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践活动是初中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

2015-05-30 10:48权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文本课文

权飞

初中生语言表达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话说不出、词不达意、不能准确地将心里话表达清楚等现象很普遍。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语言训练非常有必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深入了解学生语言表达短板的原因,深度挖掘教材文本的语言资源,设计多元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本,提升课堂语用演绎训练的力度,有效深化学生语用感知体验,这对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挖掘文本资源,设计多元语用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不乏语言训练内容,阅读教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习作练习等等,都渗透着语言训练,由于学生对语言训练重视不够,这些语言训练往往是形式不少内容不多,特别从学生习作不难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许多欠缺,不知所云,语言没有条理,甚至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这说明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非常乏力。因此,教师需要设置专门的语言训练活动,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语用意识,这对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语言训练需要围绕教材文本展开,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训练资源,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度解析,找到语言训练的切入点,针对学生语用实际设计语言训练实践活动。

学习《海燕》一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第一遍播放后,教师引导:“《海燕》这篇散文诗,出自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的笔下,描绘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斗争情况,全文利用象征手法,热情讴歌了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大无畏精神。同学们体会下语言的语气语调。”第二遍播放,教师提示:“朗读这样的文章,需要气势需要力量,特别是那呐喊般的结尾,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咱们现在进行仿读,看看能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朗读风格和气势。”学生开始准备,教室内充满慷慨激昂的情绪。教师让学生反复听取朗读录音,就是要给学生以感染,让学生仿读,给学生提供体验语言运用的机会。

二、注重阅读训练,历练学生语用感知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要素,通过对字词句的重点赏析,感知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技巧。首先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的篇目,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名作,教师要让学生多熟读背诵,从反复诵读中感知文本内质语言精华。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摘抄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摘抄名言、俗语、格言、警句,以及一些经典的美文语段,这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一定的帮助。再就是督促学生写读后感,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阅读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通过抒写感受,不但能够历练对文本的观点,还能够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语言积累意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质的提升。

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对相关语句进行赏析。学生大多都会提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个句子展开解析。学生根据相关教辅材料的提示,对这个句子的解析非常到位。为提升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教师布置一道特别的仿写任务:写一篇《学生铭》,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这个仿写任务非常感兴趣,纷纷开始创作。教师让学生仿写,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语言训练效果当然值得期待。

三、强化课堂演绎,丰富学生语用体验

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会获得最有效的锻炼。特别是教师设计的课堂语言演绎训练活动,能够为学生语言学习创造重要的契机。首先是复述课文训练。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很差,大多会运用原话进行讲述,离开课文就不知如何操作了。教师要多搞一些复述课文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话将课文内容讲述出来,这对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其次是排练课文剧,很多课文都具有故事性,人物情节非常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演绎,将文本内容通过课文剧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台词,这样的语言学习更生动。再就是课堂演讲、辩论等语言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演讲,要求学生脱稿演讲、即兴演讲,也可以开展课堂大辩论活动,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言训练有一定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用表达。在学习《变色龙》时,教师组织学生演绎课文剧,很多学生都想饰演警官奥楚蔑洛夫。演绎开始时,学生演绎虽然不够娴熟,但课堂气氛却被一次次推向高潮。教师安排学生表演课文剧,给学生创造了难得的语言学习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演绎活动多多益善。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背课文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