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之拙见

2015-05-30 10:39:42高荣秋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小学

高荣秋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脉,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师应抓住机遇,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抓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学习能力,大力推进学生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一、把握新课程下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该掌握本教材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使小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以育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紧紧围绕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及社会需求,让小学生学习有关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亲身感受社会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与能力。

二、高度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使小学生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1.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是学校的教育主体,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氛围,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展现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悟、体验、洞察这个社会,真实地获取社会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及时激励学生参与各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尝试活动,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2.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实践,获取真实的社会生活经验

学生的一些认识及新的道德观念来源于他们的社会生活,那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品德产生于社会生活中,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让他们自己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道德标准、人生观,让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实践,真正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作用。

3.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小学各学科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之间都可以互相促进、相互督促,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重视小学生的横向与纵向发展。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丰富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内涵

在我们当今这个环境中,教育资源极为丰富,学校、家长、社会人士、图书、影视资源、社会自然景观等都可以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这些资源中汲取营养,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途径,丰富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内涵,让小学生在学校正常的学习过程中潜意识地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丁万寿.品德與社会课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1(26).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小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4:49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