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歌词创作引入修辞学教学的可行性调查

2015-05-30 11:58张成凤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成凤

摘 要: 本文以凯里学院人文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人文学院毕业班学生为调查、实践对象,对《修辞学》这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值得反思的东西。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歌词创作;修辞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为学生开设《修辞学》这门课开始,我就在思考如何上好这一门课。在我看来《修辞学》是架接在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一个桥梁,它既涉及到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也涉及到文学的审美和理解,因而将《修辞学》这门课程学好就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语言学知识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得到运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很感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但是如何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呢?我认为首先要对现在学生学习《修辞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我认为目前在修辞学的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教材的教学内容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实际有距离

以现在所用的2002年出版的《现代实用汉语修辞》为例,在教材的章节布局当中,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为:概说、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语言的声音美,到第五章才是修辞格的运用,而且本章的内容并不丰富。虽然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前面四章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对学生过去所学修辞学的知识的补充和丰富,但是他们大量的占用了学生学习修辞格的时间,以至到教修辞格的时候时间变得很仓促。而修辞格的学习会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语言之美、汉语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在语言上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真正体会到语言与文学的教育不仅仅是识一些字和写几篇文章,而是一种美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所以适当的对现行的教材进行一些补充和调整也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材所用例子与学生现实生活有距离

现在所选的修辞学教材大多是早些年出版的,这些教材理论性较强,所举的例子多为过去的书本和教材上的例子,这样的编排虽然非常的严谨,但是和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及兴趣、爱好等相去较远。如在教材的146、148页有:

(一)胡国华太渴望读书了,念初二遇上“文革”,然后就下乡。书,他没有读够啊。

(二)她的加练任务是救十五个球。如果救丢一个,就负一个球。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又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滚翻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三)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这些例子虽然很好很稳妥,但是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他们很难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在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更是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去听,即使是用于学生自学也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的语言生活实践较为单一

(一)现在的大学生的生活的方式和环境和过去的大学生相比有了较大的区别。网络是现代学生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网络中大学生们接收了大量的社会信息,虽然看似学生们知道的多了,但是他们实践的内容却少了,如劳动实践、挫折与奋斗的情感体验、自然风光的细致体验、爱情之外的其他美好情感的体验等等都较为缺乏。

(二)相对来说,如今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很少的,阅读量与以前的学生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常常会有老师提到某部作品时学生一脸的茫然,他们对优秀作品的阅读更是少之又少,优美语言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

(三)现代的大学生们几乎已经不写信了,长距离的交流几乎用网络代替。在网络交流中也多以口语化的短句为主,严谨、含蓄、讲究的长句则较少使用。

所以,如今学生的语言生活实践是较为单一的。

四、学生的文学知识的积累水平不一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一方面,男生和女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在上课时就不容易找到共性比较强的东西,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修辞、运用修辞的热情。另一方面,对书上同样的内容,每个学生的理解各不相同,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差异的。第三,每个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接触也不相同,有时候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地域特征比较明显的例子,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

五、教师所授内容与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不一致

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是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师个人的语言实际的,由于教师的角色和年龄上与学生的差距,在很多的地方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内容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网络、音乐、明星、体育这些内容,如果在教学中找不到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东西,那么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好。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其依据又是什么呢?

1.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感兴趣的东西

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是喜欢听音乐的,在社会上我么还常常听到“谁是谁的粉丝”这样的话语。有的人把它看成是一个人幼稚的表现,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些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在强烈地喜欢某个或者某些歌星的时候,我们难道不会有所启迪吗?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常常使人陶醉。尤其是一些符合中国语言审美要求的歌词常常引起人们的共鸣,如《菊花台》中的歌词“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这些歌词既具有浓浓的中国味,又蕴含了“转品、拟人、叠音、设问、摹写、夸饰、映衬、拟物”等大量的修辞手法,既让人在音乐中得到了情感的体验,又在音乐中的感受到了语言之美,修辞之美。这些优美的歌词就可以成为师生共同讨论的话题。

语文的教学同时也是审美的教学,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的。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学生在掌握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并运用已有的审美经验和审美的能力去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审美素质是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基本条件,教会学生感受语言美、分析语言美、创造语言美应该是学生学习修辞的最终目的。

2.真切的创作是学生学好修辞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的时候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讨论、进行实践的机会并不多,特别是理论教学,更别说创作了。在调查中我发现,上《修辞学》前,绝大对数学生都是很喜欢音乐的,有60%以上的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会关注歌词的内容,甚至会对歌词的内容产生评价,但是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会有自己写一首歌的想法,上过《修辞学》后,有89%的学生都有过“我自己写首歌词”的想法,有80%以上的学生都有过“这句歌词这样改还好一些”的想法。通过修辞学的教学和歌词的写作学习,很多的学生对修辞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和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而且对歌词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仅仅11级的学生就创作了近200首歌词。在这些歌词中包涵了各种各样的修辞学知识。“实践出真知”,学生经过“学习—创作—修改”这样一个体验过程,熟练地掌握了《修辞学》的知识,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证明:真实的语言创作是学生学好修辞的重要途径。

3.适时更新现行的《修辞学》教材的内容,使之符合时代的特征

教材的更新年年都有,教材的内容和例子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很少有教材将歌词中的较好的例子运用进去的。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增加这样的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将现行歌词中的优美的歌词、典型的句子攫取一部分到教材当中去,可以让它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从而产生对语言学、修辞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加到语言的实践当中去,真正地学以致用,切身体会到我们汉语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修辞之美,真正体会到语言的学习就是美的学习,也是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4.将歌词的欣赏与创作引入修辞学的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高等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感兴趣,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针对《修辞学》这门课程来说,它有很多的修辞学理论知识,在很多的教材当中,与近80%的篇幅谈的是消极修辞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势必是不会听的,这样也完全达不到上《修辞学》的目的。

从修辞这个内容来说,在很早以前就是和歌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文心雕龙》中说: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在强调情感志趣、思想内容的同时,还提出了一定要有优美的文辞和动听的声律。在宋元时期,还有着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等。

所以,将歌词的学习、分析、创作引入修辞学的教学是符合修辞学本身的学科特点的。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当代优秀歌词的内容,既符合当今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的内容。

在各种各样信息充斥当今大学生生活的今天,能有一项学习既可以与时尚生活接轨,又可以学习并且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作为教师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李庆荣编著.现代实用汉语修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2] 吴礼权著.现代汉语修辞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5.

[3] 张乐天主编.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3.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学实验改革与实践
医药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农业院校科技孵化园对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用研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探讨
新能源材料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