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作文的真实问题

2015-05-30 11:33段苏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要义真实作文

段苏萍

内容摘要:“真情实感”和“个性表达”是写作的本质特征,但是广大师生对于这两个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写作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作文“真实”的要义之一“求诚”即生活的真实,要义之二“求真”即艺术的真实。作文“真实”的策略一:深入现实生活,写真事说真话,策略二:进行文学创作,追求艺术的真实。

关键词:作文 真实 要义 策略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也是好作文的根本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1]它所强调的“真情实感”和“个性表达”正是写作的本质特征,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广大师生对于这两个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并由此导致了学生写作的畸形,导致了写作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也导致了应试作文逐渐步入了死胡同。

一.作文“真实”的要义

要义之一:“求诚”,即生活的真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2]这是他作文理论的基本观点。“求诚”即从生活出发,为了生活,“修辞立诚”。他进一步指出“求诚”的关键在于“生活充实”“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3]为此,他告诫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文观,要把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会学生热爱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捕捉灵感,搜集素材,这样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做一个诚实求真的人。而在学生自主探索生活、体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水平、写作素养也会自然地得到训练和提高。总而言之,教会学生“求诚”的写作态度和行为的确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写作品质和做人的原则。

另一方面,生活中蕴藏着复杂、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在直面这些素材并进行选材、表达的过程中,会充分地考虑“真实”和“充实”的问题,这本身也正是对学生“作文”和“做人”的考验和磨练。

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因为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教学生作文时过于注重给学生传授所谓的写作技巧、应试模式和高分要点,如如何立意、构思、组材、修辞等等,有意无意地忽略学生作文的源泉问题,如深入社会实践、体验真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等等。由此导致了学生找不到符合教师规定的“好作文”标准的内容可写,为了应付作文任务往往天马行空编造故事,假大空制造作文。结果作文内容贫乏失真,毫无新意,学生害怕、厌恶作文,作文教学陷入恶性循环,而素质教育也变成了一句空话。

要义之二:“求真”,即艺术的真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在“写作”范围内明确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论述类即议论说理论证类,实用类即说明文等应用文类,文学类即文学创作类。其中文学类文章就包括记叙文、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首要任务,而最能够培养学生想象力、思维力、创新力的文学创作显然应当成为平时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没有文学创作的训练,就没有诗意和美的文学教育,就没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育,也不会有未来作家的诞生。

但可惜的是一些专家对此却持有批评意见,如倪文锦先生就认为“语文教育不同于文学教育,学生的写作也不同于作家的创作,更不同于作家的文学创作。作家的文学创作是自由创作,不受时间限制,并且需要激情需要创作冲动;而高考作文充其量只有一个小时,而且是命题作文,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因此,把写作文学类文章作为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并不是很合适。而且就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来说,他们距离能够进行文学创作的要求尚有很长的路程要走”。[4]不少师生对此也认识不足或大有偏差,“离开生活的虚构毕竟是苍白无力的。它不免带来种种虚构的成分:虚构的情节、虚构的情感、虚构的行为方式等。这种现象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及人格的形成将带来极大的负面效果”。[5]这就导致了作文一味追求写“真事”或亲身经历的事,不允许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合理虚构,压制创作欲望、创新尝试和“个性表达”等。其实,学生在作文构思中的“虚构”,并非“离开生活的虚构”,其仍源自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非直接的生活经验,而这种“虚构”恰恰更逼近于“文学创作”的本质,激情、灵感、想象、创意、真情实感、个性自我等等,它比“生活真实”更加广阔、更有意义。所以,过分地压制或畸形的引领学生这种“文学的真实”愿望反而会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深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因此不可避免地走向虚假造作的极端,更加不利于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只要学生的写作情感是真实的、诚挚的,就是正确的“负责任”“表达真情实感”的做人态度和写作精神。

二.作文“真实”的策略

策略一:深入现实生活,写真事说真话。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最要问清楚的是:这经验和情思是不是自己胸中的?把它写出来是不是适应生活上的需要?如果是的,那就做到了一个‘诚字;写作和说话一样,‘立诚是最要紧的。”[6]

广阔的生活是作文的巨大宝库,它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做一个启发引领者,教会学生运用敏锐的眼光、灵活的笔法记录下所见所思所感,使笔下尽情流淌出来的是内心的“真实”,写作可以暂不计事件大小、文体结构、技巧修辞等,但求“生活的真实”:选材真、情感真、语言真。这样才是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如我在一次习作练笔中要学生写写《没有意义的一天》,学生一下子感觉茫然无措,怎样写才能“符合要求”?我发觉了学生的困惑和顾虑,告诉他们作文贵在“抒发真情实感”,不要先给自己套上思想的镣铐,为何不尝试做一个“自由的舞者”?其实,人生并非每一天都必须要有意义,如果我们过多地刻意地去“讲意义”,最终结果就会致使大家不能够真正地去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而习惯性地在作文中说假大空的话。所谓“没有意义”的生活一旦得到关注,反倒别有一番独特的意味。本次习作可以真实地记叙日常生活,也可以从哲理角度分析题目含义,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全新意义和生命的别样智慧的个性理解┉┉如此开导了学生之后,他们都变得热情高涨、积极自信,果然在习作中都写出了各自的生活体验、真情实感。

策略二:进行文学创作,追求艺术的真实。

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文学作品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形象、抒写了真挚的情感世界、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我们在学习中都有深刻的体验,那么对于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全面学习、尝试创作。

首先,正确认识文学的“真”。英国美学家理查兹认为文学的“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真”具有可接受性。如一些传奇鬼怪故事,人们能够接受它们,认为它们真实,是因为故事本身具有“内在必然性”,符合逻辑事理,而非生活真实本身。二是“真”与“诚”相等。虚构情节、艺术加工是文学作品表达至真至诚的主体情感的必然选择。“文学没办法实录生活的真实,如镜子一样再现生活的影像不是文学的使命。”[7]

如对于经典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主题理解一直存在分歧,“政治国事说”“人生感伤说”等等,如果从文本自身内证来分析文本的话,其实它并非是写实性散文,而是一篇抒情性艺术散文,文本的叙述人“我”与作者朱自清并非等同,那么作为抒情文本的《荷塘月色》的主题当是叙述人“我”的情感压抑、倾诉和彷徨。数年来,正是因为文本中荷塘月色的朦胧诗意之意境美,因为叙述主体“我”的情感之真实可感而引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激赏,这正是文学之美的魅力。因此,学生的作文如同作家创作一样,只要遵循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和美感体现就称得上是一篇积极的成功的创作。

其次,正确追求文学艺术的真实。以基础文体训练记叙文为例,平时作文教学中学生多写记叙文,如前所述,生活真实并不是情感真实或艺术真实的必然前提。因此,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应该解放学生,不能让学生再为一味地追求“生活真实”而费尽心思,不能让学生拘泥于“用事实说话”来进行文学创作。只要是他们运用了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主体情感,那么他们的文章就是文学创作,就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和鼓励。

再次,考试作文不应该有文体限制,试想学生平时读诗、爱诗,考试时却不能写诗,这本身不是一种对语文教育的讽刺吗?尤其是在平时的习作练笔中,教师更要注重作文向社会生活开放,向命题、内容、文体开放,向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开放。这样全方位的开放,才能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心声,进行真实独特的表达,这对学生的学历成长和人格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首先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体验就能汲取到鲜活的源头活水,用自然的、真挚的情感表现生活的真善美。还要永怀诗心,展开想象力的翅膀,以丰富多变的笔法尽显文学艺术的真实和美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9).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63).

[4]倪文锦.新课程标准语文科高考大纲简析.课程·教材·教法.2007.5.

[5]李建明.初中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7.12.

[6]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63)

[7]于军民.论中学作文教学的真实性问题.语文建设,201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顺河中学)

猜你喜欢
要义真实作文
落到实处是第一要义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三个“要义”
从几种“真实”浅议《活着》的影视改编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
《老子》军事思想要义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