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青
摘 要:就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途径谈了两点看法:植根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以教材为依托,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引申拓展。
关键词:植根生活;依托教材;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中小学语文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它将小学语文中字词句篇的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统一整合
起来,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我就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途径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一、植根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能以此为学习的主题,搜集资料,进行讨论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获得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走进自然,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汲取语文素养
农村学生虽没有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体验,但他们拥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大自然。那里有青葱的山脉,有清澈的河水,有变幻的四季景色,有安静闲适的田园风光,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2.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农村学生虽没有城里孩子生活条件优越,有更多机会接触外面的新鲜事物,了解各类最新的、时尚信息,体验各种精彩纷呈的生活,但他们从小浸染大自然,与鸟兽做伴、与麦浪共舞,同样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开展“多彩的课余生活”“家乡的端午节”“家乡环境调查”等一系列以农村生活背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收集资料、汇报展示等方式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二、以教材为依托,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引申拓展
1.依托教材,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促成单元主题的有效整合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要以教材为依托,认真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有效开展丰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五组是以“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同时教材中安排了“感恩父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围绕“爱”这个主题把课文的学习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在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朋友的爱,在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感恩父母的实践活动,通过采访、交流、表演、写体会等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最后再回到课文,升华情感。
2.挖掘文本,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文本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便利的凭借,教师可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优化课堂教学。
(1)课前补充
通过查阅、收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可交代背景,可作學文铺垫,也可借此资料设置悬念。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影视剧中诸葛亮的形象,然后导出本课,看看诸葛亮是如何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借来十万支箭的。
(2)课中拓展
有些课文在行文中有留白之处,教学时可以挖掘这些空白之处进行想象创作。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父亲徒手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连写了四个时间,这四个时间段中,父亲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周围的人怎么样?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父亲不放弃搜救儿子的信念,不停在废墟中挖掘的情形,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3)课后延伸
有的课文虽结束但意未尽,有的情节还可延续,有的情感还在回荡,有的事件还能翻新,像这些课文都可以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延伸。如《掌声》,英子的回信只有一部分,如果你是英子,你还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同学们给英子的回信又会说些什么?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张汀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