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旅游发展的热潮中,智慧旅游同时也为民族地区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力量,本文基于“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分析了智慧旅游适应民族地区旅游优化升级中的需求,探讨性地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旨在通过构建民族地区智慧旅游体系为民族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智慧旅游;民族地区;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智慧旅游成为旅游发展趋势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3G、4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逐渐被引入到旅游业中,国外的专家学者们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旅游活动中,产生了“智慧旅游”的概念。随着智慧旅游信息技术日渐成熟和完善,有关政策环境的日益优化,智慧旅游正在渐行渐近,已经成为了我国各地旅游建设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前沿。
2.智慧旅游推动民族旅游发展
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应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保护民族文化和环境资源开发。这是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带有普识性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靠智慧旅游、借助信息化契机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通过对民族地区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民族文化商业化引起的游客表层体验和民族文化保护等问题下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探讨民族旅游的优化升级策略,促进民族旅游实现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旅游的提出
1.智慧旅游概念及核心内涵
从2011年开始有马勇等多位学者尝试定义智慧旅游,其中有张凌云等综合评述了多位学者提出的概念,指出了多种概念表述的不足之处;李云鹏等将国内智慧旅游的概念分成7个类别,不仅从信息化的角度定义智慧旅游,分析了智慧旅游的本质、内涵和外延。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将智慧旅游解读为:
(1)智慧旅游依托新型的技术,主要是物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带来了智慧旅游的变革,基于这些技术才能更好地发展智慧旅游;
(2)智慧旅游首先是信息服务,能够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随时、随地、随需,多媒介获取到无处不在的旅游信息服务,更科学、灵活地制订、变更旅游计划,使得有限地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获得更满意的旅游体验;
(3)智慧旅游的主体不仅在于游客,还关乎于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服务掌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全过程的数据形成“大数据”,同时旅游目的地居民同样可以享受智慧旅游所带来的利益共享;
(4)智慧旅游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其意义在于实现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
2.智慧旅游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情况
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对智慧旅游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智慧旅游更多地在于实践与应用,多侧重于对技术层面的应用研究。比如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实施了一站式注册服务,推出了“我行有我,新加坡”平台、韩国“I Tour Seoul”系统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开发了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比利时“标识都市”项目、英、德、日开发的“智能导游”、北美“游客自助导航”已广泛应用。
(2)国内研究状况
在中国知网以“智慧旅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631条相关文献,从搜索结果可以看到,国内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始于2011年并且呈现趋势增长(如下图),由于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命名为“智慧旅游年”,有关智慧旅游的文献在2015年达到了峰值。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关于智慧旅游概念的讨论、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智慧技术的研究、智慧旅游在特定区域、不同主体、景区、酒店等企业的应用研究、智慧旅游的评价体系及其影响等几大方面的研究。在应用方面国内旅游业也越来越呈现出智慧旅游的特征,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北京市“智慧旅游便利游”建设了网络虚拟旅游系统、自助导游讲解系统以及城市自助导览三大系统,南京市推出了智慧旅游互动式体验终端等六大项目,同时也有很多的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加快进行智慧企业建设。
三、民族地区优化升级与智慧旅游的融合
1.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1)粗放式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旅游开发的功利性太强,不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长期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恶化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导致民族地区处于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社会经济的两难状态。
(2)民族文化流失严重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灵魂与核心,然而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为迎合游客体验将民族文化的展现导引到商品化,舞台化,雷同化,格式化,庸俗化等方向上,这样的过度开发使得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根基开始动摇,出现民族文化被同化,甚至消失。民族地区旅游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要注重对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3)产品开发相对单一,旅游体验深度和丰富度不够
民族旅游因其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对游客吸引力强,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均是千篇一律进行民族建筑、民俗文化展示、民族歌舞表演、民族工艺品营销、民族美食体验,旅游资源与产品设计单一,体验方式简单,在旅游开发初期能够吸引游客眼球。但是随着产品周期的发展及游客体验需求的增加,旅游开发创新动力不足,导致游客在游玩后的缺乏明显的感知差异,难以吸引游客的二次消费,在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民族旅游日趋弱势。
2.民族地区转型升级与智慧旅游的融合
(1)民族智慧旅游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状况
在中国知网以“智慧旅游”和“民族”主题词为进行搜索仅得到10余条相关文献,大部分文献均从智慧旅游在民族旅游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专家学者们探讨了贵州、阿坝、甘孜、恩施等民族地区智慧旅游的发展。同时,通过百度、中国民族宗教网等网页搜索得出在新疆柯尔克孜族、阿克苏地区、贵州、甘肃甘南、敦煌、云南文山州等民族地区开展了丰富的智慧旅游实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喀什和云南怒江的智慧旅游平台。
(2)智慧旅游与民族地区旅游优化升级的关系
从民族地区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情况来看,智慧旅游为民族地区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力量。
一方面智慧旅游适应民族地区旅游优化升级的需求,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与现代信息产业融合的一种新形态,是提升旅游业素质的关键环节。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业务的迅速展开、信息和网络技术日趋成熟、智慧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旅游转型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民族智慧旅游发展有助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智慧旅游为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力量,民族旅游智慧化系统可以根据游客需求主动为游客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目的地;民族旅游管理智慧化可使得管理部门更全面、快捷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建议以及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动态等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和管理;同时还可以实现网上营销,使得有更多的游客主动参与乡村旅游的传播和营销,进一步为民族旅游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四、基于智慧旅游下民族地区旅游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随着智慧旅游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政策环境的日益优化,以及实践者和研究者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民族地区智慧旅游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依靠智慧旅游,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对民族旅游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将信息化渗透到民族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服务于游客、政府、旅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实现民族地区旅游持续发展。
1.完成智慧旅游总体规划,完善顶层设计
在全国建设智慧旅游的新形势背景下,民族旅游应抓住机遇,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图2),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一个旅游信息集成与处理平台,统筹协调管理本地区的民族旅游。同时在旅游信息集成与处理平台下,还将重点建设四个智慧平台:智慧管理平台、智慧营销平台、智慧服务平台、资源与文化保护平台,来解决民族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基础设施、构建智慧化体验旅游、资源与文化保护四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智慧旅游引导民族地区的优化升级。
2.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相比其他地区旅游,民族旅游基础设施较薄弱,旅游道路及交通、旅游食宿、游客服务中心、景区设施设备、旅游安全防范等设施是有待进一步整体规划和完善。落脚到智慧旅游发展,应重视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网络的覆盖面,改良通信设备,要能够实现快速、便捷地把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文件信息传递给游客,真正让游客满意。民族地区还应体现自身的特色,如在建设智能导游、民族住宿等应结合各民族村寨的特色及活动内容,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
3.构建智慧化体验旅游
信息时代的旅游者更渴望得到个性化、专业化、优质化的服务,民族地区应当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智慧旅游建设,利用智能营销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增设顾客体验途径,比如智能导游软件,利用以VR技术为基础,让游客通过声光与影像体验景点;设计路线规划系统,通过交互路线规划工具,量身定做旅行方案等。旅游企业要积极地运用智能化设备设施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如自助导览服务、智能解说系统、私人定制和服务终端等,创新服务提供方式,提供优质服务,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4.以智慧旅游引导资源和文化保护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复杂脆弱,民族文化和民俗消失严重,在开发和保护的夹缝中生态经济矛盾突出。在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传感器等信息设备实施监测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污染源、污染排放实施有效监控,对古村落群、古建筑实施有效的监测和保护;通过安全保障监控构建旅游信息预警服务,对游客承载进行预估和预警,避免旅游高峰期游客人数大大超过景区承载力,践行智慧化理念。以信息技术构建多形式的民族文化展现形式,比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既能形成游客的虚拟体验,通过不同类型的智慧旅游技术增强游客的体验,可以有效避免民俗文化的过度商业化、表演化,同时也能更好地呈现和再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俗。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在解析智慧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将民族地区优化升级与智慧旅游的融合,构建了民族地区智慧旅游体系,并重点从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民族地区旅游体验、资源与文化保护等内容阐述如何通过智慧化进行创新变革。在研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子系统如何进一步落地实现并没有具体研究,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Samira Borouji Hojeghan,Alireza Nazari Esfangareh. Digital economy and tourism impacts,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9.
[2]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66-73.
[3]刘玮.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新模式探索[J].商业时代,2014(33)∶131-133.
[4]梁昌勇,马银超,路彩红.大数据挖掘:智慧旅游的核心[J].开发研究,2015(5)∶134-139.
[5]龚锐.断裂与重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再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05).
[6]顾佳琪.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发展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刘玮(1984-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旅游管理学硕士,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