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的歌唱魅力

2015-05-30 11:58张馨月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情感培养高中学生教学

张馨月

摘 要:漫步于情意斑斓,纤歌弄醉,如瑰宝般绚丽,如心灵般流韵的音乐银河中,一咏一诉,一歌一奏,无不令人品之叹之,品音乐倾吐的芬芳与曼妙,叹音乐承载的丰厚与辉宏。某一时刻它们相互碰撞,在融汇中凝聚于浩瀚的音乐时空里,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每一篇乐章都流淌着巍然的华夏文明,动人的心灵故事,开放性的乐人理念。其间,极富音乐技艺的表达形式——歌唱,它有着独具匠心的个体魅力,通过与生俱来的发声器官,歌唱出博大的文化,传世的曲调,智慧的乐音,真挚的情歌。基于上述的理解,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通过对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读,以及音乐课堂教学的体会与总结,可以认为,对学生歌唱技艺的培养,是结合于启发高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身心发展的相关规律,把握对音乐美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在歌唱中逐渐感受“以声传情,情乃歌之魂;以情带声,声乃歌之本”的美学魅力。本文从“歌唱的条件与规律,教学中师生对歌唱美的探索以及中学歌唱作品中的情感培养”这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歌唱情感的美学意蕴。所以说,要想展现出声情并茂的歌唱魅力,就要由衷的热爱歌唱,遵循它的艺术规律,从而抓住美的身影!

关键词:高中学生;歌唱条件;情感培养;教学;美学意蕴

歌唱是早于语言文字的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透过美妙的歌声,人们可以充分地释放出内心的世界,歌唱出一丝丝动人心弦的千丝万缕,记录下一段段别样多彩的民族情怀,演绎出一个个喜怒哀乐的传奇命运,沉淀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和谐画卷。然而,高中学生课业负担加大,考试压力提高,面临升学的重任。针对于这一现状,对他们歌唱技能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歌唱是放松身心,调节情感,健全人格的有利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对歌唱情感的审美追求,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是要经过歌唱技能的训练,更要求教师细心、耐心地引导学生们在多样且活泼的教学形式里,体验歌曲中的情感魅力,从而让学生们陶醉于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当中,让他们在音乐教师的帮助下,亲身感触到真善美的歌唱情感,营造出乐观向上的心境,在歌唱的摇篮里逐步体验到有声有情,有雅有美的歌唱魅力。

一、酿制歌唱器乐的双面情致

所谓情致,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为抛开主观意识的理性探索,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二为感性的思维情感,来自于个体的心灵体会,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然而对于音乐这门以听觉审美为主的艺术种类来说,它的阐述一定是需要一个拥有音响效应的传播媒介,那就是乐器。众所周知,乐器的诞生不仅是经过专人设计、创造、选材、包装,最后加工而成并问世于市场,更是要通过乐器优美的奏鸣,张显出各地区,各种族民风民俗的鲜明特性,从而在不同音色、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形式、不同表现的音乐环境中,最终散发出丰腴、怡人的音乐情感。但是在音乐的大千世界里,歌唱却有着一个令人称赞的优势,那就是人本体与生俱来的乐器——嗓子,人们可以利用它来歌唱,歌唱生活的美好,歌唱艺术的风采,淋漓尽致地将歌唱的乐器,即嗓子本质的音色,通过精心的训练和高雅的艺术熏陶,唱出优美动听的音质,歌出诗情画意般的美景,传出细腻、准确的音乐情感。由此可见,若想将歌唱器乐完美的乐调、乐情如痴如醉地凝止于丰盈传神的意境中,就必须从情致中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出发,方可酿制出和谐动人的歌唱器乐。以下内容便是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本质条件和身心因素,来论述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关于如何酿制歌唱器乐的双面情致的。

(一)理性的歌唱条件

每个人都可以歌唱,只要你喜欢它,热爱它。但是若想把歌唱的别有一番深情,就需要在艺术感染力上加以强化和熏陶,这看似简单的技法少不了多重正规的、严格的、耐心的训练和指导,最终才能铸就金属般的音质,才能异彩纷呈的表现出音乐作品丰富而感性的情感意象。而要想用自己的歌喉拥有这些成效,则需要以理性的歌唱条件,即听觉的反应,呼吸的配合,气息的冲击,语言的精准,这四个方面凝结为一个整体,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才能让作品的旋律更加拨动心弦,让听众的意念在佳作的含情里,恍临其境。

首先,不论对于专业歌者或非专业歌者而言,拥有一颗可以抒发音乐美的心灵,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具有准确而灵敏的听觉反应。歌唱本就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声音是它的艺术表现手段,音又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之分,面对这四个音的基本特性,训练歌唱者耳朵的听辨能力,是产生好声音的基础。这里的听辨能力主要包括音准、节奏、音色这三个方面的训练。对于大多数的高中学生而言,训练他们的听辨能力是固定他们对好声音标准化的一个核心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在积极配合的前提下,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不同的学生实施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具体说来,在音准方面,每一节课上,我都针对学生们进行专门性的视唱练耳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关键,同时也为合唱的排练埋下了基石。节奏方面,每教唱一首新的歌曲,我都会提前把有难度的,特殊的节奏型,以及作品中需要处理的节奏变化,顿音等地方,用红笔在谱面上提前标识出来,歌唱时就着重且严格的训练这些难点。最后是音色方面,在演唱歌唱作品时,我会准备一台录音机,将学生们歌唱时的音色录制下来,再播放给他们听,让大家互相讨论,说一说都发现了哪些问题,随后我再加以纠正和补充,并耐心的指导。另外,我还注意运用自己的耳朵去发现学生音质上的不同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去引导学生们正确的演唱,尽自己所能去挖掘学生们的艺术潜能,帮助他们在歌唱中实现梦想,有所造诣。

那么,若想唱出美丽的音符,还必须重视呼吸的运用和气息的调节。常言道,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是歌唱时必不可少的亲密伙伴,而它的存在又离不开气息的冲击,在歌唱中呼吸绝对不同于生活中的生理呼吸,它是随歌唱作品的情绪起伏和变换多样,有意识的、有规律的、有技巧的出现深浅不一,长短不同的情景。在气息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们气沉丹田,然后运用呼吸的动作将气息冲开腔体,与共鸣相连,唱出有穿透力的音质,让歌唱充满了生命力。同时,呼吸控制的得当,气息运用的自如,可以令歌唱的魅力寻觅到心心相印的知音,在绮丽多姿的美景里,感知动静恬然的天籁之作,让演唱的整个艺术作品都活跃了起来,如鱼儿游动于溪水中悠然自得,在涟漪中归于平静,在欢愉中求得安定,和谐的格外自然。而训练呼吸的调整度和控制气息的稳定度,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具体概括为,一是常用的所谓“闻花式”呼吸,高中学生的理解力和创新力都远远高于初中的学生。因此,他们很容易将自己设身于花园的情景当中,用心去体会闻花时呼吸的状况。二是让学生们模仿牛叫时的发音,病人呻吟时的气息形态,体会气息与共鸣之间的关系。三是将我国国粹京剧中的发声方式讲解给学生们听,特别是京剧中常用的发“i”的音,这种高位置的发声方式,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气息在呼吸的过程中,在共鸣腔体里是如何造就歌唱这个美丽灵魂的倾诉。

最后,歌唱时所运用的乐器——嗓子,它是一个可以用言语来吐诉内心的艺术,它所要传递出来的情感都需借助歌词这个媒介,饱含深情的向听众们一一道来。而要想把歌唱语言发的精准,诉的有情,唱的有味儿,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语言中的元音标准化的发出,如a、o、e、i、u、ü,ai、ei、ao、ou、iao、ieo、n、ng等诸多元音。可见,歌唱前好好分析每一个元音所应有的正确口形、唇形、舌形、舌位,让它们在共鸣腔里演绎出良好的音质效果,就要多练习,多体会,力争做到字正腔圆,充分发好每一个元音。当然了,这个训练同样是一个持久战,我认为在歌唱曲目前,让学生们先在歌唱时的共鸣状态下,将歌词反复朗诵,有利于精准每一个字的音,从而更易领悟到声音应处的正确位置,打开共鸣腔体,让歌唱的音响发挥它不可忽视的魅力,让声音在正确的音响轨道上,砥砺奋进,成就动情之音。

(二)感性的年龄

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4岁—18岁,是处于青年的初期阶段,对于这一时期学生教育教学的管理,从常规性的角度出发,他们的成长都会有生理和心理上突破性的变化。因此,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是提供给高中学生这个正逐步走向成人化过渡时期的重要时刻,一个有利的保障平台,但是,这一时期的年龄特征也并不是一尘不变,规规矩矩的,可能会受到某些特定的社会因素或者心理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积累经验,多注意观察,在教育教学上把握好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尺度。

那么,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高一学生的思维情绪是逐渐从少年期的叛逆转向青少年期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责任感和成熟心,但还不够稳定,只是在潜移默化的进展着,他们的内心依然存在着受挫力差,情感脆弱的敏感特点,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到学生们情绪情感上细微的变化,鼓励他们多去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不要强人所难,逼迫他们去干不愿意干的事情,以免产生不良后果。而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学年的磨砺和成长,他们以更快的速度向青年时期转变,随着课内外知识技能的不断学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改变,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雏形。另外,在自我意识的强化过程中,个人鲜明的个性也显露头脚,他们迫切地希望自己的一切事情可以自己拿主意,不愿意受到父母和教师的束缚,而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更好地抓住这一契机,全力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优长处,多给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不论成败都对其多加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在情感、情绪上对教师有了依靠,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占领主动性的地位,从而引导学生们的心理情感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高三的学生,是处在面对应试教育的最后冲刺阶段,是他们人生道路上出现转折的关键时期,在高压的大环境下,学生们的课业负担相当严重,频繁多次的模拟测试,令他们的受压力上升到了极致,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或者放一些能够放松身心的歌曲,举行一些歌唱游戏活动,调整好学生们的心态,让他们带着轻松、自信的心情去迎接高考。

身为一名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我认为对于了解和熟悉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因此,面对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在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心理情绪向成人化过渡的这样一个情形,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理解力和感知力都趋于成熟,并且开始向着完善的方位发展。另外,这一时期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已在自身的个性机制中,形成了一个有体系的构架,他们可以多角度,多层面的去联想和分析问题,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了自己特殊的见解和情感。那么,在高中学生情感丰富多样,逻辑分辨能力逐日增强的阶段中,教师在向学生们分析歌唱作品的情绪情感走向时,就更能深入、明晰的开发学生分析、评价作品内涵的潜能,这不仅仅满足了学生们肯定自我,激励自我的心理机能,还能让学生们经过教师的引导,打开灵动的天窗,用知识的物联体去感知和理解歌唱作品美的画面,同时在想象力的引导下,学生们投入内心的激情,全身心的去感触歌唱作品中情感美的绚丽色彩,更加深刻的将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在情感的长河中得以升华,让音乐情感的审美修养富有言语上的哲理性,精神上的愉悦性,对于全面理解歌唱作品的情感世界,唱出激荡人心的场景大有成效!

二、寻找中学歌唱教学中“美”的眼睛

(一)学生用身心诠释“美”

美是私语,无尽的甜蜜;美是画卷,盎然的生机;美是春风,沐浴的清新。美是精神上追求,是让人们透过美的形态和内涵,去理解美,欣赏美,缔造出美的真谛,发现事物的本质,透析出它所蕴含的真意。

那么,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他们诠释歌曲中的“美”在于身心的全程体会。从身体部位这一方面来讲,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已有了一定的深度,并趋于稳定化的成熟。他们头脑中的理解意识,分析意识,思考意识都可以较为充分地在歌唱作品时,通过教师引导,讲解的歌曲创作背景,歌曲主题意境,歌曲的宗旨内涵,加入自己的思考方式,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而在歌唱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个性,在更好的把握歌唱技巧的基础上,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曲作者的意图,深入的向听众诉说了一个斑斓动听的梦,将歌唱的美,作品的美演绎的通透出彩,让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所以说,学生们勤于思考,勤于观察,学会一分为二的对待和分析问题,不走形而上学的道路,是提高演唱技能,把握作品美感,深入核心主题,解决重难点疑问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的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才能真真正正的剖析出作品真实的思想情感。常言道,嗓子就是歌唱的生命,学生们除了在平时注意保护好我们的歌唱乐器——嗓子以外,还要在歌唱时全身心的投入和放松,把自己和歌曲融为一体,在发现自己嗓音特色的基础上,寻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歌曲。另外,关于歌唱技巧的正确训练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合理的规范化了歌唱的技法,才能保护好歌喉,使这个宝贵的乐器,耐用且经久不衰,才能名副其实的唱出感人肺腑的歌曲。但是,歌唱技法的训练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演唱者不断地思考、调整,以一个平稳的心态,为自己开拓出一个和谐的局面,化不利为有利,多角度、多方式的整顿和锻炼好声音的质量,以便于在歌唱时灵活自如的发挥。再从心理因素这一方面来讲,高中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时期,他们阳光自信、青春灵俏,因此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他们永远都是那颗最耀眼的明星,他们的表演风采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很容易将听众带入他们所演唱的歌曲世界当中,让二者的情感相融相合。而对于作品内涵的反映,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体验歌唱作品内涵的能力,他们会把教师所描述的作品背景故事,以及想要反映出的人物思想情感铭记于心,在平时的练习当中多加分析、思考和翻阅其它的相关资料,甚至去加入到与作品有联系的人或事当中,做亲身体验和考察,以求在表达歌曲情感方面,更能把所理解到的内容,所感受到的情感,通过良好的歌唱技法,一一呈现给听众,让听众在美妙的歌声当中,发现作品的魂,贴近演唱者的心。

(二)教师用素养发掘“美”

经过基础教育改革以后,教师这一职业的角色性质在课堂当中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死板教条的教书匠,规规矩矩的讲解员逐步转变为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去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教师还在教学活动当中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地丰富课堂内容,多方式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忠于表现的强烈欲望,让学生们成为课堂当中的主导者,而教师本人只是在旁边旁敲侧击的提供给学生们思考的路线,担当起了一名咨询者,引导者的角色。

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我认为音乐教育本就是帮助学生们提高审美水平、审美能力的重要素质教育之一。而在歌唱的教学当中,教师若想让所教授的学生们更好的领悟歌曲中要阐释的思想情感,必须要从自身的情感修炼以及对歌唱作品情感内涵的研读入手,结合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在分析作品的本质上,抓住作品的核心思想,通过查阅资料研究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针对这个背景了解和掌握它所要传达的意愿,再结合作品的创作技法,去解析当中的音乐美感。同时它的节奏特点,调性的转换,强弱的处理,情绪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在不同的作品当中根据所表现的意境,可以传达出不同的音乐性格,有热烈欢畅的,有悲喜交加的,有慷慨激昂的,有缠绵细腻的,而这些情绪情感的挖掘和再现,都要求音乐教师不间断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向外扩张知识链接的构架,多加揣摩歌唱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图和风格特性,并且音乐教师在向学生们教授歌曲时还要紧扣学生的身心发展,寻找适合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路线,创新课堂,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感触到歌唱作品的情感属性,为歌者和听者发掘出一场近乎完美的理想盛宴。

而在教学方面,教师发掘美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上。若想要学生将情感在歌唱作品中完美的表现出来,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把学生们的歌唱技法训练的正确且规范,让他们在歌唱时游刃有余的发挥自如。那么,在歌唱的训练当中只有做到呼吸、共鸣、发声、吐字四个重要性动作的和谐配合,才有可能发出有质感的音色,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让学生们认为歌唱就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需要高、精、尖的技术技巧,这样的理念是不合理的,教师需要让学生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在他的指导下,耐心地帮助学生调整,排除一切干扰,用积极的思维去融入歌唱的状态,把握住一个恰当的适度感,让歌唱的技术技法越酿越浓烈,也更利于学生开发美的潜能,通过教师情感的引导与熏陶,学会聆听,学会投入,学会用心灵去歌唱。

(三)教师与学生的协同运动

在教育教学的漫长道路当中,若想取得良好的甚至有突破性的教学效果,不仅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明白什么是“教书育人”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对高中学生音乐教学中关于歌唱情感的培养,实质上是一个实施美育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美的规律,将大家的思想规整到一个时空当中,让学生们在这样的一个轨迹上自由发挥,与教师灵活互动,各抒己见,协同运动,共同创造出融恰歌唱氛围。

另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可以多元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性和心理需求,教师可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来扩宽学生的思维路线,开拓他们的眼界,把在网络、媒体中发现的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文字、音乐等文件展示给学生,先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再恰当地结合曲目所反映的本质思想,引导学生们去感受和理解歌曲当中的情感色彩。至此,整首歌曲的情感思路已理出了一条较明晰的路线,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谱面上多下功夫,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探索歌唱曲目中关于情感起伏的处理,表情记号的认识,从而合理、流畅的演绎好曲目的情感美,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任其发挥。

那么,学生在歌唱曲目时,想再现曲作者的思想情感,除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的发声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正所谓“曲不离口,琴不离手”,学生们还要做到日积月累的重复训练,这样以来定能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唱出好的音色。另外,学生们还要配合教师的教授,多去思考,多去理解,多去学习,不断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的情感触动下,发现曲中事物、人物的真善美,将自己的情感与美好的事物相联系,养成健康向上,乐观进步的生活习惯。同时,在曲目的学习当中,学生要与教师互相合作,互相尊重,因为歌唱本就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学生只有积极地听从教师的悉心指导,才有可能用真心真情去感悟歌唱曲目中所传诵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等,才能满心欢喜的去发现艺术的美,尊重艺术的美。

所以说,教师与学生们的协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缺一不可,只有二者完美无瑕的融合在一起,才可以蕴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才可以将歌唱曲目中情感的美,歇斯底里的运转到极致,以达到一个视“美”为中心,相互间协同合作为准则的,拥有和谐效应的统一局面。

三、中学歌唱作品中的情感培养

歌唱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教师在音乐教学当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在听觉方面去主动洞察美的乐音,在心理上去体验美的情怀,而要想让美的歌唱作品在学生们之间产生一定的情感价取向,那就需要教师在歌唱作品的选择上考虑诸多因素,刚开始选择作品时难度不易过大,应当从基础出发,然后逐次拔高,其次在曲目的内容选择上,一定要求内容表达上是艺术高尚,思想是健康、努力向上的,那么,针对于合唱的曲目来讲,还要考虑选择的这首歌曲适不适合男女生演唱,分声部后的难度与学生们整体歌唱的水平相不相符。最后,教师需要考虑的是,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们在情感上都取得了怎样的收获,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通过适合高中年龄段的教学方式去熏陶和培养学生们的审美理念。

最近,我选择了一首合唱曲目让学生们练习,它是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对这首歌曲的情感培养,我先请学生们把整首歌曲按照情感的起伏和变化的不同按其曲式节构划分为aba三个小块,先唱会它的旋律,特别是针对音准这一方面,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唱不准的音,我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来,再加以反复的模唱训练。对旋律线条中‘点线相间部分,接合气息控制,音头转换,附点音符,长音的时值控制,乐句起落的完整表达等,另外,对该曲中出现的四度,五度大跳音程与其它的音构成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让学生们开展针对性的视唱练耳的练习。经过一段训练,旋律线条中音准的到位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同学们认识到只有将歌曲中的音唱准、才能对旋律中的美感有深切的感知。在分声部的训练中刻意强调各声部之间的均衡协调性,抓住调性中最具稳定性的音和调式中的顷向性旋律,律动特点,在和声功能性的连接中自然而从容,接下来提高词曲内涵的解读,以声传情,以字带声,用飽满热烈的激情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才能在不同的节奏型当中做到不一样的音强弱得当,起落有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反应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的一个场景,她歌颂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属于一首陕北黄土高原,民族风格浓郁的西部劲歌——信天游,“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给人一种歌者的情会追随着歌声漂游在幸福心田的感觉,这首山歌流行在陕北地区,它的创作背景是音乐家关鹤岩和创作组在陕北采风时,经过一字一句斟酌和改编而成的一首革命歌曲。因此,我根据学生们形象的思维模式,结合生动写实的歌词,引导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帮助下,为学生们展示了山丹丹花的图片,邀请学生们随着图片、歌词以及优美的旋律,迈入山丹丹花的海洋,去感触奇特秀丽的陕北风光。在第二部分的乐段当中,音乐突然变得欢快而有力度,“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哎咳哟,快把那亲人迎进来依儿呀儿吧哟。”透过歌词,可以深刻的理解到人民群众迎接红军队伍到来时的那个热腾劲儿,红军就是乡亲、百姓们的至亲至爱,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对于这样一种浓郁、直接的爱国情怀,高中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力,情感分析力和反应能力,因此爱国情怀在学生们心中会有深一度的情感调节,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讲述的革命故事中,将这样一种爱国的感知得以升华,因为在如今幸福生活的背后,有着一段屈辱的烙印,战争与死亡让岁月铭记下了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的民族心仍然在不断地进取,在今天,这条中国巨龙仍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学生们感怀着这样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将情感的体验与审美意境转为感性的直觉,并融入到了歌唱的作品当中。最后一部分,也就是第三部分,这一部分的歌唱情感进入了高潮阶段,它寄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安定生活的感恩,学生们在演唱这一段的时候,他们的情感精神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在美的牵引下,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把对美的理解,美的想象,美的感知三者合为一体,协调配合,从而在心理上收获到了真正属于音乐美的机能,心领神会地把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创造出有一定意向的艺术情感美,传情的向听众表达出了作品的神韵。至此,《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革命情感就油然而生的如春风般让灵动的万物,带着情丝,生生相息!

四、结语

歌唱情感的美,就是在歌唱技法成熟的基础上,将感官上的刺激,传递给心理,让感性的认知化为情感的真挚体验,并通过歌唱乐器——嗓子,如天籁般曼妙地飘扬出来,让内在与外在的美高度结合,达到一种统一和谐,充满魅力的歌唱意境。

而在中学的音乐教学当中,学生们演唱歌曲,同样会随着听觉系统的敏感度,情感反应的快捷性,它们的提高来加深对音乐美的诠释,同时教师从引导的角度出发,多锻炼、多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开发他们的情感认知,让学生们对歌唱作品做出与其相应的情感反应,在结合自身生活阅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进,能够声情并茂的歌出属于这个年龄的高层次的美,把情感与内容相连,建造出有情感的事物、人物,把歌唱中情感的二度创作自由地表达出来,让情感这个美学中必备的因素,发挥它应有的才能!

参考文献:

[1]冯慧.关于美学的100个故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9.

[2]尹爱靑.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

[3]杨长安,周跃峰.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M] .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3.

[4]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猜你喜欢
情感培养高中学生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情感培养研究
儿童爱心情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