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从公共艺术中的公众因素,公共艺术和公共艺术家,现代公共艺术的材料和技术,公共艺术的自然和谐之路四个方面对我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当代;公共艺术;影响因素
0 引言
公共艺术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以一种新的艺术方式进入艺术研究的领域范围。公共艺术是一门以环境的艺术化为主旨,涉及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和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而形成的新兴的艺术方式。故研究我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公共艺术中的公众因素
1.1 城市对公众的影响
公众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是一个特定历史范畴的概念。在20世纪,斯宾格勒认为公众是一种毫无凝聚力的大众。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毫无凝聚力的大众由于失去了一致的灵魂和形式,故很容易受到蛊惑或诱惑。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造就了现代意义的公众。在民主社会中,公众间依附的关系是赤裸裸的经济关系。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民及民工发生了向城市市民转换的变化。公众的修养素质和道德素质决定了城市的大环境,如果在这个大环境中,市民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那么将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
1.2 作为艺术受众者
公众是受众与艺术间的专有概念和术语。在艺术学中,公众有特指的对象,并不是大众、民众等。单从公共艺术角度进行考虑,公共艺术服务的对象是公众。在实际中,在一些特定组织的艺术活动中,艺术中的公众是指由直接或间接受众关系的组织和群体。
1.3 民主化中的公众意义
在没有平等和民主的社会中,根本就不会出现公共艺术的主体-公众。民主社会的产物是公民与公众。在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中仍旧没有公民的概念。目前,在我国公民在其模糊的概念中仍旧无法辨认清楚,但我们至少可认为公民的身份不是独立的。
2 公共艺术和公共艺术家
艺术家经过辛苦的努力创造了公共艺术。艺术家通过其天马行空的思维最终创造出了公共空间艺术的风格和趣味性。公共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从提出到完成的各个阶段和过程中都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另一种程度上,公共艺术家又担任着公众的身份,故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公共艺术家就必须考虑其作品的方向。这就意味着,公众只有认可了公共艺术家的作品才能实现其艺术理想,同时也决定了公共艺术家首先要考虑受众者的利益及喜好。
公共艺术、民间艺术和大众艺术间的关系比较特殊。公共艺术主要是靠,公共基金和政府实现其经济动机的;大众艺术主要是通过复制和传播艺术进行强制性的传播;民间艺术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属于集体创作的产品。故大众艺术家与公共艺术家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3 现代公共艺术的材料和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艺术的视角和语言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着电子技术和照相技术等应用,视觉图像资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显微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微观世界的奥秘。与此同时,技艺的多样性和艺术材料的多样性震撼了传统艺术的地位。一些以新技术为代表的艺术开始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最后,随着电子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视觉样式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艺术语言,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为公共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决定公共艺术材料的因素比较多。公共艺术家应根据自身作品所处的环境,或所要表达的视觉精神进行材料的选择。公共艺术造型的语言和视觉心理,与现代公共艺术材料和传统公共艺术材料的选择具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金属备受现代建筑师和雕塑家的喜爱,而传统的建筑师和雕塑家较倾向于石头,这是由材质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4 公共艺术的自然和谐之路
4.1 公共艺术中环境问题
近代西方由于人本主义的兴起,加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也遭到了自然的报复。这些表明人只有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人类发展的最佳途径。对于城市发展观念,西方国家和中国存在截然不同的现象。在外观上看,西方国家的城市脱离了乡村,乡野的自然景观能被石化的城市环境所代替。近现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念进入中国,与以风水为传统的城市建造观念产生了冲突,传统的地理人文观念遭到破坏,城市的文脉被割断,加上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无节制的消费主义对空间的无限占有,使得城市的规划发展一度陷入混乱的状态中。
4.2 城市空间和公众心理
城市的艺术特色受到城市视觉的影响,同时城市视觉还影响着游历或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城市中的多种元素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视觉效果。城市空间中各种不同的场所的特征正是由这些视觉元素构成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产生,其公众的社会活动却往往保留了一些旧有的生活习俗和特征。在当代大部分现代化的城市文化中,仍然保留有大量的具有民俗特征的习俗,及民间特征的文化艺术,这种民俗民间记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迷失感,这种迷失感主要是由于城市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场所的意义并不是这个场所是否美观,是否实用,而是它能否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一种安全感,这完全有别于为了创造一种虚无的现代感,而使人产生出一种焦虑感的公共艺术。
5 结语
公共艺术是一门复合性的艺术。我国当代公共艺术受到艺术制度、艺术技艺、观念思想及艺术材料上等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推动了公共艺术的发展,促使技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当代的公共艺术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伍悦,工艳,曾香梅,等.融合与多元的描述——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J].上海艺术家,2009,16(06):12-13.
[2] 王琴,李庆华,苟耀虎,等.“工业化”公共艺术——塑造城市文化与个性[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4(09):56-58.
[3] 翁剑青,周长青,崔金玲,等.超越本体的价值含义——公共艺术的广义生态学管窥[J].文艺研究,2009,12(09):25-26.
[4] 董雅.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影响当代公共艺术创作的环境因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作者简介:张国岩(1978—),男,吉林长春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