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吉盛
朗读,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方式与手段,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如何高明地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这却是一个难题。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教学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高深境界。现以余老师执教的《口技》为例对他的朗读教学作点浅薄的评点与探析。(《口技》教学实录略)
一、将朗读与点拨、指导有机整合
余老师本课将点拨寓于朗读中,点得精细,拨得巧妙,导得有方。将点拨与朗读整合,既简化了课堂的设计,又增加了思维训练的力度,可谓是高明。
我们来欣赏余老师本课朗读与点拨相融的一个片段:
师:朗读,读起来;欣赏,把我们的眼光,进入课文深处;积累,做好老师发给你们的智能练习,把它理解,分类。好!下面我们开始读课文。《口技》这篇文章写的是古代艺人——一个没有名字的表演者的生活,由作者的笔,记录了他精湛的技艺。我们先把文章朗读一遍。要求读得沸沸扬扬,为什么要“沸沸扬扬”呢?你只有进入了课文里,才会感觉出《口技》的表现力。我起个头——
(生齐读。)
师:好,停一下,你们读的与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下面,再读,要求字正腔圆;为什么要这样读?因为,人家是口技表演,让听众得到乐感,现在要用我们的语音,来表达口技的表演,每一个字出来,都要圆润有力度。老师,把第一段示范一下:
(师示范朗读。)
(生自由诵读。)
师:好,我们试读一遍。(生齐读)这一遍好多了,但“少”字不读shào,而读shǎo,“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缓急有致,字正腔圆)。
师:下面,再来一遍,这次读,要求读得层次分明,提示一下:第二段,第三段,都分为两层,在哪儿分开呢?老师不知道,你们知道。过一会儿,男生读完一层次停下,女生接下去读。
二、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
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所以,朗读课型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朗读,兼以品析、讨论、讲解等等。
本课例就是按“朗读课”的课型来设计:
第一次读:读得流畅响亮,读得沸沸扬扬,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基调。
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读得有情有境,老师示范,同学们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第五次读:读得有急有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这样的设计,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所有活动始终围绕朗读展开,在读中品,在品中析,在析中读,在读中悟。这样的课堂活动就有了载体,教学就有了灵魂;同时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有声、有情、有音韵、真实可感的生活语言,这才让语文真正回归了生活,回归于语言。
三、朗读角度精细、层次分明、过程生动
所谓角度精细,指的是在朗读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特点,提出符合本篇课文的细致的朗读要求。层次分明指的是朗读本身达到的要求是有层次的,这个层次是与学习进程相适应的。过程生动指的是指导的形式多样,方法具体。
如本课的五次朗读,第一次读,读得流畅响亮;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第四次读,读得有情有境;第五次读,读得有缓有急,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这五次朗读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的还有相应的指导与示范,而且每一个要求都是与文本特点与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
五次朗读要求由浅入深,层次分明。
五次朗读活动丰富、生动:师导、师读、师评、生思、生说、生读。
四、朗读指导之精妙
余老师朗读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指导之精当、巧妙,受他的指导就是那么让人信服,那么地令人豁然开朗。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在此仅举一例。
师:好,停一下,你们读的与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下面,再读,要求字正腔圆;为什么要这样读?因为,人家是口技表演,让听众得到乐感,现在要用我们的语音,来表达口技的表演,每一个字出来,都要圆润有力度。老师,把第一段示范一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哪里是朗读指导,这分明是口技表演者对一群弟子现场的言传身教,这样的指导真是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