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素杰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研方式,努力探索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如何按照新课标的目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呢?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师能动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呢?在课堂教学上首先应坚持“四要”:第一教学目的要明确;第二教学内容要正确;第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第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然后,教师要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的有效性;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能动作用 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研方式,努力探索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那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目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呢?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能动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呢?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是全部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上首先应坚持“四要”。
第一,教学目的要明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第二,教学内容要正确。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
第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第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环环紧扣,做到不浪费每一分钟。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教师角度而言,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的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3.对学生要相机引导。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所谓“相机引导”,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键地方、关键时候,针对关键问题,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加深理解、拓展思路,促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思维。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但也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线性教学设计。
4.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粗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韩国村.课堂高效必须紧扣的几个关键词[J].教学创新,2012,(11):4-6.
[2]孙陆江.浅议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J].新语文学习,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