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抉择

2015-05-30 11:13梁雨萌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荀彧汉室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曲唱尽天下事,英雄渔樵俱成空,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正如“青山依旧,几度夕阳”,人类的历史充满着变与不变,变化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变的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四大古国今何在?唯我中华立潮头,依靠的正是我们民族的传承与坚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对曹魏集团的人物尊少贬多,然而对于荀彧却依据历史原型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艺术形象。

名与利的抉择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彧投到时任奋武将军的曹操帐下,曹操见荀彧大喜,赞曰:“吾之子房也。”将荀彧比作辅佐刘邦的张良,任荀彧为奋武司马,这一年荀彧二十九岁(初平二年,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以为奋武司马,时年二十九。《后汉书·荀彧传》)。荀彧初到曹营就展示了他识人的本领,预言董卓必死,不足为虑(“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三国志·荀彧传》),果然,不久董卓就死于吕布之手。见识了荀彧的识人断事之明后,曹操更加器重他,兴平元年(公元190),曹操征讨徐州陶谦,任荀彧留事,让他管理后方事务。建安元年,曹操采纳荀彧计策奉迎献帝至许昌后,提请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侍中和尚书令都是与天子十分亲近的职位,曹操此举,一方面是出于对荀彧功劳的表彰和感谢,同时又投其所好,将忠于汉室的荀彧安排在天子身边,不能不说是很高明的笼络手段。

此后,荀彧又推荐了郭嘉、荀攸等人,并且在为曹操提出了许多重要计策,为曹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也不吝对荀彧的嘉奖,攻破袁绍后,上表请封荀彧为万岁亭侯,建安十二年,又上表请增荀彧邑户(封彧万岁亭侯,邑一千户;十二年,操上书表彧曰:“……乞重平议,增畴户邑。”《后汉书·荀彧传》)如此荣宠,固然有惜才之意,却不难看出笼络之心——精明如曹操当然看得出荀彧对汉室的忠诚,或许他也清楚,荀彧辅佐他只是为了匡扶汉室,很难完全为他所用,然而面对如此“王佐之才”,曹操又如何不动心?即使明知不可为,他也要尽力拉拢荀彧,试图将荀彧拉上他开创霸业的战车。也就是说,如果荀彧肯放弃匡扶汉室的信念而支持曹操,曹操绝对不会亏待他,高官厚禄唾手可得(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资治通鉴》司马光)

荀彧清楚这些吗?他清楚。那他的选择是什么样的呢?他选择了放弃支持曹操可能带来的“利”——面对曹操的利诱,他始终坚定,内心澄明;坚守了他作为人臣、作为荀氏后人匡扶汉室、为国尽忠的清“名”。

情与义的抉择

在荀彧辅佐曹操的二十多年间,虽然荀彧始终坚持匡扶汉室的信念,但他和曹操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相当不错的。在朝不保夕的乱世中同甘共苦二十载,用现在的话说叫过命的交情,两人之间的情谊不可谓不深厚。

曹操不仅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将荀彧放在“居中持重”之位;而且还重用荀彧的兄长、子侄,并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姓名不详,后称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荀恽,两人结为儿女亲家。他对于荀彧的态度可以从钟繇的话中窥见一斑,钟繇说:“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在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引自《彧别传》)可见曹操与荀彧既有师友之义,又有宗族之亲,两人之间可谓是亦师亦友亦亲。

但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意图明显地预备拥曹自立。这一提议与荀彧心中所坚守的兴盛汉室的目标发生了根本冲突,因而荀彧断然反对,他说:“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说这番话之前,内心一定也经过了许多挣扎——说出了这番话,他和曹操的立场不同就摆在了明面上,两人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二十年来的甘苦与共、出生入死的义气、儿女亲家的亲厚、亦师亦友的情谊,就此走到了尽头。

以荀令君之智慧,何尝想不到这些?然而此刻摆在他面前的,是私人之间的情感与忠于汉室的大义的抉择!于是,在支持情深义重的朋友和匡扶汉室的大义之间,荀彧毅然选择了坚守大义,坚守内心的信念。

生与死的抉择

在反对晋曹操为国公的提议时,凭借本身的识人之明和对曹操二十年来的了解,荀彧深知他的反对在曹操看来无异于背叛;以他在曹营中的地位和在士林的威望,一旦他背叛曹操,必不为曹操所容。也许从这时起,荀彧便开始打算以后了。

建安十七年,距离这次争执不久,曹操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三国志·荀彧传》)窃以为曹操这样做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借此挽留荀彧,毕竟像荀彧这样既能出谋划策又能统领后方勤务的人才实在难得,虽然曹操此时兵多将广,谋士如云,但他应该还不想失去荀彧;其二,如果荀彧不能回心转意,那也绝不能让他站到自己的对立面。请荀彧劳军,其实是委婉的逼迫荀彧就范。曹操在用行动告诉荀彧:立曹还是扶汉,他必须做出选择!

根据《三国志》记载,荀彧行军途中因病留在寿春,最终是“以忧薨”。他在忧虑什么呢?《汉书》对这段历史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荀彧看到曹操送来的空食盒后饮药自尽,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空食盒”事件。关于荀彧究竟是病亡还是在曹操暗示下自尽,古往今来人们多有议论,《汉书》、《魏氏春秋》、《资治通鉴》都认为荀彧死于自杀,易中天先生认为“荀彧不希望看到曹操权力过大,危及汉室,所以反对曹操封魏公,晋魏王,因而被曹操铲除。

而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荀彧是“杀身成仁”。当时还没有赤壁之战的大败,所有人都认为曹操统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成就霸业的曹操不会再还政于刘汉是意料之中的事,荀彧已劝过曹操,二人的关系因此破裂,他无力阻止曹操称帝;而最令荀彧感到心痛和自责的是——这一切是他造成的!他帮助曹操成就如今的实力,曹操却藉此图谋自立。后世杜牧所言也许正如荀彧此时的痛悔:“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曹操一骑飞马送来了空食盒,何尝不是他给荀彧下的最后通牒?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倘或苟且偷生,他将毕生为这种痛悔纠缠,唯有一死,以成全自己的一世清名和最终未能实现的匡扶汉室的信念。生与死之间,荀彧没有别的选择。

荀彧远去了,留给我们的,是他坚定的背影,是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荀彧一生的抉择是我们人生的镜子,国之坚守,民之坚守,可知矣!

(作者介绍:梁雨萌,湖北武汉市第49中学高三·5班学生)

猜你喜欢
荀彧汉室曹操
三国演义(四)汉室起风云
荀彧,别样的三国故事
荀彧殉汉
荀彧殉汉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
祝贺汉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参观诸葛亮隆中遗址
军师联盟首席谋士荀彧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