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
【摘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经济下,翻译活动越来越频繁,翻译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是否能培养出各个领域内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推进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效果,也变得日益紧迫与重要。本文分析了当今獨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及此理论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并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功能对等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功能对等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80-02
一、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在教学中应用翻译理论的必要性
在我国,大部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授课的周学时非常有限,教学内容又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因此翻译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小之又小。翻译教学一直未能引起师生们的足够重视,存在师生普遍重视阅读、听力和写作,忽视翻译的现象。翻译教学在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甚至被边缘化、模糊化。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对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翻译内容的讲授局限于传统模式,缺乏系统的规划,使用的教学材料也不足,在翻译教学中更缺乏对学生进行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以至于学生们毕业后的翻译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作和社会的实际需要。2013年12月开始,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由原来的单句汉译英变为长度为140-160个字的段落汉译英,建议答题时间也从原来的五分钟延长到了三十分钟。这次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师生意识到了翻译这一题型的重要性和今后翻译教学的导向性。大学英语教师要教好学生翻译,首先要加强自身系统的翻译理论,不能仅凭教学经验对某些重点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进行翻译的讲解和示范,或仅仅对学生的翻译练习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而不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指导。穆雷说过:“翻译理论是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离不开翻译理论。”[1]作为教授翻译的教师,必须要重视翻译理论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会直接或者潜在地影响许多今天身为学生而明天将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对这项工作本质的认识”。[2]
二、功能对等理论简介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西方系统的翻译理论开始流入中国,其中被引进得最多、产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的创建者,就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学家、也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美国人尤金.A奈达( Eugene A. Nida)。奈达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3]著名翻译理论家叶子南认为,奈达坚持“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等”。[4]也就是说,在翻译时不一味追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源语和译文间达到风格、文体和语义等方面的对等。译文既要能译出原文的表面信息,也要能表达出隐藏在文字下的深层文化含义。译者应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形式对应。奈达还特别注重译语读者的反应,他认为,要评价译文的优劣,就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进行比较,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总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就是要通过一切方法尽可能地使译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和源语读者在原语境中相同的信息和反应。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主要是指两种语言在语义上的对等、文化上的对等及读者获得的感受和反应的基本对等。如果译者能做到使译文在语义上和文化上与原文基本对等,那译语读者获得的感受也会基本和源语读者相等。下文将针对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在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1.语义对等
奈达认为,功能对等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他曾说: “Translating means communicating, and this process depends on what is received by persons nearing or reading a translation.”[5] 可见在翻译过程中奈达是多么重视接受语和源语在语义上的对等。下文将从词汇与句子两个方面来简单论述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语义上的对等。
(1)词汇对等
a.在英语和汉语中,句子皆是由词汇构成,进而发展成段落、篇章,因此,词汇对等是语义对等的第一步。如:
打铃 to ring a bell
打篮球 to play basketball
打毛衣 to knit a sweater
打仗 to fight
打借条 to write an IOU
在中文里同样一个“打”字,在翻译成英文时却使用了不同的词汇。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时,教师要指导其对源语词汇进行准确分析、弄清楚源语词汇真正的含义后,再转换成相应的英语词汇。
(2)句子对等
在人与人的语言交流中,句子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如果想让译语读者体会到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就要在翻译时最大限度地做到语句的对等,最好地表达出源语句的意思。如:
a.Dennis was absent in Paris when his father died in a car accident.
译文:丹尼斯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时,丹尼斯在巴黎,不在他身边。
这句话很容易被误译成:丹尼斯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时,他不在巴黎。只有弄懂了one+absent in + 地点,表达的意思是“某人去某地了,不在此处”,才能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翻译出来,做到语义对等。
b.阵阵寒风,带着雨意,街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什么行人。
译文:Chilly gusts of wind with a taste of rain in them had almost dispeopled the streets.
这句话中文原文有四个短句,依次铺开,如行云流水。译成的英语只有一个简单句,信息集中、语法紧凑,最主要的是,原文四个短句中所有的意思都在译文中完整地体现了出来,最好地做到了语义对等。
(3)篇章对等
在一段篇章中,每句话都与上下文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有时上下文之间为了避免重复,会存在省略和替换,有时为了表达情感或强调,句子中会有纯文采修饰或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灵活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源语中的省略和替换处进行还原翻译,或对纯文采修饰、不携带新信息的地方进行省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源语和译语当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语义对等。如:
原文:南国滨海城市珠海近几年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广东省第二个教育大市。它成立了大学园区,从全国各地引进了九所著名大学到珠海办学,在校大学生已达九万之众。绿水常映学子身影,青山时闻朗朗书声。
译文:Zhuhai, a seashore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South China, has now become the province?蒺s second educationally strong city. Its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in developing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are defin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versity park in which 9 famous universitie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have their campuses extended in the picturesque city with an enrollment totaling about 90,000 so far.
在原文中,最后两句属于文采修饰,并没有携带新的信息。如照实译出,会成为多余的重复。而译文使用了“the picturesque city”,既补全了最后两句的微弱信息,又避免了译文的繁冗,可谓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2.文化对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常常最敏感的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6]。要學习一门语言就一定要了解这门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奈达主张,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汇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具有意义。中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谭载喜也说过:“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7]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文化现象时,所给出的译文一定要符合译语读者的理解环境,要让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语读者了解源语中所表达的文化信息,从而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或起码大致相同的感受。下文将从习语、外来语和俚语三方面来举例说明翻译中的文化对等。
(1)中、西方习俗差异存在于方方面面,例如在汉语中和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包含贬义,如:鸡鸣狗盗、狗仗人势等。但在西方国家,人们把狗当作是最忠实的朋友,英语习语中常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且无贬义,如:
a dumb dog 沉默不语的人
sick as a dog 病得厉害
dog?鄄tired 累极了
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2)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汉语中加入了不少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汇,如:
talk show 脱口秀
bungee 蹦极
e?鄄mail 伊妹儿
hacker 黑客
以上词汇都是从英语中翻译过来的外来词汇,在这些词汇的翻译上,人们基本采用音译。但在挑选音译的汉字时,我们挑选的字眼应该既接近原词汇所指的事物,又能体现汉语吐字发音的美感,使人们能够较快接受,从而实现语音和语义上的双重对等。
(3)俚语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时间使用而固定的短语或句子。它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能鲜明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汉语和英语虽然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二者有很多意思相近的民间俚语,只是它们用词的选择不同、语言特点不同。如:
Do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pot.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四、结语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产生了切实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可以给学生启迪,拓宽他们的思路,对学生在翻译能力的提高上有着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较适用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穆雷.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3)
[2]张美芳.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8)[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Eugene A. Nida.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4]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Nida, E.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6]陈原. 陈原语言学论著[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礼,1980
[7]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