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被放到了极其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与此并存的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过分重视,但是现实中对于如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至今鲜有问津,因此,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当中的问题做以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性评价方案,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实践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20-01
一、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以下简称工T,指的是信息采集、理解、加工、处理、存储、传输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它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目的。结合时代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采集、存储和交换信息的电子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
二、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都会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而且很多的老师都已经在日常的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来完成实际的教学工作。但是因为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情况是有很大差距的,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掌握都存在着一些能力上的差别。比如说很多学生可以在课上用较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作业,而很多学生则可能在课上无法完成课堂练习任务,这就会给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困难。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多课程都是安排在电子机房进行,由于机房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老师对于学生难以形成最大的吸引力等原因,很多学生都会在听课时分心于计算机。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必要用软件来控制学生的计算机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三、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结果过于关注
勿庸置疑,学习的结果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学习结果总是来源于学习的过程的,是学习过程的客观反应。相对于学习结果而言,学习过程应该更加重要。但是实际的课堂评价当中,我们并未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出的努力和进步,这必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片面地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对其他因素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力求客观、公正和全面,这是素质教育教育对我们的要求,能使我们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教育目标。但是在课堂评价当中,我们对学生甩做的评价往往只是从智力因素一个方面来做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道德等其他方面。
(三)评价标准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观点
因材施教是我们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过程也应做到因人而异、因事不同。 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强调最终结果致使我们所制定的评价标准是恒定不变的,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个性不同,即便是通过同样的学习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
(四)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不管是理论考试,还是上机操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工具、分析工具并没有实质区别,不能有真实、有效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四、高中信息技术中实施发展性评价的策略
(一)认真研究教学实际,制定有效的评价目标
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必须首先认真研究教学实际,制定有颜色的评价目标。针对当前的教育实际,遵循全面、科学和发展的原则,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该从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出发,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二)制定科学的评价内容
实施教学评价应该从明确对学生哪些方面进行评价開始,而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因此评价内容实际上也是学科特色的一种体现。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实施发展性评价,就必须体现本学科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既要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也要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教育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要求评价的主体必须是多元化的,学生应该是评价中的主体,不仅要让学生进行互评,还应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评, 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内容上抽象性的特点,所以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新型的课程。想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入手:首先,充分地利用目前市场上的许多软件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其次,自己搜集素材并且自己制作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
四、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学校信息教育研究工作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高中教育、学习的改革,减轻学习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要继续加快改革步伐,使信息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完善、改进的方法与措施,希望对一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有所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吉利著.《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管理刍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4期.
[2]张天元等编著.《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3]董玉琦、刘向水.国际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