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华
摘 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基于概念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特点,以及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数学思维发展不完善以及理解能力差等特点,在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概念掌握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学习数学概念。重点介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
数学概念的形成来源于生活提炼,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拥有丰富的资源,学生如果能够体会概念形成的过程,不仅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概念、更好地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够形成专业的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是值得小学数学教师重视的一个课题。本文就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探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一、提高教师认识,加强理论学习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的学科基础素质普遍不高,对数学概念的教学认识不够深刻。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是数学学习的辅助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数学概念内容的教学。再就是,有些教师对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内涵了解不准确,在讲课过程中使数学概念的表达意义与原始意义产生偏差,使学生的理解与真实概念产生分歧。因此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在源头上就出现了错误。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能力,必须先保证数学概念教授的正确性,即教师自身必须先具备较高的学科知识储备。首先,教师在课余时间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学科理论知识,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其次,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十分重要,要重视教师资源,多参与听课评课,多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学习动力。数学概念本身就是抽象难懂的,如果学生对概念学习毫无兴趣,将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课,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好。在这里,不少教师热衷于情境导学法,即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之相关的问题情境或者生活情境,试图在形式上表现出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在实际讲课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简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出现背离和不符,只是一味在形式上追求创新,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形式化和繁琐,失去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设定,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为了防止教师在教授概念的过程中出现以上错误,在这里我提出一种概念教学的六个步骤:导入概念、揭示概念、抒发疑问、探究猜疑、得出结论、强化练习。例如,在学习什么是平均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利用分苹果这一生活实例导入教
学,通过问题“怎样使每个学生分到的苹果一样多”引导解释。这种过程就是求平均数的过程来揭示主题,然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疑问。通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等教学步骤完成探究学习过程,最后再通过习题对学生掌握的概念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实际问题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教学,就能不偏离主题,做到形式新颖、思路清晰、内容准确,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善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资源是指一切与提高教学效率有关的教学资源,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教材资源、生活资源、教参教具以及多媒体教具等。教师要善于将这些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其穿插运用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为数学概念的教学提供助力。例如,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习周长概念时引入生活资源要将相框周围包上相纸,裁多长的相纸呢?这就需要学生计算相框的边缘长度,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那么周长的概念有了,要怎样计算呢?一个矩形模型和一条绳子就组成了教学教具,教师和学生共同利用这些教具测量和摸索周长概念和公式形成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深刻,帮助了学生记忆。又如,学习整数以及分数的概念时,由于教具的选择受到整体和部分等的局限因素影响,教师不能在生活中找到适合课堂演示的教具,这就需要多媒体教具的帮助,通过图片演示和动图播放,使学生能够在直观上更深切地体会其概念表达的准确含义。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更深入的定理和公式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闫小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及其过程结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小学教育,2011.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