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华
【摘要】近年来,语篇分析已成为英语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篇分析的各种理论,改善过去重视词句教学而轻视篇章解读的状况,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理解 语篇分析 具体运用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篇分析强调阅读从语篇的整体出发,把各种语言信息放在整个语篇中学习理解,并注重各部分的相互衔接与关联。运用语篇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全面透彻底的理解文章,使语言知识和文章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阅读的对象其实就是一个语篇, 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本文对语篇分析的含义、阅读的含义、阅读理解的层次进了讨论和分析,就应用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略抒已见。
一、语篇分析与阅读
语篇分析主要是针对以下几点:第一,是对最基本的词汇——语法的单位即小句,进行分析。其次,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第三,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结构上的衔接即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的使用。
人们已经认识到,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过程。阅读专家一般将理解过程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字面理解、 推断性理解、 评价性理解、欣赏性理解。
二、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以语篇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法重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识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交际性。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实施进行以下设想。
1.根据标题,预测一下大致的内容。预测是指读者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或提供的线索,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预测文章下文将要出现的语句。在阅读中运用预测有两个好处:一是检验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是加快阅读的速度。
2.认识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特定的历史风俗,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教师应在讲解文章之前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作简单的介绍,比如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准确的理解,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测,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与文章有关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同时在阅读中思考。
3.推判并解析出隐含意义。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语篇的作者并不直说其意,而是把要表达的意思隐藏在字里行间,遇到这种情况,读者需要运用自己推断能力才能抓住文章所表达的真实含义。
4.找分文章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在学生通读完文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整个文章划分为较小的语篇并概括其主要内容。锻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找出主题句和中心句。
5.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语篇特征的整体性指的是各种衔接手段所产生的语义连贯,意义上前后连贯的语篇往往会有衔接意义的形式标记,这些标记或者是语法层的、或者是词汇层的,无论哪种衔接手段都可起到连句成篇的作用,如:While john Gilbert was in hospital he asked his doctor to tell him whether his operation had been successful句中的人称代词he,his,him的句法作用各不相同,但都与前面John形成照应关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句际的各种衔接手段,掌握语篇中句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理顺各段之间的层次,了解作者以何种方法和语言形式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有逻辑的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6.全面理解文章。在这一所阶段,教师可以将重点的语言知识一一讲解清楚,但必须联系文章的上下文语境,使学生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一个单词必须放在一定语境中才有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连贯能力和运用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文章的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的含义,这一点在阅读理解中十分重要,避免在阅读中查阅生词使学生学会不受生词的干扰,利用标点符号、句法结构、构词法、前后句子语境去猜测词义,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7.提炼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明确语体特征、作者的主要修辞手法等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了解,提高对文章的鉴赏力,掌握各种修辞手法。这些都有助于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才可以洞察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结束语
把语篇分析方法应用到英语阅读理解中,不仅以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而且也充分考虑到英语阅读材料的本质特征和英文写作特点,抓住了文章内在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使用语篇教学,不仅强调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也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统一性,是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机统一。本文仅从理论上对语篇分析在阅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具体的实验性研究以及对语篇的组织和生产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入,从而使其更有效的指导阅读。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梁永红.阅读理解和语篇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
[5]孙美丽.语篇分析理论与阅读教学[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