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周伟 张仁强
在当今这个电子科技日益发达时代,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生活。电子产品构成多媒体中许多部件,学习、教学、视频、网上授课、演示等离不开多媒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必不可少,但先进电子科技的介入势必将不断增加。作为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教育教学在如今更加重视学生自我发展、个性教育的前提下。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还要重视他们的自身发展。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以方便、优化教学,而今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成为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展
将化学元素按性质分类排列的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1789年出版的著作《化学基础概念》。随后,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六十几种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加以区分并排列成一张表,他把化学性质类似的元素排在相同的一个横行,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份成型化学元素周期表,它的诞生方便并影响着化学科学,之后,许多科学家对其规律进行研究,其中英国的科学家莫色勒在1913年利用“X射线实验”发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越大,X射线频率越高的规律,他将元素按照核内正电荷数目排列并修订,这才成为当今我们所使用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在化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中,都会附着这样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这张小小的表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奥秘,它将一些看起来毫无联系的元素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具体的物质世界,元素周期表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其对于化学科学的探索与发展起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二、认识化学元素周期表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里,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原子序数最小的(H)排在最先。科学家们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规律,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横行,横行称为周期;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纵列,一个纵列称为族。元素周期表目前排列已有7个周期,16个族。这七个周期分为:三个短周期(1,2,3)、三个长周期(4,5,6,)、一个不完全周期(7),其中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7个副族(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一个第VⅢ族(包括三个纵行)以及一个零族。
(一)周期规律
同一周期内,从碱金属到惰性气体,元素都拥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数,且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零族元素即惰性气体除外),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依次递增(无正氧化价者除外),最低负氧化价也依次增加(第一周期以及第二周期的O、F除外)。
(二)族规律
同一族中,自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早期化学元素是按照元素性质进行分类,即原子量、质子数、原子核电荷的多少进行分类,在现代周期表中,元素根据原子序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并在每个惰性气体后另起一行开始排列新一个周期。新一行周期的第一个化学元素一定是碱金属,该碱金属的原子序数比上一个周期的惰性气体序数大1(例如,惰性气体氙的原子序数为:54,而新一行周期由碱金属铯开头,其原子序数为:55,铯的原子序数比氙的原子序数大1)。
三、元素周期表的传统教学方式
虽然在生活中化学随处可见,但它的不易不同于物理的宏观直观性,化学的现象是本质的反映,其有些本质却并不可视,故其难在抽象。
传统的化学教学,像化学这样抽象的教学既要言传板书,又要模型、试验的演示,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谓捉襟见肘了。经济水平决定教育条件,发达地区的化学教育自然面面俱到,而高昂的化学药品让贫困地区无法负担。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然科学的学习如果只到书本中的知识为止,那么还只是说到问题的一半,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即是如此,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不加以实践,那么“认识”则始终无法得以升华,知识也将停滞不前。
四、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多媒体运用
化学的实践性很重要,如何解决平困地区化学教学的尴尬境地,就需要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了。首先,教师应该详细并全面收集资料,参照实体化学元素周期表,制作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涵盖教学知识的课件。其次,用超链接把对应的元素与其知识点联系起来。最后在课堂讲授时点开元素周期表中超链接的相应元素展示对应知识点,对应的实验演示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对应性质的展示辅助教学。
(一)课件的特点
1.信息量大。多媒体课件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料,让教学环境更加丰富有趣。即可节约宝贵的上课时间,又能传递更多的知识,即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2.界面美观,操作简单,指示明确。多媒体课件的界面简洁清爽,提供的内容与开设的教学环境能让老师轻松把握。
3.教学重点、难点更加突出。利用多维的动画与视频可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现象和知识直观化、可视化,拨开学生认知领域的迷雾。
4.增加同学们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声音环绕、文本展示等可以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综合性刺激。这样的刺激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二)课件要求
1.内容简洁明了。课件内容应该要求准确、简洁,避免学生产生倦怠感。
2.色彩搭配协调。色调要鲜明,不同主题运用不同的色调来体现。
(三)课件制作
检查电脑是否安装WPSOffice、Powerpiont、Excel软件。
首先,用Powerpoint制作需要的课件。如:用Powerpoint制作H的相关课件,完成后点击保存<文件1>。
然后,用Excel或WPSOffice制作一张元素周期表,点击保存<文件2>。
最后,点开制作的元素周期表用超链接将制作的课件与相应的元素链接起来,保存即可。
具体地说,所制作的课件点击鼠标后显示的要求是:①在整个周期表中的位置,即周期和族,用带色的突出显闪烁提示,②元素符号的正确读音,中文名称,③标出原子序数、原子量,④核外电子层排布式,⑤主要物理性质,⑥主要化学性质,⑦发现历史,当今的主要应用等展示在眼前。制作的课件可使教师更加有效的反思及升华课件内容,提升知识覆盖与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为教师留出更多宝贵的时间,让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能更加深入密切,同时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本人只介绍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有能力人士可制作更加精美的课件。
参考文献:
[1]凌永乐.化学元素周期系史话[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11.
[2]李晓勇.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立美[J].浙江师范大学.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