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慧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001
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在任教学校开展了“中学生在文明三伴活动中的作用及活动方式”课题的研究。本课题虽然已经结题,但我对本课题的思考并没有随着课题的完结而结束。经过思考和整理,我把“文明三伴”活动的德育功能作了系统的总结。
课题简介:2013年3月,浙江省嵊州市宣传部为创建文明城市发起了“文明三伴”活动,既“文明伴行”、“文明伴餐”、“文明伴居”。我认为“文明三伴”活动可以通过中学生的参与来推动文明城市的创建进程。基于此,我在任教学校开展了“中学生在文明三伴活动中的作用及活动方式”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就伴行、伴餐、伴居三方面分组开展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就“文明三伴”活动进行德育的对象、取得德育功能的途径创新之处做简要分析和论证。
一、“文明三伴”活动中德育的对象和目标的实现
(一)对中学生德育目标的实现和超越
(1)促进了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①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得到很大提高。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而且还懂得感悟生命、欣赏生命,从而激扬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课题组对学生进行了两次调查,下面截取部分数据如下。
闯红灯时的心态在马路上骑车时的车道对自己交通规则意识的认定对超载的看法对绿色出行的态度
在乎不在乎正道非正道强弱在乎不在乎支持不支持
前测(%)45555644673335657129
后测(%)7822841689117426928
②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得到提高
新时代的学生,尤其是“90后”、“00后”对勤俭节约没有多大的感悟,大多数学生只知道 “不能浪费”这个观点,但至于“做”又是另一回事。通过课题组的一系列活动,许多学生达到对勤俭节约“知”与“行”的统一,现将部分数据公布如下。
剩菜剩饭的比例认为浪费可耻的比例赞成打包、参与打包的比例自觉劝导他人光盘的人数学习有关节约的名言警句的积极性
前测(%)20~4068463756
后测(%)0~1493896873
③学生的责任互助意识得到提高
广大中学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社会上有太多自私的反面事例、反面教材在不断影响着中学生,以至于不少中学生对许多该做的事情充满“功利性”,形成狭隘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如何让中学生的心重新热起来,课题组采取了全方位的措施,效果明显,表现如下。
在学校,学生明确了“校园是我家,环境靠大家”。“清晨即起,洒扫庭除”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承担起128多亩校园的美化、净化工作。在劳动中不仅品尝了艰辛,磨炼了意志,净化了灵魂,而且养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通过“尊师重教”活动、“互亲互爱”活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使学生更爱学校这个大家庭。
在校外或在社区,学生通过义务劳动、表演节目、捐款捐物等形式,切实替他人排忧解难,定期为老人服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学生也因此加深了“我为人人”的理解,温暖了一颗颗冷漠、淡漠的心,既帮助了社会,又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为形成互助友好的人际关系,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对中学生德育目标的超越
对学生、对学校而言,原先我们预设的目标是通过参加“文明三伴”活动让学生为“文明出行、文明就餐、文明居住”添砖加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节约意识、互助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把学生带出了校园的象牙塔,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炼、自我约束,不仅中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和改善,而且整个校园和谐、清洁、稳定、团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违纪学生、违纪事件明显减少。目前我校在全市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
(二)促进了成人的德育理念更新和目标的超越
(1)德育理念的更新
其一:说起德育,我们更多的会想到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好像跟成人无关似的,但经常可以发现有许多不良行为并不是小孩、学生在做,而是成人屡屡犯错。德育不仅要面向广大学生,而且对成人也同样必要,某些成人甚至比学生更需要德育。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碰到了太多成人无视社会规则、随地乱扔垃圾、横窜马路、肆意浪费、遇到急需帮助的人却冷漠地走开……有时面对无邪的学生,我们身为成人感到汗颜。通过课题活动的开展,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对成人进行德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二:以前的德育工作往往是成人制定出规章制度,学生被动地遵守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德育也可以让学生教育成人。中学生对“文明三伴”活动的参加,自觉履行各项义务,并带动周边社区和人员参与,在德育方面得到双赢。用一句话概括,“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都是德育工作可以采取的形式。
其三:传统的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受教对象的主体地位,容易导致受教对象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所以,我们做德育工作,包括对成人的教育,要更加注重日常化的细节教育,把德育观念通过具体实践体现出来,同时将实践活动持之以恒,使德育观念内化为自觉行为。
(2)德育目标的超越
对社会而言,我们预设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参与使“文明三伴”活动的范围更大,参与人员更多,增加这一活动的影响力和持久度。但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更多的人普遍形成“文明城市靠大家”、“和谐社会靠大家”的意识,对那些无意或有意的不文明行为多了一些羞耻感,并且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观念。这个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德育途径的创新
本课题通过中学生积极参与政府发起的“文明伴行、文明伴餐、文明伴居”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论证了 “三位一体”德育途径的可行性。“三位一体化”是指为了达到德育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使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统一体,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从而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功效,实现1+1+1>3的合力效应。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维统一体,目前学校教育正受到社会冲击,面临着诸多挑战,现在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脏、乱、差。家庭德育的不足和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是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必须把“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实现三位一体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一)活跃学校德育
作为主阵地的学校德育,具有正规性、系统性、主导性等特点,所以,中学生参与“文明三伴”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内部。
在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课题组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包括德育组织体系、德育制度体系、德育运行体系和德育评估体系。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制定了“文明伴行、文明伴餐、文明伴居”的具体要求和考评细则,从学校层面、班级层面和学生小组层面落实每学期、每季度、每月、每天的德育目标。比如针对学生在食堂用餐时浪费粮食的现象,专门设立了“文明就餐巡查队”,对浪费粮食的学生实行实名登记并通报批评加以处罚,还要扣除一定的班级考核分,促使师生共同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校基本上已经不会出现严重的浪费粮食现象。
(二)优化家庭德育
以血缘纽带、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则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及时性、与日常生活相融性的特点,所以,中学生参与“文明三伴”活动的载体是家庭。
课题组成员专门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培训班的教师由一些优秀的学生担任,授课内容就是“文明三伴”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和家长觉得这种模式异常新奇,兴趣也特别浓郁。通过培训,不仅让一些家长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不足和错误做法,自觉与子女共勉,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而且让我们广大学生以小家长的身份时刻提高警觉,注意自己的言行,使学生也改正了不少错误做法。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教育成果。
(三)强化社会德育
社会德育的影响面大,具有松散性、繁杂性、随意性、无序性、可控性差等特点。社会上所有的单位和个人,既是社会德育的动力,又是社会德育的对象;既是工作的主体,又是受益的主体。因此,学校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自己成为社会德育受益的主体和社区德育工作的主体。所以,中学生参与“文明三伴”活动必须要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大课堂。
道德品质是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的,所以课题组成员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中。社会中有各种机构和团体:街道委员会、机关和公司企业等,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主动把学校德育工作拓展到整个社区范围中去,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接受德育。如“文明伴行”组成员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闯红灯、乱穿马路、翻栏杆等不文明行为的社会调查;“文明伴餐”组组织学生到大小餐馆宣传“光盘行动”;“文明伴居”组组织学生到孤寡老人家做家务,上街参与“整脏治乱”,还让学生参加公益表演等。通过种种形式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熟悉社会规范、培养爱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处理能力等。
总之,“文明三伴”通过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挖掘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潜力,将学校、家庭及社会三要素动态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基本达到德育目标的一致性、方法的科学性,内容的互补性、关系的协调性及合力的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和成人的素质,为创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