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斐
摘 要:象山竹根雕现今已被作为浙江省象山县的民间艺术传统来定位,并被当地政府列为特色观光旅游资源之一,其产品不光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更远销日本欧美等地,带动了一方经济。象山竹根雕的兴起与发展似乎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传统工艺美术再发展的范例,然而并不是每一种民间手工艺都能够有相应的条件被重新建构。在民间手工艺逐渐谢幕的今天,它应该怎样被再设计,做到即不泯灭于西方现代设计,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重新走到人们的生活中呢?
关键词:象山竹根雕;民间手工艺;根艺
当一些民间手工艺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大工业时代的背景下逐步淡出生活,走进博物馆,从普遍分布到仅具有极少数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也有一些手工艺正在悄然滋生、发展,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象山竹根雕作为江浙一带新兴的“传统手工艺”正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发展成为当地的文化特色产业。
1 象山竹根雕的起源
象山竹根雕只是近几十年以来的事情。过去在象山周围也有制作利用竹材的装饰品,大都是加工一部分家具和居住用具等的“木匠”的技术,并没有作为“艺术品”来处理。直至1978年张德和与郑宝根等八人,到“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正式名称不明)”参观了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后,他们开始考虑用自己故乡的丰富的竹根来制作同样的工艺品,象山竹根雕才真正诞生。
最初,他们用竹根来再现老一套的雕刻方法,试着雕刻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因为不能巧妙地和竹材相调和而失败。后来他们创制了用绘画颜料和防腐剂调和药剂加热而成的仿古法。以此,在张氏以及象山的竹根雕中,具有了不褪色的仿古风格,也就酝酿出了竹根雕在处理历史题材的时候不可缺少的质感。20世纪90年代初始,象山竹根雕在很好运用圆雕、浅雕、浮雕、透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局部施雕”,即通过对自然根材的象形、立意、巧借、改造、仿自然等艺术手法,把天然造型与人工创作结合一体。之后,又发明了“乱刀法”和“大写意法”,使竹根雕得到了与传统根雕不同的发展。
2 象山竹根雕的发展现况
目前,象山竹根雕作为一门“根艺”在中央和地方的双重推动下,已取得不菲成就。其领军人物张德和、郑宝根曾先后获得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奖及入会资格。他们根据反复的试验,独立自主地创制了独特的“传统”形式、风格、技法。同时参与到中国根艺美术协会的组织体系中,成功地使象山竹根雕获得了在中国国内的“正统性”,并被当地政府列为特色观光旅游资源之一。其产品不光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更远销日本欧美等地,带动了一方经济。
象山竹根雕创作主题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人物类。女性:西施等美女、宫女、老婆婆等。男性:布袋和尚、弥勒佛、钟馗、寿星老人、达摩、老人、漁夫、童子等。第二,动植物类。猫、虎、猿、水牛、蟹、蔬菜、果实、莲、树木等。第三,事物类。船和人物、茶具、酒器、水杯、家具小品、魚篓和魚、蟹、农夫和水牛、房屋和人等。可见其创作素材是以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母体为依托的。
3 象山竹根雕的建构过程
(1)依托丰富的地理资源。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东部的沿海中段,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的600多个岛礁组成,其地形地貌复杂,因此造就了象山县多竹子植被的情况。又因竹子生长周期短、繁衍快的特点,象山县每年出产竹笋量就可达5000吨以上,可供砍伐的竹材也有200多万枝。可想而知,作为竹根雕的原材料——竹根,也是非常丰富的。
(2)借助文化支撑。第一,象山竹根雕创作题材多来源于民间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内在精神含义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例如,石榴象征多子,鱼篓和鱼象征年年有余,钟馗象征辟邪,船象征文士的隐逸情怀等。这些都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从文化认同上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第二,近年来人们开始强调传统的回归,对民间手工艺的消费也成为一种文化消费,自上而下地开始强调“传统手工艺”、“重返自然”。而象山竹根雕的建构,符合当下人们推崇回归传统的心理。第三,中国文人崇尚“天然之美”,讲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不造作。象山竹根雕顺应竹根的天然形趣,顺势加工,强调竹根本身的形与意结合的自然美,符合中国文人承袭至今的审美情趣,也顺应了现代人强调个性与品位的消费心理。
(3)取得政府的扶持。首先,浙江省林业部、文化部、旅游局三个部门相互协作,打造不同的渠道与平台为象山竹根雕的兴起保驾护航。例如,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到象山举办学术讲座,对其进行外宣和市场推介,搭建平台推动大师级作品逐步进入国内主要艺术品拍卖市场,利用互联网开设象山竹根雕网上展销平台,承办全国性和省、市级根艺美术活动,以资鼓励根雕艺术家积极参与各类展览比赛,设立创新奖等。其次,从地方到中央的相互呼应,使象山竹根雕成功获取了正统性地位。在中央马驷骥发起成立了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出版了《中国根艺》一书,把根雕重新定位为根艺,确立了根雕艺术的正统性。而象山竹根雕的领军人物郑宝根、张德和分别凭借其一系列的根雕作品连续几届获得刘开渠根艺奖金奖,还成功加入中国根艺美术学会,获得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理事、高级美术工艺师等称号,不再是单纯的“手艺人”。加上象山县政府扶植竹根雕产业的一系列举措,象山县的竹根雕产业成功获得了在国内的正统性。“根艺”这个民间艺术,因为地方和中央各种相关者的复杂而强有力的相互作用,得到创造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4)市场的推动。象山竹根雕作为象山县的支柱产业,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市场推广:第一,承办全国性和省、市级根艺美术活动,积极参与境内外文化交流和展示展销,推介艺术精品进入国家博物馆、省博物馆、省珍宝馆、宁波美术馆等展馆展示。第二,对“象山竹根雕”这一区域品牌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其对外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推动大师级作品逐步进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开设网上展销平台,承接网上订购业务。第三,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克服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第四,利用竹根雕文化开展旅游业,开发竹根雕旅游纪念品,并在各大旅游景点、礼品商场、城市机场设专柜展示展销。
4 象山竹根雕建构过程的思考
同大多数民间手工艺传承一样,象山竹根雕艺术同样面临手艺传承断层的局面。由于受竹子本身的材料肉薄质坚、外圆内空的限制,其可塑性较小,技艺也比较难学,非五年不可出师。再者,竹根雕本身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又累又脏。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家境较好,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所以不愿从事这一行业。现如今,象山竹根雕实际的创作人也不过一百余人,年龄也都在30岁以上,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
另一个问题是当一个手工艺形式构建起来的时候,到底是做精还是做大。如果做精,保留了其艺术水准,但结果往往是成为一个小众的自娱自乐,最终进入博物馆或民艺馆,作为永久的收藏。如果做大,形成了广阔的市场,打开了知名度,但往往会造成产品艺术水准下降,市场良莠不齐,泯灭于全国众多的旅游纪念品之中的后果。象山竹根雕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把艺术性与产业化相结合,相辅相成地发展?这是所有象山竹根雕从业人员都比较关心的。
参考文献:
[1] 浙江名雕——象山竹根雕[J].民间文化,2007(10).
[2] 赵清波.还是应定为“根雕艺术”[J].中国花卉盆景,1987(11).
[3] 顾惠康.根雕溯源[N].中国教育报,2006.
[4] 奚常云,张沉忠,徐能海.象山竹根雕[J].文化月刊,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