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精神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2015-05-30 06:06郑英伟苏长江高晓华宫丽艳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

郑英伟 苏长江 高晓华 宫丽艳

摘 要:黑龙江精神文化是黑龙江各个民族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精神所蕴含的内容是黑土地上人对自然与社会实践的积累,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和客观地认识、评价、利用黑龙江精神,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进而促进大学生们内心精神世界和精神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黑龙江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257-02

一、黑龙江精神进入校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黑龙江精神就是,在黑龙江这块黑土地,孕育、生发,绵延不绝,支撑历代黑龙江人生存与生活活动的‘黑土魂。”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某个精神支柱和某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和灵魂,一旦缺乏这样的精神和灵魂,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失去生存、斗争活力和凝聚力。黑龙江精神是中华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很多精神一起闪耀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品格,充分展现着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优良传统,绽放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光辉。因此,有效弘扬和坚持传承黑龙江优秀精神,使其发挥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品格、完善自己的人格、学好自己的专业以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黑龙江精神蕴涵着丰富的精神教育资源是黑龙江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进而成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资源。高校担当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责任,同时也担当着保障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素质的责任,因此,高等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和某种具体精神的传播和传送。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优秀人才的角度来看,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养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黑龙江本地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黑龙江本地,因此,很多学生对当地优秀的精神文化资源都比较了解,而且这一特点为高校充分和有效利用地域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对于黑龙江高校来说,充分利用黑龙江精神资源并以此为切入点,有效传承黑龙江优秀精神,把黑龙江精神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和终生的社会实践中一直具备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质,把开拓进取精神注入他们的血液中,构建一个以地方精神教育为典范的新模式,以推进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黑龙江精神的发展和特色

从历史上来看开拓创业一直都是黑龙江精神底蕴。黑龙江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在历史上又经历了纷繁复杂的民族涌入、融合,都为黑龙江精神的形成或发展注入了丰富的血液,形成了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的融合为特征的、颇具特色的、富有感召力的文化精神。总体方面,黑龙江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开拓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包容精神。它集中地体现在北大荒开发、大庆油田开发、大小兴安岭林业开发的历史过程中的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讲科学的求实精神;豁达通融、容纳大度、兼收并蓄、不排外的、海纳百川的开明和包容精神。这些精神使黑龙江的精神文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精神的特点和特色。这些精神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升华和精华。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和挖掘这种精神,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和品德的成长。

三、黑龙江精神融合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具体措施

黑龙江精神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和体现的是黑土地上人在与自然和社会对话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和精神积累,由此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资源。

(一)用黑龙江精神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拓展大学生的胸怀

黑土地能培育出丰饶的物产,也能孕育出富有感召力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精神,几代和几十代人在黑龙江这块开阔的土地上长期地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交流和对话,形成了黑龙江人特有的宽厚大度、豁达通融、兼收并蓄、不排外的包容精神,并把这三种包容精神化为包容因子,进行世代传承。黑龙江精神的开放性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融入了不同的文化:闯关东文化、黑龙江人民的爱国进步文化、抗日文化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当今的改革开放时期所包容的各行各业人才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恰恰是黑龙江人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和开明精神把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和创业者自然而和谐地融为一体,构造出不断繁荣昌盛的黑龙江,并且形成具有黑土地特色的精神文化,因此,具有地方特色的黑龙江精神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拓展了黑龙江人的胸怀,同样也可拓展大学生的胸怀,这种精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形成有益的借鉴,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沟通的基础和平台,黑龙江精神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同样会帮助同学们认识到在多元化的世界里,要拥有开放性的胸怀和眼界来应对今天的学习和日后工作的困难。

(二)用黑龙江精神的开拓性激励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黑龙江流域的先辈们,披荆斩棘、勇于开拓,纵横驰骋,充满着进取和奔放的活力。东北解放后,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挥汗如雨开垦出万顷沃野。大庆石油的工人们为了结束中国人使用“洋油”的日子,使大庆这块自古“草昧未开”的禁封之地变了模样,甩掉了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大小兴安岭人几度春秋,几多严寒,艰苦创业,闯出了一条条奔向未来美好生活的光辉大道。改革开放之初,黑龙江人继续保持着前人的开拓精神,积极参加改革开放的进程。这种开拓精神对黑土地上的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通过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大学生们具备自信心、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挑战权威的勇气以及大无畏的胆识和气魄,而这些开拓精神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兴衰,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开拓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走出课堂,开(下转第259页)(上接第257页)展社会实践,继续用黑龙江精神来塑造当代大学生们的品格

黑龙江精神的历史形成过程展现了黑龙江人独具特色的优秀思想、坚定的意志以及高尚的品格,可以成为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和终身参加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黑龙江精神的内涵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而在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着力推进文化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精神支持。”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引领和带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社会活动,使学生对黑龙江本地优秀精神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具体的做法如下:适当安排社会考察、社会参观,组织同学参观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铁人纪念馆以及“七三一”日军侵华遗址等,开展针对性的主题实践活动,以加强大学生对黑龙江文化精神的深入体会和感受,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同学们利用寒暑假的机会走入社会、走到自己的家乡去了解当地的文化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黑龙江精神文化,认识社会,改变自我,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塑造自己的高尚品格,为今后进入真正的社会而做好心理和精神上的准备,使黑龙江精神成为自己前行的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和支持。

总之,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学习黑龙江优秀精神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效果,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结合本地的精神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身作则,从各种伟大的黑龙江精神中挖掘闪光点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不断地把黑龙江精神发扬光大,使黑龙江精神成为促进大学生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间接的有效手段和形式。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黑龙江精神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研究”(项目编号:GBC1212071)]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关于价值与文化问题[J].河北学刊,2005(1)

[2] 刘伟民.黑龙江文化的基本构成与深层结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2)

[3] 宋有.黑龙江经济与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 黑龙江优秀精神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 刘献君.文化素质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作者简介:郑英伟,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法学理论研究与教学。)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的优化升级研究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构建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项目引入PPP模式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
准军事化管理体制下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提升的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