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舞蹈动律成因初探

2015-05-30 15:10冉弋
艺术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塔吉克族动律成因

摘 要:正确认识民族舞蹈中的动律特征及成因,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环节。我们以塔吉克舞蹈为典型,通过其历史渊源、独特风格、形式,探讨出舞蹈律动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民族审美情趣以及东西文化的交融。

关键词:舞蹈;塔吉克族;动律;成因

一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是与这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生产方式、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民族心理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是一个民族长期的历史积淀。塔吉克族舞蹈是富有高原特色的传统舞形式,它的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表演质朴、稳重,表现了塔吉克人民挚诚的民族性格、纯洁的心地。本文通过对塔吉克舞蹈形成过程的研究,来促进塔吉克舞蹈形态新的发展。

1 塔吉克民族的历史渊源

(1)自然条件。塔吉克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自古以来生活繁衍在祖国西坠的帕米尔高原。在它的周围,冰峰雪岭,层峦叠嶂,白云萦绕,神秘莫测。

(2)人文条件。塔吉克民族约有二万多人,大部分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干一带,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人们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生活。塔吉克民族是古丝绸之路,自从海上交通日益兴盛,丝绸古道逐渐衰落,帕米尔高原由于山高路险而少见外来商旅行人,这样的历史地理条件,使高地许多古代风俗传承得以保存下来,同时古乐舞的一些技巧还残存在今日的歌舞中,使得塔吉克舞蹈有着独特、神秘的美感。

2 塔吉克族舞蹈的历史成因

(1)塔吉克舞蹈的基本特征。塔吉克舞蹈是身体在连绵不断的盘旋中,流畅地完成各种动作。具体上肢体态为仰、俯、拧;腿部为拖、踏、伴微微屈膝;两臂十分舒展;腕部柔软、翻腕、压腕、挑腕等腕部动作以轻柔见长。

(2)塔吉克舞蹈的历史成因。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人民把鹰看作是山巅的强者、英雄的象征。传说有位牧羊老人叫多斯提克,在放牧时看到鹰在天空自由翱翔感到异常羡慕,一天,他偶然拾到鹰的翅骨,用这翅骨做成了一支鹰笛,竟吹出美妙的声音,伴着笛声他展开双臂,如鹰般舞蹈起来,感到无比快乐,于是塔吉克人有了自己独特的鹰舞。塔吉克人民跳起鹰舞来表现自己对鹰的崇敬与喜爱,抒发本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这也成为形成塔吉克舞蹈动律特征的决定因素。

(3)塔吉克鹰舞的独特风格。鹰舞的风格受生存环境的影响。塔吉克山居生活在高原,日照强烈,氧气稀薄,行动不能过度急促,需要不断缓冲,从而形成了深平慢吸的呼吸规律;又由于经常穿着软帮平底高靴在山路,草坪行走,膝步比较松弛且身微屈,脚腕灵活而脚掌平稳。因此,这种在生活生产中形成的膝部习惯性的微屈及韧性保持身体移动的沉稳感,必然要渗透到艺术之中,并通过舞蹈及音乐强烈地表现出来,形成了下肢的动律特征,塔吉克民族舞蹈音乐中保存着其他民族舞蹈中不多见的7/8复合拍,形成了舞蹈的动静结合,急缓交错的规律,这一规律也正适于高原行动中需要缓冲、喘息的特点。

3 塔吉克族的舞蹈形式——以恰甫苏孜为例

塔吉克族的舞蹈形式主要有“恰甫苏孜”、“买力斯”、“拉泼依”、“马舞”、“刀舞”等。我们以恰甫苏孜为例,来进一步体会它的动律风格。

恰甫苏孜是流传于塔什库尔干东部一带人民自娱性的舞蹈形式,一般以男子的独舞开场。开始时两支鹰笛交错吹奏,平鼓也敲打起来;一名男舞者先起身向众人行礼,然后直起身来缓缓起舞,舞者上肢模拟着鹰的各种姿态,时而双臂高举似雄鹰高飞,时而双臂后举似鹞冲下云层。周围的人群不断发出热烈喝彩声时,便会有竞技者出场与他共舞,两人沿场地边缘以单步,蹉步交替沿圆形轨迹盘旋进行,舞者单抬一手或双臂慢抬轻落,犹如鹞鹰般盘旋蓝天。此时一舞者舒展双臂,以腰为轴点,单平底展及地,上身下俯后由俯仰身蹉步行进,又在快速拧身后交替往复,犹如鹞鹰俯冲,盘旋寻找猎物的踪迹,另一舞者也展开双臂、伴着沉稳富有弹性的舒缓的步伐或掏手插肩,或曲肘翻腕翔舞翩翩。隨着舞者情绪的高涨,两人便开始相互竞技,争相跳跃、旋转、动目、耸肩,在笛鼓声和欢叫声中,更多的人结对而舞,舞蹈便进入高潮。

4 塔吉克族的动律成因

(1)地理环境和民族审美因素。在西域乐舞熏陶下,塔吉克人民通过对鹰的细致观察及融入自己的感情,运用传统的西域乐舞技艺表现鹰的气势动态,创造出了各种模拟鹰的翱翔、盘旋、俯中,扶摇直上天空的优美舞姿,极具神韵,上身的俯、仰、拧正是这种舞姿动态的动律特点。舒展的两臂及轻柔及具弹性的翻腕、压腕、挑腕,正如雄鹰在山间骄傲地轻调双翅,自如翱翔于天地间的形象写照。由此分析可见,一种舞蹈动律的产生,地理环境、民族审美情趣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2)东西方文化及其交融因素。塔吉克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优美动人之处,一方面表现在它高度提炼和美化了鹰的姿态;另一方面亦表现出地处古丝绸之路,居住在亚、欧交通要道上的塔吉克族,其古代文化作为西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受到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和对古西域乐舞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发展。

5 塔吉克族的动律特点

(1)形态变换。塔吉克舞蹈均以开场致礼的方式为先异,其行礼方式通常为身鞠躬,两手掌心本对合“十”,并用手指碰一下前额,曾经笃信佛教的塔吉克族人民,将佛教文化融入舞蹈中,为舞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塔吉克各种形式的民间舞蹈中,舞到高潮其共有的舞蹈场面常常是舞者两两成双,左右转体,往来对称,擦肩对脊快速旋转,从其富有技巧的“旋”中,我们不难窥出古西域乐舞的风格特点,又由于高原空气稀薄,行动不能过于急促,高速的旋转技巧变/沉,为稳的盘旋动作,通过身体的高低对比与不对称的体态来使舞蹈富于变化和美感。

(2)节奏节拍。塔吉克音乐节奏有各种节拍,舞蹈上用得最多的是恰甫苏放7/8拍与买力斯5/8拍两种,两者既是节奏的名称,也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的名称恰甫苏孜舞蹈时,前面的3/8部分多是发力,前进如抬腿慢进,后面4/8拍部分,则是变化、延续(如错步进)使舞蹈从沉稳、舒展到敏捷、滑冲的动律。体态杂来使舞蹈富于变化和美感,恰甫苏放舞蹈为7/8拍。这种节扳的乐舞是古西域乐舞常见的节奏。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中也有许多这种节奏的歌舞曲,不过在维吾尔族民间这种节奏类型的舞蹈可不常见,而塔吉克族人民在交通不便的高山上保存了这种古的乐舞形式,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对其舞蹈动律成因的分析进一步证明:舞蹈产生于生活,舞蹈动作是一个民族生活环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的真实写照。这一切融合于舞蹈动作中并使之韵律化、节奏化,使之得到升华。这种分析使我们从单纯欣赏舞蹈美,创造美的单一研究中走出来,借鉴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分析民族舞蹈。在深刻体会、了解的基础上提炼,在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中运用和发展,这些动律特点,并通过艺术作品强烈地表现出来,表现给观众。这样创作出平的艺术作品,也会有鲜活的民族个性和保留的价值,才能使民族舞蹈得到继承和发展,立足于舞蹈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文舞相融[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舞蹈卷)——中国艺术教育大系[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冉弋(1980—),男,江苏扬州人,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三级导演,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塔吉克族动律成因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塔吉克族民歌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浅谈动律在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中的体现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评《Smoke》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黎明
快乐民族行
具有雄鹰气质的民族
藏族舞基本动律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