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
[摘 要]《论语》中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以此说明做人的道理。其实,放在教育上也是通用的。教育也是要“善喻”,“能近取喻”。任何忽略、轻视学生“人性”的教育都是隔靴搔痒。教育应讲究艺术,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寓意深远的哲理小故事来教育学生。
[关键词]思想品德 哲理故事 心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089
高尔基:我可以断言,同小孩子讲话必须要“富有趣味”。
雷曼麦: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对于教师——班主任来说,我觉得,不仅需要依赖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证明真理”,更离不开用具体的形象思维去“显示真理”;需要调动全部才学和心智,凭借语言的魅力,遵循艺术的规律,融合理智的真诚、道德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力,特别是适时恰当运用哲理故事,去照亮学生的前程,与他们一起感悟人生,涤荡心灵,超越自我,从而把真理化为春雨,浇开璀璨的思想之花,育出累累的精神硕果。
一、 激励精神,现在成功
刚接手高一新生班级,与学生见面时的第一次演讲,我是这么说的,大家进入高中的门槛,就是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初中升高中的竞争如此激烈,你们都是胜利者,但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也不要以为过去的光荣,可以永远被肯定。不管过去有多优异的成绩,有多好的表现,只因为没有亲眼看见或看不出来,就可以不被人认同。我举了个小故事说,有个孙女和祖母在后花园玩,祖母指着零落将残的四季豆,问孙女那是个什么植物?孙女大吃一惊,说那是祖母已经享用了一整个夏天的四季豆,并且责怪她五谷不分。可是祖母说,她只因为看不到结着豆子,所以就不认识它。是的,老太太因为没有看到豆子就不认识它!同样的,我不会关注你的过去,我能看到的,并且能关注的是你现在的成功,你现在做得怎么样,就是你的全部。
学生都非常专注地倾听,态度严肃,目光如炬,也许在静听中,他们已立下努力的目标,在描绘奋斗的蓝图。我觉得运用哲理小故事比简单的重复说教效果更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从头做起,这样更能给他们以激励和震撼,更能激活学生内在精神,拓展学生心胸,发挥学生潜能。
二、锤炼细节,迎接挑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好的习惯,我从学生生活、学习、纪律的细节抓起。
记得开学后,我马上动员学生分小组讨论制定出班级公约,因为良好的习惯培养源自一定的约束力;而约束力来源于自我要求,自己定的规则更具有自我约束力。公约制定后马上推行,严格按照班级公约进行量化考核。有的学生在教室吃口香糖被扣分了,有的学生因为佩戴首饰,或卫生打扫不合格,自习课交头接耳被扣分,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到餐厅用餐被扣分。学生反应强烈,觉得我要求太严,过于苛刻,小题大做。我引了这么则故事:日俄战争前,日本海战名将去俄国进行军事访问。在参观访问俄国某部军营时,他发现俄国士兵竟然把衣服晾晒在炮管上,他走到火炮前摸了一下炮膛,发现里面锈迹斑斑。由此他推想,如果此时发动进攻胜算较大。回国后他立即向明治天皇表明想法,不久,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大获全胜。我趁机问学生:日本将领注意到的俄军方面的细节,反映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俄军操练不勤,管理不力,思想松懈,这样的军队是必败无疑的。学生反映出来的看似小事,其实这些细节都很能反映其学习状态。“细节决定状态”一点没错,从此,学生对我的严抓严管各类细节问题没了抵触情绪,反而更进一步要求自己做好各方面工作。
三、调节自我,重塑自信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一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为上课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而愁结百转,或为某次考试不理想而徘徊沮丧。有位学生甚至在周记里写道:“我不是金子,也闪不出光彩,努力是白费的。”
我在班会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很久以前有一个自觉很笨的孩子。每次开家长会他爸爸都吊着一颗心,只想早些听到念叨他孩子的名字,结果每次念出他孩子的名字时老师就做完结式停顿说:完了!父亲也不恼,只说,儿子,这世上许多人你无法比,你只需要跟你自己比,你只要每天赢你自己。有一次儿子考了60分,乐得老爸搂着儿子啃排骨似的,因为上次只得了58分。听到这里,很多学生偷偷地笑了。我接下去说,后来这孩子机灵了,知道理化比不过人家,就不想当牛顿、阿基米得,但他作文写得好,于是就在功课之余每天写文章给自己看,让自己一天赢自己一点。结果,他被保送到中文系念大学。这时学生也听得松了一口气,原来确定了目标,今天胜过昨天,每天赢自己一点点就能胜利。月考、期中考后,我叫学生确定赶超目标,好些学生写了“赶超自己”。我发现他们更平和更自信了,因为他们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他们已逐步学会认知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力争上游的积极性更强烈了。
四、平衡心理,把握机遇
中学生是敏感的,也是善变的。他们盼望表现自己,展示才华,又顾忌和担心别的同学有看法;他们志存高远,满怀激情,但一段时间收效甚微的情况下,又会有心理回落,行为反差。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委竞聘,参与班级管理,我是这样动员的:从前有禅师经常和众人谈到“命运”这个词,一个忠实的听众坚信“命运”之说,每天等待生活会有奇迹。既然有命运,那么,一切就由命运来安排吧!然而年复一年他的生活一直平庸,没有辉煌光明只有灰暗贫困,他问禅师,“真的有命运吗?”“有的。”“但我的命运在哪里?是不是我的命运就是暗淡,贫穷呢?”禅师让他伸出手,“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是爱情线,这条是生命线,这条是事业线,”然后又把手握得紧紧的,“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呢?”我趁势问学生,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在手里。”我总结,原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那么我们要把握每一次机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竞聘演讲时,学生都非常活跃,我觉得他们是受了启发,不愿任何一次机会与自己失之交臂。
我觉得心理状态平衡、和谐了,学生学习才更有动力。
五、培养人格,完善品质
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中,我特别注重对他们的诚信教育。
针对学生作业抄袭、考试偷看、假话敷衍等问题,我引了这个例子,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赚学费。日本餐饮业不成文的行规是餐馆盘子须用水洗七遍。洗盘子是按件计酬,这个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时少洗两遍,结果效率大大提高,工钱迅速增加,旁人讨问技巧。他说:“你看洗七遍与洗五遍有什么区别?少洗两遍嘛。”一次抽查,老板用专业试纸测出他的盘子清洗程度不够并查问他时,他振振有词:“洗七遍与洗五遍不是一样能保证盘子清洁吗?”结果老板说他是不诚实的人,请他离开。以后,他求职因这一事件屡屡碰壁。并且不久后房东要他退房,就读学校要他转学,万般无奈他收拾行李到另一座城市,重新开始。紧接着我问学生,这个例子反映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这个人缺失诚信,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说平时应注意小节,否则悔之晚矣;说现在是诚信社会,信誉就是通行证……教育学生恪守诚信的目的显然已达到。
通过哲理故事,并且寓教育在各种情境之中,使班主任和学生保持心灵的对话、交流和碰撞,营造一种共思共鸣的氛围。在哲理故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之门,启发学生内心涌动的情感,能使其在感动、哲思中不断成长和完善。
(责任编辑 丝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