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岳彬
摘 要:本文尝试以多元智能视角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为例,从分析学生的智能特征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营造有效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实践有效教学的基础、设计多元智能的学习活动、多元的评价方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四方面,探讨多元智能视角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元智能 智力发展 学习活动 有效教学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对于刚接触本专业学习的中职学生来说,往往觉得知识很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的智能观,使我们对智力的含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所有的孩子都很聪明,只是他们聪明的方式不一样。多元智能理论能使所有的孩子有效学习、全面发展,同时老师也能更好地自我发展。
笔者在多年的电工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根据授课对象的智能优势,给学生创设能够促进多元智力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实践多元的智能学习活动,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探讨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面临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一、分析学生的智能特征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尊重原有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为我所用、为生所用的处理,为学生设计教学,继而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法因材施教。
由于各种智能发展的程度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差异,并且利用学生优势智能来发展弱势智能,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在进行课程规划前,教师应先仔细审视将要讲授的内容,并确认该内容以哪些智能切入较为恰当。一般而言,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切入点。以学生的优势智能切入知识内容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之迅速掌握新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职学生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往往不太理想,但是总能找到他们的一项强势智能,或音乐智能,或视觉空间智能,或动觉智能,或人际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智能特征做如下分析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12(4)班学生多元智能分布统计图
从调查分布结果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的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优势智能比较突出,而其他的智能相对较弱。
二、营造有效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实践有效教学的基础
有效课堂的本真: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现代课堂教学质量观的要求。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就像一幅幅风景优美的画面,让学生看了赏心悦目。教师走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不是考虑如何教,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如何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只有这样,课堂才会真正的有效。
对教师来说,辨别学生的智力特征很重要,认识到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也很重要。反思我们的课堂环境,演示PPT、教材、练习册、讲授式教学、机械化巩固训练等等很常见。但我们同时发现,这些并不能让他们持续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因此,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促进多元智力发展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基于“电工电子BBS”平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如图2所示。教师在课程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繁杂原始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加工与整合,利用BBS这种社会性软件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加工好的信息资源,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色彩、表格等,再让学生基于BBS共同学习、交流反馈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构建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课程学习的网络环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图2 电工技术BBS首页
三、设计多元智能的学习活动
有不少教师认为,以多元智能视角进行有效教学,只要扬长避短即可。笔者以为也不尽是如此。因为每种专业特性并不同,不可能都只以优势智能发挥为主,比如电工电子专业,除了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数理逻辑能力不强的中职生来说,怎么办?笔者认为,除了要给学生实践适合其优势智能的学习活动外,对于他们的弱势智能的发展,需要创设积极的,具有教育性、富含刺激和交往的学习环境,才能不断地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弱势智能。
一般地,多元智能视角下进行教学设计,在一次教学中可考虑突出3~4种智能。比如,在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多元智能活动清单,如图3所示。
图3 多元智能活动清单
1.运用视觉空间智能
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充分运用视觉空间智能。笔者利用两块实物接线板进行演示实验(一块是220V,60W的灯泡串联一个开关接到220V的交流电源中,另一块是在第一块实物接线板的基础上串联一电感元件)。让学生观察当开关合上时,两灯泡的发光程度有何不同,并且找出两个电路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充分发挥了自己视觉空间智能;同时这种感知性的实物演示实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究科学实验的学习欲望。
2.运用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对于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练习较难提升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因此,笔者考虑让学生置身于积极的、能交往的环境来完成学习任务,以电子任务单(图4)、在线测试(图5)等来实现教学效果。
3.运用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是中职学生较突出的优势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优化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观察、记录镇流器实物的铭牌参数并进行电感系数的运算,让学生在自然观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突破学习难点——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4.运用肢体动觉智能
虽然职业学校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不太突出,但他们的肢体动觉智能比较突出,对新鲜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
图4 任务二的电子任务书
图5 在线测试反馈结果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肢体动觉智能的学习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比如在该节课中,电感的储能特性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感现象演示器中动手完成接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即在开关断开的瞬间灯泡还能持续亮一会,从而理解并得出结论:电感具有储能的特性。这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既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电工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多元的评价方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人人就有短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更不能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采用动态、多元、人性化的教学评价策略。同时我们应树立起这样的评价观:学生都是有用的人才,并不是“垃圾”,更不是“失败者”。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开发学生的天赋。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多元智能,用多元的眼光看学生,努力去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使学生身上被忽视的智能得到发展,使未发展的智能得以激发,使已发展的智能得以完善。并且根據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电工电子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雅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夏惠贤.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