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明
[摘 要]同在一个教室学习,同是一个教师指导,接受同一教学内容,理解有出入,识记有快慢,知识掌握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种班级学习“异步”现象有七种对策可以应对。
[关键词]初中语文 班级教学 异步现象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114
初中教学每班一般有50个人左右,学生天赋有差异,底子有差别,学习步子当然就不可能整齐一致。一般情况下,20%左右超前,60%左右居中,20%左右困难。同在一个教室学习,同是一个教师指导,接受同一教学内容,但理解有出入,识记有快慢,学生对知识掌握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种班级学习“异步”现象如何应对呢?笔者在教改实践中摸索出七项对策。
一、座位安排,“两头”搭配
许多班级学生座位布局中,不少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形无形地集中在后面几排,也就客观形成班级“学困区”与“学优区”,这是班级教学的大忌,其危害至少有三。因周围同学学习兴致的高低,在课堂环境上造成学习氛围的两极分化;因周围同学学习习惯的差异,在计划安排上造成知识积累的两极分化;因周围同学学习基础的悬殊,在交流合作上造成学习层次的两极分化。久而久之,教学“错步走”现象日渐显现,越来越影响教学的进度,越来越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为此,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首先应考虑学生优差的合理搭配,从而在客观方面减小因周围环境差异而带来的教学错步。
二、课程预习,以优带差
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是眼中无问题,心中无计划;成绩优良的学生,往往善于计划,早有安排。如果在课程预习中,学困生紧跟这些学优生,那么,就能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学,理解和熟悉教材的困难就会大大减少。这种帮带作用发挥得好,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三、新授内容,“眼睛向下”
实践证明,新授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大脑初始印象的深浅程度,大脑中学习对象第一印象深刻,后来的巩固复习也就会轻松许多。反之,教师如果赶进度,做花样,多讲少练甚至只讲不练,导致学生第一印象肤浅,那么,以后的回顾性复习,费几倍的工夫仍收不到满意的效果,这就叫“欲速则不达”。更严重的是,肤浅的新授,将直接造成教学错步,学习吃力的学生将越来越多。为此,新授内容,从备课到上课,一定要“眼睛向下”,照顾多数,切忌以成人的水平来衡量学生的知识接受速度。
四、知识点读记,宜集体 “齐步走”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于知识点积累。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点积累,往往耗时、费劲、容量小,而读记形式的积累却有着显著的优势。它使学生语言感知性体验强烈,参与识记的感官多,印象较深、效率较高、容量较大、兴奋时间较长,理解慢、书写慢、记忆慢的学生更应如此。但知识点读记,不是放任自流式读记,应该班级全员“齐步走”,即设计出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采用多轮式集体性读记,一是增强读记氛围,二是激发识记兴趣,三是利于订正答案,四是避免个体懈怠。如果放任自流,便如同解散了的队伍,失去了带动效应,个体差异拉大了,整体效果也就跟着降低。实践证明,在集体性读记中,熟记一个目标的遍数,一轮一般不少于四遍,但超过五遍大脑便钝化了。要进入下一个目标,大脑需要再次激活。间隔一段时间又返回到前面的目标,就进入第二轮读记,如此多轮式读记,大脑始终面对新目标,也就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识记效率当然就高了。
五、单元目标过关,能者为师
减小教学错步,最大的环节保证是单元目标过关。这一步操作的先决条件是将教学单元中的核心知识点梳理集中以便学生明确,然后应在课内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轮式读记,最后,进行小组组长督查过关。这里的小组长都是较为优秀的学生,一组3人,中等学生一对二,过关困难学生一对一,让最优学生来帮扶困难学生。
六、个体写作困难大,抄拼改造也表扬
20%的学生害怕写作,他们写作的最大障碍是无话可写或即使有话也不会写。教学中,笔者对练写无良法的这一部分学生,采取抄好拼妙也表扬的策略。前提条件是,允许参考有写作特长学生的习作、课文和辅导资料,但不得全抄全搬,要求经过自己的改造加工。这样做,一是为了给学生找个心理上的依靠,让他们有法子可想,有样板可学。其实,参考、模仿、摘引,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大力鼓励“改造文”,学生的加工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写的创作热情。哪怕是另拟了一个题目,另设计了一个结尾,另用了一个材料,都有必要渲染一番,甚至夸张地表扬一通,这就够了,改写的一把火就点燃了,写作的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七、挖掘非智力因素,激发帮学热情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智力低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有此感受。想方设法挖掘非智力因素,激发帮学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帮学过程的乐趣,才是上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树优活动,大有实效。一是设立“优秀学习辅导员奖”,二是设立“勤学上进生奖”,三是组织学生登台演讲——《我是这样进步的》,四是定期发放“家校通”小喜报。通过以上活动,让特长生一次次享受超越的乐趣,让中等生一次次感受到跟班的轻松,让学困生也一次次品味努力进步的喜悦。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