先用向量法来求,请你们来说说!

生1:设此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2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n=(1,2,-2),m=(0,1,0),可得

师:接下来,我们再用体积法试试,谁来分享一下?

生2:过点D作DO⊥平面EAC于点O,再过点O作OF⊥EC于点F,联结DF,在Rt△DOF中,∠DFO=α即为二面角A-EC-D的平面角的补角.接下来想办法求出DO和DF,我已经通过△CDE的3条边长,发现它是非特殊三角形,因此先利用余弦定理求出∠DCE的余弦,再求出它的正弦,然后利用等面积法求得边CE上的高,再利用DO即点D到平面EAC的距离.又DB∥EA,那么点D到平面EAC的距离就是点B到平面EAC的距离,即d=BC=2a,因此如图3所示.

图3

师:想到了用平行线转移,很好!你的这个转移使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DB∥EA,点D到平面EAC的距离d=BC= 2a≠0,这一点是不是足以说明点D不在平面EAC上呢?

生2:对啊,恍然大悟!

此时,有些学生捶胸顿足,大声感叹:原来如此啊!

师(总结):非常好!刚才我们通过各种办法,证明了它们不是同一个平面!以后对类似的问题可不能凭感觉、想当然啦!要看仔细了再来算哦!可惜刚才那位同学,正确的答案错误的方法,简直不可思议!实属巧合啊!

师:对了,有些走远了,我们要做的第2)小题是求CM与平面CDE所成的角,可不能用平面EAC来代替平面CDE了!言归正传,可以直接作线面角吗?

生1:行,肯定是行的,但不好作,有困难.

师:那不直接作的话,可以间接作吗?

生2:那就是体积法了,只需要求出点M到平面CDE的距离就可以了.

师:我们应该利用哪2个三棱锥的体积?

生3:VM-CDE=VC-DEM即可.

师:嗯,不错!就是这2个三棱锥.这是间接作,也就是作而不算,那么不作可以吗?

所以这个角是45°.

师:很好!现在我给大家一个挑战——过点M直接作平面CDE的垂线.

(学生开始苦思冥想.)

师(提示):想想我们可以得到垂线的定理.

生5: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师:很好,利用这个定理的关键是要找到含点M的一个平面,而这个平面又与平面CDE垂直.

生6:找到了,过点C作CF⊥DE,联结MF,再过点M作MH⊥CF,可以证明MH⊥平面CDE.

学生经过思考,觉得不错,MH确实是平面CDE的垂线,大家对他的做法赞叹不已.

师:确实如此,不过我们都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去作的?

生6:我先是注意到了CM⊥平面ABDE,从而CM⊥DE,那么再过点C作一条垂直于DE的直线的话,DE就会垂直于包含M的一个平面了,于是就有了上面这种作法了.

师:非常棒!原来如此,其实这种作法也挺自然.接下来我们要算的角就是∠FCM,而在Rt△FCM中,只需要算FM即可,大家可以算算看.

师: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求解一个线面角时,偶然遇到了判断2个平面是否共面的问题,我们最终通过多种方法加以判断,同时复习了线面角和二面角平面角的求解策略.我发现,同学们肯动脑、勤计算,表现不错!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的这道题很容易从直觉上认为平面EAC和平面CDE是同一个平面,而且巧合的是2者答案一致.然而这确实不是同一个平面,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么直接说它们不是同一个平面,要么因为不能确定而直接避开,根本没有对这2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事实上,这样深入细致的分析,即复习了相关知识点,又可以训练学生对数学所学知识——二面角和空间向量的应用技巧,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数学应用意识,真正实现“明体达用”的思想理念.

笔者原本在备课时还准备了一道题,但是课堂上由于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这2个平面不是同一个平面”的问题,顺藤摸瓜,顺势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因此第2)小题就来不及分析了.事实上最后发现,这样的过程不仅激活了课堂活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力,反而因“祸”得福了.

猜你喜欢
面角平面角二面角
立体几何中线面角问题易错点透视
立体几何二面角易错点浅析
立体几何中线面角问题易错点透视
例谈立体几何四面体中关于“棱”的问题
利用面面角和线面角的最值性巧解题
综合法求二面角
怎样求二面角
关于二面角的非正式会谈
求二面角时如何正确应对各种特殊情况
求二面角的七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