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宇 凌凤
内容摘要:我们对武汉,长沙,重庆等全国各地各校198名学生,通过电子问卷和纸质版问卷进行了通过《白日焰火》分析大学生对于影片文艺与商业融合并峙关系看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基础上,突出主题以解决“看不懂”的问题,并且渗入商业元素已是必然趋势,利用明星效应和商业化宣传手段,加上增强人们观影意识,成为文艺片可以考虑的方向。
关健词:《白日焰火》 大学生 文艺 商业
2014作为文艺片的大年,擒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的电影《白日焰火》,国内票房统计约1.03亿,成为中国文艺电影中叫好又叫座的成功案例,打破了“三大电影节获奖等于票房毒药”的怪圈;另外,导演刁亦男凭该片获得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体现了此类文艺片融合商业元素后对大学生市场的成功开拓。
本文针对全国各校大学生观影情况及对影片文艺与商业融合并峙情况的观点进行调查,从文本情况,大学生观影心理和大学生眼中的文艺片三个方面,聚焦游走于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的中国电影,探讨文艺与商业元素在一部影片中的兼容与博弈,对有利于开拓大学生市场的电影趋势做出分析与思考,为身处自我与资本冲突困境中的当下电影和电影人探索新路。
一.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法
1.问卷内容
(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大学生的观影情况及对影片文艺与商业融合并峙关系的看法,分析文艺与商业在一部电影中的平衡点,为文艺片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分为文学院与其他院系,体现大学生普遍观影情况和观点,并就观影意识的强弱做出分析。
(3)正式问卷:问卷分为纸质版问卷和电子问卷。纸质版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电子版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其他各省的各高校大学生。问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受访者基本情况、《白日焰火》相关调查、观影情况调查和大学生校园观影接受调查。纸质版问卷包括31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出于保证问卷回收率的考虑,电子版对纸质版问卷内容有所缩减,只保留了9道题目。第一部分分析大学生整体观影意识;第二部分通过《白日焰火》的成功,分析影片中文艺与商业的平衡点;第三、四部分通过分析大学生观影选择、观影地点、观影倾向和对文艺片、商业片的看法,得出大学生观影喜好,并提供文艺片发展可以考虑的方向。
2.调查方法及区域
(1)调查方法:调查主要针对《白日焰火》的成功原因和大学生观影心理展开,针对全国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纸质版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98份,电子版问卷回收至100份时截止统计,共计200份问卷。
(2)调查区域:纸质版问卷主要发放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共100份问卷,回收98份,其中文学院受访同学占48.9%,其他院系占51.1%,电子版问卷通过网络搜集全国大学生观影情况,文学院受访同学占36%,其他院系同学占64%。
二.问卷结果及分析
经过问卷构想及初步分析,大学生的观影意识对于是否选择文艺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以文学院与其他院系分开调查,综合纸质版问卷和电子版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1.受访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在受访同学中,42.4%来自文学院,57.6%来自其他院系。而分院系来看,文院受访者中,29%的同学观看过《白日焰火》,其他院系则有12.5%的同学观看过该影片。可以证明,受专业影响,大学生中对于文艺片的观影意识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越常接受文艺片及其相关艺术形式作品的同学,对于文艺片主动接受的程度就越高,相反,主动接受的程度就越低。而只有普遍提高主动接受度,才能从根本上扩大文艺片的需求。但总体而言,所有受访者中,仅有20.2%的同学观看过《白日焰火》,相较卖座的大量商业片而言,文艺片的受众确实较小。
2.影片文本情况分析
《白日焰火》作为一部文艺片取得1.03亿票房,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向来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能有此成果,其本身具备的优势值得分析。
关于《白日焰火》的成功来源,在观看过影片的40位受访同学中,有77.5%的同学认为关键在于剧中主演的优秀演技,其次,有50%的同学认为应归功于导演刁亦男的特殊风格,融合了大量商业元素和利用获奖的噱头来吸引观众这两项均有47.5%的同学认同,另外还有35%的同学认为影片成功来源于深刻的主题思想,15%的同学认为来源于制作成本较低。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的关注点仍在影片本身,从演员诠释的人物到影片熟悉的拍摄手法、镜头转换和主题表达,都显示着影片的艺术性,而同时,依然有占半数的同学同意商业元素对《白日焰火》成功的促进作用。“影片上映前,片方的宣传口径强调犯罪、爱情类型,这两种类型普通观众都比较认可”,而金熊奖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高荣誉,《白日焰火》是华语历史上唯一一部获得柏林电影金银双熊的影片,在此基础上在国内上映该片,已经成功了一步。商业化的叙事加上双熊奖的号召力作为宣传重点带来的关注度,是影片商业化成功的标志。从另一个角度,分院系来看:在选择融合了大量商业元素的同学中,68.4%来自文院,31.6%来自其他院系;而选择深刻的主题思想的同学中,71.4%来自其他院系,28.6%来自文院,这反映出,文艺片并非是专业人士才可以看的电影,其魅力既包括深刻性,也有娱乐性。
3.影片分析大学生观影心理
针对为什么会选择看《白日焰火》这部影片,有97.5%的同学选择朋友或网络上的推荐,37.5%的同学选择爱好文艺片,还有25%的同学则是因为喜欢剧中的主角而选择了观看影片。《白日焰火》的宣传费用为1500万,和投资额一样高,如此大手笔在中小成本电影里很罕见。影片充分利用凶杀、碎尸、情色等刺激性元素进行宣传,同时以双雄获奖为影片造势,从主流媒体到电商,全面地展开营销宣传,此外还与影院合作,如与万达院线展开“百城抢票”活动等,宣传上使用的资金换来了大量的关注度,同时获得了网络上的一致好评,也是《白日焰火》的票房能在一众文艺片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此外,剧中主角除了在长期表演中磨练的扎实演技,明星效应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要素,桂纶镁长期担任文艺片女主角,廖凡的影帝身份,都为影片“吸睛”不少。综合来看,大学生观影选择不免有从众心理和追星意识,跟随大流的观影倾向和对明星的喜爱既然成为影响观影选择的重要因素,就突显出了宣传及演员选择的重要性。
67.5%的同学认为剧中人物的演技最能吸引他们;50%的同学认为最吸引人的是小人物杀人的暴力叙事;影片运用的色彩风格与光影的明暗调节是47.5%的同学眼中最吸引人的部分;碎尸、情欲等商业刺激性元素和环境与人物行为相结合的美感同样有42.5%的同学选择;剧中表达的主题吸引了37.5%的同学以及还有25%的同学选择主要演员的颜值作为最吸引他们的部分。占比最大的部分依然关注的是影片本身,综合来看较多数同学是从文艺片的本质来欣赏影片,小人物杀人的暴力叙事处于文艺与商业的中间地带,也未能获得最大多数的同学认可。但从调查来看,商业元素的加入对于大学生观影选择的影响不可谓不重大,有将近半数的同学因为商业化的元素而对影片产生好感,因此,虽然大学生对文艺片的关注更多停留在其本质上,而对其创新,并推广创新的部分关注不够,但希望文艺片与商业元素结合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4.大学生理想文艺片发展倾向
将文艺片与商业片对比,58.2%的同学更喜欢文艺片,41.8%的同学更喜欢商业片,从这个结果来看,文艺片似乎具有极大的市场,但是当调查对于文艺片的定义时,虽然59.1%同学认可文学艺术片的定义,但也有55%的同学认为文艺片就是爱情片,31%的同学将文艺片定义为小清新电影,除却这些片面的观点,许多人对于文艺片的理解都局限于某个特点,例如实验性质、个人特色等。一方面说明大家喜欢的“文艺片”并非实际意义上完整的文艺片,但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文艺片中大家认可的成分,除了个性化鲜明之外,真挚的情感表现也是文艺片需要坚持的内容。
对大学生观影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的有:85.4%的同学个人有偏好的影片类型;82.3%的同学主要受演员及导演的影响;55.5%的同学受周围人及网络推荐影响较大;34.4%的同学看中电影宣传的导向。分院系来看,文学院的同学98.8%因为验单和演员对电影选择产生影响,远远高出其他院系68.4%的比例,同时,文学院有96.4%以及其他院系77.2%的同学都因为有自己个人偏好的影片类型而选择影片,导演的风格,演员的形象、演技以及影片类型的偏好度都是在长期观影经验中形成的个人判断,证明主动性观影对于文艺片的影响,通过实践形成自己的审美倾向,也是有利于中国文艺片市场发展的。
文艺片票房不如商业片,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而大学生对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也有自己的看法:63.1%的同学认为是因为商业片刺激性元素更多;37.4%的同学认为应归因于文艺片宣传不够;35.9%的同学觉得主要是因为文艺片看不懂;27.3%的同学认为是文艺片播放场次少才有这样的结果;25.3%的同学是对文艺片不感兴趣;还有7.5%的同学有自己其他的看法。因此,想保证为一定的票房,从这道题可以看出:首先文艺片也需要娱乐性元素,有能够刺激消费的热点;其次,因为大学生观影存在从众心理,宣传也是一个重要手段;文院和其他院系的同学分别有38.1%和35.9%选择文艺片看不懂,因此文艺片晦涩难懂成了阻碍观众选择影片的因素,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谈到文艺片播放次数少,在调查大学生更喜欢在家中还是电影院观看电影中,除去6.5%的同学不看文艺片,63.5%的同学更倾向于在家中看文艺片,仅有30%的同学会选择在电影院观看电影。当文艺片不能为影院带来更多的利益,自然影院的排片就会较少,因此,与影院建立互惠的合作,也是未来文艺片可以考虑的方向。
《白日焰火》的成功虽然不能给中国文艺片带来大的变化,但清晰的向我们显示了文艺片必须具有娱乐审美性,而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渗入商业元素。从调查来看,明星效应和有力的宣传手段,都能够弥补文艺片自身特性决定的票房弱势。在保持文艺片内核的同时,在更快的时间里抓住观众眼球,吸引其注意力,以引起情趣,提高票房,并且只有当文艺片能使导演与影院达到双赢时,才能延长档期,有可能增加观影量;加大宣传力度,突出优势特点以及营造话题效应,注重多方面的宣传覆盖,提高知名度。
但是,最终解决文艺片困境依然在文艺片“文艺”本身:一方面,从影片自身出发,细致地安排情节、拍摄,以最完美的状态表达能震动人心的主题,并将主题凸显出来,使观众能或深或浅的理解感悟。“看不懂”成为阻隔文艺片与观众的一道隔阂,提高观众兴趣,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文艺片意味着看不懂”的定势,在一定意义上,表达的东西只有被人所理解,才真正完成了从编码到解码的全过程,文艺片的意义则有了更多的实现。解决“看不懂”的问题,是文艺片需要考虑的趋势所向。另一方面,在我们较严格的国家控制下,一定限度内,仍是需要符合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以赢得官方的支持。《白日焰火》在其在公映前,广电总局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希望各大院线能重点关照《白日焰火》,在一定程度上便保证了影片的档期和宣传保证。
最后,需要提高大众主动接受文艺片的程度,这固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及相关艺术形式的普及,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改善,但更需要摆脱对文艺片的定势观念,肯定其审美性。
三.结语
《白日焰火》的成功是一个开端,显示了文艺片发展的一条新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电影文艺内涵与商业外壳有一个整体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以大学生的视角提出了属于我们的期待,在此基础上,深刻思考文艺电影的困境与商业电影升华的空间,并将关于这二者的思考结合起来,提供了一条商业与文艺结合的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文艺不是你想卖就能卖》将太,新京报电子报2014年04月11日第C02:文娱时评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