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德育之点滴做法

2015-05-30 15:13王玉臣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教育策略教育模式

王玉臣

摘 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教育中最“实”的部分,也是教育中“质”的指标。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学生,学校通过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德育策略,最终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育机制;教育模式;教育策略

作为一名德育管理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摸索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实施、四个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在完善学校德育建设中,初步构建了德育文化体系,塑造了学生的灵魂,具体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建设,形成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完备的《德育管理考核细则》《班级管理考核细则》《学生干部管理》等,班级有班委会、少先队,学校有学生会、大队委、爱心小天使为重点参与的班级轮岗考核机制。

二、以理论为先导,创新管理模式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为此,学校德育工作要突出“养成”。围绕这一思想,我摸索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实施、四个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

一个核心是所有德育,都紧紧围绕“养成教育”这个核心;

两个重点是以提高教师教育管理水平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重点;

三个实施是实施文明教育“一带二”工程、从参与中体验,从体验中提高工程和感恩教育工程;

四个结合是用现代教育思想与古代教育思想相结合、整体性教育与分阶段教育相结合、班级教育与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延伸,建立可持续发展螺旋上升的系列德育内容。

三、以文化引领,优化教育策略

1.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校设计建造“园林化”,草坪中可设计:“我美丽,你舒心”“爱自然就等于爱自己”“让我伴你成长”等温馨提示,石刻中可体现“成长”“和谐”“童真”等深刻内涵,因为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为改变班主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现象,应加强对班主任进行《开启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抓班级,实实在在抓学生》等系列培训,运用心理学观点,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从理论到方法,从形式到内心的培训过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发挥好“一带二”的作用

孩子在校的良好习惯形成后,要开展好“一带二”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当小老师,把他们在校形成的读书习惯,刷牙、洗脚习惯、遵守公共道德、自理自立生活习惯、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带回家,提醒、监督家长改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4.注重从参与中体验,从体验中提高

从班级到学校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在班级文化建设、落实《一日课外常规》、大手牵小手活动、班级轮岗考核等,都由学生帮助策划、实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管理中,做学校的主人。

5.要认真落实感恩教育

学生通过给父母过生日,给父母洗脚,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了解家庭,理解父母,了解社会。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爱家,感恩教师爱校,感恩社会爱国及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

6.运用好“三个结合”

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按照学生年龄的特点,可制定各年级德育目标。如,一年级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二年级诵读《弟子规》《增广贤文》;三年级诵读《心中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年级诵读《格言警句》《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五年级诵读《诗词》和《千字文》;六年级诵读《论语》。以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

(1)整体性教育与分阶段教育相结合。把校会、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等教育和各年级段教育相结合。如《祖国妈妈,让我把爱告诉你》演讲比赛;教师节的《成长中别忘了说“谢谢”》等,都是紧紧围绕各年级段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2)班级教育与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班级管理中,主题班队会、班级各项活动、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目标的落实、班级轮岗考核机制、爱心小天使组织等,都是班级教育和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家长通知书、教师家访、家长学校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总之,农村学校的德育,应突出“养成”这一核心,做到管理经常化、制度化,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实现“好习惯养成、快乐成长、幸福一生”的德育管理目标,为学生的终生成长打好基础。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教育策略教育模式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研究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