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花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产生诸多变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因其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逐渐为诸多高中数学教师所接受.本文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探究”课程教学优化的策略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为相关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 数学探究 教学优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10
“数学探究”即学习与数学相关的探究性课题,指学生围绕某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过程,也是新课标要求下引入高中数学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此类探究性课程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理论的产生过程,体会数学教研的激情与乐趣.在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1].
一、知识形成的探究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传授概念多以课堂上教师口述、学生记录,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背诵与习题巩固的模式为主.此教学模式易形成一种教师指向学生的单箭头知识传递.而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引导高中生学习课堂知识时,不仅要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成果,还要让学生懂得获取知识的方式.
例如,在讲苏教版高一数学“斜三角”这一章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测量工具,在课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师提供的模型高度与角度.在学生测量完成后教授具体公式,使学生掌握解斜三角的能力.上述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达到使学生掌握解斜三角方法的目的,以此提高学生主动认知的兴趣与能力.
二、思维迁移的引导
高中生因已经历了九年的数学课程学习,已具备较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有利于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授新知识点时,可利用学生已学习到的旧知识进行课程导入,从容易的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与思维迁移新知识的作用[2].
例如,在苏教版高一数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学生已学的正弦定理予以总结规律、迁移拓展,结合教学实例逐步迁移到包含相似特性的余弦、正切、余切定理上.课堂中教师使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模式不仅巩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三、生活运用的迁移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成为重要内容.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迁移至生活实际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明白数学的本质目的是服务于生活[3].
例如,在讲苏教版高一数学“二次函数”这一章节时,可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常遇见的问题.如“现有一位冷饮批发商,每箱冷饮进价为80元,以每箱100元的价格进行销售每日可卖90箱.若每箱价格提高1元,则平均每天少卖出5箱.提问:每箱冷饮的价格为多少时冷饮批发商获利最大?最大获利额多少?”此数学题便将数学知识迁移进现实生活,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四、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按照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大要务.因此要求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将数学与其他高中课程联系起来,发觉其中的特殊关系[4].将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融合,不仅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知识,同时能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按照历史记载中数学与物理本是不分学科的,直到微积分的发现才使数学与物理割裂开.阿基米德便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家.又如在美术学科中,雕塑在雕刻过程中会应用到黄金比例这个概念,而此理论知识正是源于数学学科.因数学与多门学科存在互通之处,所以高中生在学习时应抱有积极探讨的心态,以培养自身的逻辑、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综上所述,新课标要求下的“数学探究”模式是为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促进高中生素质全面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手段.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到此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培养国家新型人才提供助力.
[ 参 考 文 献 ]
[1]韦勇.关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J].课改论坛,2014(1):39-40.
[2]于欢利.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44,146.
[3]李保臻,孙名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现状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2):49-53.
[4]陈爱云.高中数学教材中“探究”的作用[J].师道:教研,2012(2):25-27.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