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优化思想政治学习方式教学体会

2015-05-30 22:55王梅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学习方式思想政治

王梅

【摘要】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式方法,为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 学习方式 教学体会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结构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这种刻板的程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削弱。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只有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优化,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优化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确立准确地教学目标。首先,教材本身对知识点的阐述就分识记、理解、应用逐层递进的三个层次,一般说来,理解相对于识记来说是重点,应用相对于理解来说是重点,课程标准对“识记、理解、运用”三种能级要求有详细说明,所以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重点。在能力要求上,要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达标。其次,确立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实际。学生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所教的学生水平高,难点可能就不成其为难点;如果所教的学生水平低,教材中的一般知识点也有可能成为难点。再次,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体现在它的意识形态功能,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直接现实有些知识点,就教材本身来说,可能不是重点,但结合当前的形势,就有可能成为重点。作为政治课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党的大政方针,确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着力转变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个教学环节构成的系统性的整体。教师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教学,才能促进整体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创新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法导入新课:热点问题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令社会关注的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疑点激趣导入。实践证明,疑点、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2、创新问题情境,活化课堂教学。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鼓励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例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台湾问题时,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剖析李登辉“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有个学生沉着地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老师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后又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令学生心悦诚服。这位同学的思维得到了鼓励,从此他对政治课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也经常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发展。二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

三、注重总结,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

好的结束语可以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完“价值规律的作用”后,做了如下的小结: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像一根“指挥棒”,调节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像一根“鞭子”,鞭策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像一只“筛子”,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棒子”、“鞭子”、“筛子”这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精粹而便于记亿,使学生终身难忘。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过程也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改造、完善自身学习方式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学习方式思想政治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讲究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