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恩江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恰当地融入生活元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强化体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元素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88
化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容易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地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具体来说,在高中化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进行化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生活体验理解化学知识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比较关注,具有探索的基础。学生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宝贵资源。在教学时恰当地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能够迅速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同素异形现象”时,教师拿出了玻璃刀,告诉学生最尖端的部分是一小块金刚石,让学生通过用普通刀与专用玻璃刀切割玻璃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专用玻璃刀可以轻松地切开玻璃
,而普通刀却不能。同时,教师又让学生观察铅笔,告诉学生铅笔芯是石墨做成的。通过玻璃刀切割玻璃与铅笔写字等一些生活体验,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同素异形现象,深入理解其概念内涵,认识到由同一种元素可以构成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特征的单质,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排列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同素异形的理解。
由上例可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择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化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学生大多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于自己未知的内容往往都渴望去探索发现。利用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或者关心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同素异形体时,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一开始教师就问:“同学们听说过‘温室效应吗?”学生纷纷举手,说明大部分学生比较关心这方面的信息。教师继续发问:“我们现在倡导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环保、低碳的生活。”学生们回答。“很好,说明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很强。有谁知道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是什么?”“氧气、臭氧。”“同学们都知道臭氧,那你们了解‘臭氧层空洞方面的知识吗?”有些学生了解一些,说出臭氧常温常压下的状态,知道臭氧层的存在可以保护人们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那么,现在臭氧层出现了一个大洞,该怎么办呢?”学生在教师一连串问题的启发下,产生了探索
补救
臭氧层空洞的方法,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探索中。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在非常想要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再让他们通过学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认真地探索,优化学习效果。
三、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体验
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强化巩固,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知识,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强学以致用的本领,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感受主动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端正学习化学的态度,树立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碳的同素异形体知识之后,学生对于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一些单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活性炭具有什么突出的性质吗?”“吸附性。”“很好,那么如果我想要净化一杯有颜色的自来水,应该怎么做呢?”教师为学生提供金刚石、石墨、活性炭几种物质,让学生自己探寻答案。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了净化水的问题。
由此例可看出,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技能,而且可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用处,享受学习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增添动力。
总之,学以致用既是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化学的根本动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解决生活问题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