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duang”模因论试析

2015-05-30 18:20吴昌兴
现代语文 2015年10期
关键词:模因论

摘  要:2015年“duang”爆红网络,成为大众追捧的热词。模因论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模因论框架下,探讨“duang”的语法功能、复制传播过程,以及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可以让我们较为清晰地了解“duang”的走红轨迹,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迁。

关键词:duang  模因论  语言模因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具有新奇、简洁、生动、幽默等特点,不仅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回望2015年上半年的网络热词,“duang”无疑是走红时间最早、流行范围最广的一个。

2015年2月,一则由成龙代言的曾被工商部门打假的洗发水广告被网友挖出,进行了新一轮恶搞。在该广告中,成龙用“duang”来描摹拍摄广告过程中加特技时所产生的音效,“duang”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并快速成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排名第一的热词。2月28日,百度指数显示“duang”的搜索次数达到1537965次。3月2日,“duang”走出国门,横穿亚欧大陆,英国BBC专门介绍“duang”,法国网民不仅接受了“duang”的用法,还为其创造了法语严谨的动词变位。短短数日,“duang”成为名副其实的2015年第一个网络热词。

本文将结合相关语料,分析“duang”的语法功能,进而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其复制传播的过程和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二、模因与语言模因论

“模因(meme)”一词最早出现于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他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meme源自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它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Blackmore指出,“当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引致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何自然,2005:55)。何自然教授考察了meme的理论成因,并结合与基因的关系及其近似的发音,将其译为“模因”,有意让人们联想到这类语言现象是一些与基因相似的模仿现象。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何自然,2005:54)。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单位,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既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因此模因论在语言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何自然,2003:205)。每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有可能被模仿,可以說,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的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层次,只要是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

三、“duang”的语法功能与复制传播过程

(一)“duang”的语法功能

“duang”是一个拟声词,与“哐哐哐”“当当当”“咣咣咣”相似,用以描摹器物撞击或振动发出的声音,属于对事物或自然界声音的模拟。由于现行汉字系统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汉字,所以网友们采用汉语拼音形式的“duang”来标记该词。随着“duang”在网络上的流行,报纸和电视新闻等媒体纷纷效仿。通过关注和考察,笔者注意到当前流行的“duang”主要有以下语法功能。

第一,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后面可以加“地”也可以不加“地”。例如:

(1)没办法,天气热得太快了。有网友吐槽说,天气热起来的速度真的像是加了特技,duang一下,春天变夏天。(《钱江晚报》2015年4月1日)

(2)倡导文明旅游 襄阳《护城宣言》duang duang来袭(青海新闻网 2015年5月19日)

例(1)表示“天气变热的速度之快”,例(2)表示襄阳政府制定的《护城宣言》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突然”的感觉。总的来看,例(1)、例(2)都表示“在短期内发生,速度很快,出乎意料”。

第二,作定语,后面一般加结构助词“的”。例如:

(3)妇女节相对严肃,过法基本上是10年不变的“标配”;女生节则更偏娱乐,“奔放洋气有魅力”,火拼的完全是duang duang duang的新创意。(《宁波日报》2015年3月6日)

例(3)中“新创意”本不会发出声音,之所以用“duang”作定语修饰“新创意”,其实是为了表现“新创意”的“出乎意料”,是用拟声词对事物的情态进行描绘,增强了表达效果。

第三,作谓语。例如:

(4)攀枝花现高萌交通标语:开车加特技汽车就duang (《华西都市报》2015年3月18日)

(5)大一男生手工duang出萌大白(《武汉晚报》2015年4月3日)

例(4)是转喻用法,这里的“duang”不是单纯指“汽车相撞的声音”,而是用声音指代“撞车”本身;例(5)中大学生手工制作出充气机器人大白玩具模型,用“duang”表达此举带给人们的“惊讶之感”,“duang”这时已进入动词范畴,具有动词的特征,可以带宾语。

第四,作独立语。例如:

(6)昨天上午开始,duang,一大波雨水朝我市袭来,期间,不少小伙伴还看到了小冰粒子,落在窗上,噼里啪啦的。(《常州晚报》2015年2月28日)

(7)duang,全屋水电改造仅需999!合肥生活家周年庆震撼来袭 (《合肥晚报》2015年4月16日)

例(6)是对“下雨”声音的模拟,例(7)类似商场打折促销时,商家敲锣打鼓做宣传发出的声音。上述用法均是对事物或自然界声音的模拟,给人以真实感、画面感,加重了语气,增强了表达的趣味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duang”是一个有音无字的拟声词,可以用来描摹事物或自然界的声音,可以表达“突然”“出乎意料”等意思,也可以起到加重语气、增强趣味性的作用。总的来说,“duang”既能模拟声音,也能表达思想感情,因此,若要准确理解其含义,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

(二)“duang”的复制传播过程

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传播,就可称之为模因。(陈琳霞、何自然, 2006:108)“duang”源于一则广告,经过网友的复制和传播,不仅爆红网络,甚至走出国门,足见它是一个成功的模因。

Heylighen提出,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即模因的生命周期(杨婕,2007:18):1.同化(assimilation)。这是模因寻找新宿主,感染新宿主并进入其记憶的过程。成功的模因,必须被宿主所注意,进而被理解和接受。2.记忆(retention)。这是指模因在宿主的大脑中停留的时间,时间越长,说明模因的重复率越高,传播和感染其他对象的可能性就越大。3.表达(expression)。模因要想得到广泛模仿和传播,就必须由记忆储存转化成能够被宿主所感知的物质形式,如话语、文本、图片、行为等,其中话语是最为有效的手段。(4)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从一个宿主传递到另一个或更多的宿主要依靠一定的具有稳定性的物质载体或媒介,它们可以是声音、文本、图片、视频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在模因的传输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uang”要想成为成功的模因,同样要经历上述四个阶段。“duang”作为网络语,最早来源于2004年成龙为某品牌洗发水代言的广告视频。2015年2月,这则广告视频被网友再度发掘出来,经过重新剪辑并配上了网络歌曲《我的滑板鞋》的音乐节奏,定名为《我的洗发水》,一夜之间爆红网络,“duang”随之受到公众的注意,进而被理解和接受。“duang”是一个用汉语拼音字母标记的拟声词,形式新颖、便于记忆、颇具喜感,能够与宿主的认知产生共鸣。因此,“duang”这一模因会在宿主的记忆中停留较长的时间。经过前两个阶段,“duang”会以记忆的形式储存在宿主大脑中,当宿主有表达需求时,这一记忆就会以话语或文本的方式得以呈现。传输的过程也就是复制的过程,“duang”由广告视频到微博微信,由电子媒体到纸质媒体,由国内到国外,得到疯狂复制,顺利完成四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模因的四个阶段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协同合作的关系。

除了经过四个阶段,一个成功的模因还要符合Dawkins提出的三个指标(杨婕,2007:18):保真度(copying-fidelity)、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也就是说,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竞争,只有那些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存活时间长的模因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最终被保留下来,成为成功的模因或者叫强势模因。“duang”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从个人网络客户端到公众新闻媒体,从国内到国际,从单个“duang”到多个“duang”连用,甚至形成句子或段落,出现了“duang”体。成龙在广告中是这样表述的:“当我第一次知道要拍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你不能叫我拍我马上就拍,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一个广告拍完后加上好多特技,那个头发啊,duang duang duang,很黑很亮很柔……”网友们以此为模因,模仿出大量句子或段落,形成“duang体”。例如:

(受贿版)当他们第一次给我送钱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你不能让我收我就马上收,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收完钱盖上公章duang duang duang,很快,很好,很顺利。

(分手版)当我第一次知道要分手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你不能叫我分我就马上分,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分手的时候duang duang duang,很感人,很忧伤,很骗人眼泪。

由此可见,“duang”完全符合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存活时间长等特点,在保真度、长寿性、多产性三个指标上均有较高的表现值。因此“duang”是一种成功的模因或强势模因。

四、“duang”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

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它的语用功能。模因的传递不仅仅依赖其自身的条件,许多时候,它也可能是人为力量强加的结果。也就是说,语言模因之所以能够传播,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内容,还在于使用模因的主体(谢朝群、何自然,2007:36)。“duang”之所以成为强势模因,主要有以下动因。

第一,实用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交际中应力求语言准确生动,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语言尽可能简洁明了,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率地完成交际。“duang”只有一个汉语拼音的形式,短小精悍,便于记忆,而且集多种用法于一身,既能模拟声音,又能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感情,使得我们的语用经济、便捷、生动、传神。

第二,合理性。语言信息表达的意义合理,人们才会接受、复制和传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希望能够借助“duang”这种俏皮的语言形式释放心中的紧张情绪,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此外,“duang”虽然来自网络恶搞,但是随着语用的发展,已经不含贬义色彩,没有特定的讽刺群体,不会对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第三,时尚性。趋新求异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追求时髦、标新立异,认为平淡无奇的措辞不能彰显个性,于是颠覆传统、解构权威,使用“duang”这一由汉语拼音构成的拟声词表达思想,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和陌生化效果。

第四,权威性。一般来说,拥有权威、名望、魅力的人士和其他有影响的人,往往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人们愿意模仿他们,从而使他们所拥有的模因得到传播(陈琳霞、何自然,2006:113)。“duang”最早由著名影星成龙在广告中所使用,由于成龙的名人效应,“duang”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吸引大家模仿使用。“duang”走红之际,正值成龙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其新片《天将雄狮》上映,其子房祖名出狱,这些热门新闻使得成龙更受关注,对“duang”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五,恰当的时机。往年,春晚之后都会诞生一些流行语并迅速走红,例如“忽悠”“太有才了”“不差钱”“此处略去XX字”等。但2015年春晚却没有产生红极一时的流行语。春晚之后到新的流行语出现之前,形成了一个空缺期,而“duang”的问世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一空缺。

五、结语

网络热词“duang”是一个特殊的拟声词,能充当状语、定语、谓语及独立语,它顺利地经过了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生命周期,而且在保真度、长寿性、多产性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具有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及权威性,加上出现的时机恰当,所以成为强势模因。“duang”虽为强势模因,但语言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duang”的生命力究竟有多长,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模因论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对于很多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季刊),

2003,(2).

[3]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

语文双月刊),2006,(2).

[4]杨婕.模因论与新闻流行语[J].山东外语教学,2007,(1).

[5]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季刊),2007,

(1).

(吴昌兴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300387)

猜你喜欢
模因论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的模因解读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浅谈成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探析背诵在以模因论视角看英语专业公共演讲课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模因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论视角下的背诵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语用研究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