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尊型师生关系的内涵与构建

2015-05-30 10:48张伟
大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构建师生关系内涵

张伟

[摘 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在整个教育教学环节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互尊型师关系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师水平,满足学生需要的必然要求。而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则需要发挥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这样才能共同建立互尊互爱、平等交流、和谐相处、共同成长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互尊 师生关系 内涵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47-02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在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会对学校、家庭、教师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互尊型的师生关系,对和谐校园、文明家庭、教师发展、学生成长都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师道尊严极度强化,人为地割裂了师生本应平等的朋友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等级分明,情感疏远,误解矛盾层出不穷。鉴于此,我们需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互尊型关系。

一、互尊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互尊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在互相尊重、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特殊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相互交往关系。它是教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在教学与管理中,放低自己的身架,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感受,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所思、所想、所为,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出其语言行为的合理性和不恰当性,帮助其明白道理与责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和良苦用心。学生应该认识到教师为学生发展成长不仅在传授知识上毫无保留,而且在为人处世的教导上也会尽心尽力,和学生父母一样希望学生有着灿烂的未来。当然,互尊型师生关系的关键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承认,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理解,这样才能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改变师被“尊”,生必“从”的不平等地位,建立起既能尊师,又能爱生的双向互动的新型互尊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互尊型师生关系的意义

(一)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有利于促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建立互尊型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教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问题能力,使他们不管是在教导学生还是在传授知识时,都能在态度上和蔼可亲,笑脸面对学生,拥有接纳学生不同意见的雅量。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激励教师主动接受新的知识与挑战,教师应不断地完善自己,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层次,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能够自然亲近教师,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他们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从失败中获取教训、知识和经验。师生在互相尊重、信任的前提下,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力和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成功的因子,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又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

(三)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有助于学校和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互尊型师生关系使与师生双方在情感上互相融合,彼此认同,行为上目标趋同,从而能营造处一种气氛融洽,心情舒畅的和谐校园氛围。这种互尊型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集体实践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里学习。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代表的是他们所在的集体和家庭,师生之间互尊的关系会传递到各自的家庭中,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转变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促使家庭改变武断式的命令管理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家长的亲情关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尊师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必须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

首先,应改变学校的评价体系。过去单一的将学生成绩作为考评教师的唯一标准,往往会造成教师无奈地放弃后进生,这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应将评价体系转到包含学生的道德修养、学习成绩、师生关系等综合评价体系里,从教学是否达到双赢和教学是否相长的角度来评价教师,以帮助互尊型师生的形成。其次,构筑师生互尊平等交流的平台,不拘于形式也不拘于内容;可以在课堂内,也可在课堂外;既可以是知识的探讨,也可以是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面谈交流,也可以是网络聊天,以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再次,设立温馨的师生互尊育人氛围。学校要大力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校文化底蕴。[1]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教师学生喜闻乐见、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如传统的诗词朗诵、互尊互爱小品的表演、表彰优秀尊师爱生的典型、利用校园的宣传栏显示屏宣传尊师爱生的标语等,以此来彰显互尊的文化特色,为形成良好的互尊型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应发挥家庭的配合作用

互尊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运用多种社会资源,特别是需要家庭的积极协作和配合。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而互尊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家长与学生也是互尊的。家长是沟通学生与教师最直接的桥梁。当在校教师针对学生道德的理论教化后,还需要家长在实践中检查和纠正,缓解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同时,家长还应将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经常与教师交流,及时督促和指引学生的尊师尊长的行为。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一定要承担起学生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改变武断命令的管理方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平等的与他们就品德行为、学习过程等进行建设性的交流,以增加他们对尊师尊长的感悟,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达到有效配合学校互尊型师生关系的创建。

(三)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应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第一,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处于互尊型师生关系构建的主体地位,在能力、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水平都高于学生。学生年轻气盛,许多方面不善于把握自己,做事不计后果,这都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管理。当然,在指导学生认知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的传递知识,感情交流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对长辈的亲情,端正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珍视他们,与他们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产生共鸣[2],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因此,教师要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学会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主动了解学生的需要和爱好。遇到学生的违纪行为,如果教师能本着尊重和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相信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会从内心里接受教师的教育行为,逐渐改正错误,保证教师的教育活动能顺利的开展。

第三,教师要能够解放学生,创建平等对话的氛围。对话需要教师真诚投入,惟有真诚,才会使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敢于、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随时准备倾听甚至接纳教师的观点。[3]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管理模式。随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的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解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使他们敢说、敢想、敢看、敢干、敢创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教师平等地讨论辩论,在观点交锋中碰撞出思维的智慧之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第四,教师要将树立威信和宽容学生相结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桥梁,更是一个社会的模范。赢得学生的尊敬离不开教师的威信。以苛刻的要求,呆板的态度,粗暴的手段不仅无法建立威信,反而会事与愿违。只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专业知识的熟练,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对学生错误的宽容,才能赢得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赢得学生内心的信任,最终赢得学生的尊重。

(四)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必须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主动性

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互尊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外,更需要莘莘学子对教师的职业人格的尊重、劳动成果的认可、真诚教导的领悟、辛苦付出的感知。首先,教师也渴望尊重,特别是得到自己学生的尊重。这样便于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愿意倾尽所能,毫无保留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懂得教师的良苦用心。学生应尊重教师辛苦付出,专心听讲,真正学有所成,以对教师付出的回报。其次,学生也要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尊重教师的诚挚的教导和善意的批评。教师对学生的教导与批评就是对学生的关怀、关心,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学子。学生一定要能够坦诚面对批评,虚心接受教导,以自己的成长进步来回报教师。

四、结语

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是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校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构建互尊型师生关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共同配合。教师要能够尊重和关心学生,学生对教师要做到理解和信任,双方相互关心,教学相长,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获成功与幸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快乐。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利梅.增进师生相互理解的实践研究[D].硕士学士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3.

[2] 陈振华.理解型师生关系的价值与建构[J].大学教育科学,2010(5):59.

[3] 雷俊霞.关怀理论视野中的师生关系研究[D].硕士学士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构建师生关系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挖掘习题的内涵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