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留得春常在

2015-05-30 10:59严方圆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教育

摘 要:丰子恺集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于一体,以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丰子恺漫画有儿童相、社会相和自然相三种,儿童相即儿童漫画。丰子恺的儿童漫画既包含了他对儿童的崇拜之情,又蕴含着教育与艺术的思想,因此以漫画为蛛网,网住落花,留住如春一般的童心童趣。

关键词:丰子恺;儿童漫画;艺术教育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这是丰子恺酷爱的一首八指头陀诗,他对儿童的态度达到了“儿童崇拜”的程度,认为童年是“黄金时代”,儿童是最为“真实”、“自然”的。他为儿童在现代生活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与误解呼吁,希望保留孩子的纯真和童趣。在此观念的引导下,丰子恺以儿女和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儿童漫画,引起了人们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开中国近现代儿童教育之河。

丰子恺在《儿女》一文中讲到,“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1]丰子恺眼中的美即是真善,“真善生美,美生艺术”,而作为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儿童则是真善美最好的化身,从孩子们身上能获得人生的启示与快乐。

当丰子恺看到大女儿阿宝见凳子光着脚没鞋穿,就将自己的鞋脱下,连同妹妹的一双新鞋套在凳子的脚上,划袜立在地上,并拍手欢呼“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从而感到“儿童将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化作同情,分赠给世界万物”[2]的宽容,画成了漫画《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让读者感到的那俯身给凳子穿鞋的小女孩的纯洁与人对物的关怀与体恤,获得的是一种美的体验。

丰子恺在他的漫画以及散文中赞美儿童天真纯洁的心灵、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会体恤凳子,藤椅子可以立刻变成黄包车,想要已死的小鸟复活,做艺术的劳动不求回报。“我企慕这种孩子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练得孩子们的空想界找求荒唐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的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3]丰子恺用漫画的形式画出儿童纯洁天真的心灵和丰富无限的创造力,表达了自己的崇拜歆羡之心,也为世人传达一种真实的生活本质。

儿童文化学者托莫·豪根曾说,“似乎我们成人忘记了这样的事态:我们的生活是基于童年的。童年是我们借以相互交流和与年轻人交流的主要源泉,也是了解我们自己和全人类的基本源泉。”[4]丰子恺具有同样的意识。他认为,成人是由儿童渐进变化而来,童心始终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在儿童期,“童真”是外显的,他们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自由奔放的感情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出来。渐入成年,因受各种因袭的约束和羁绊,“童真”在困惑、无奈、屈从、迎合的不断演进中被遮蔽了,处内隐的状态。

丰子恺十分欣赏南宋词人高观国的“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还画了《留春》这幅画,收载在他的《子恺漫画》(1925年初版)中。在丰子恺的散文《给我的孩子们》中记述到:“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象‘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丰子恺在意识到“真”儿童终将要走出令他崇拜的儿童世界,步入成人世界,所有的“童真”都将被玷污和丧失时,表现出忧虑和失落:“他们这种言语行为的内容意味,确含有一种很深大的人生意味。儿童的这点心,是与艺术教育有关系的,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最高贵的心,极应该保护、培养,不应听其泯灭。”[5]因此,他希望留住清纯的儿童世界,就如他所说的“蛛网留春”一般,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我看见成人们大都认为儿童是准备做成人的,就一心希望他们变为成人,而忽视了他们这准备期的生活。因此家具器杂都以成人的身体尺寸为标准,以成人的生活便利为目的,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同样,在精神生活上也都以成人思想为标准,以成人观感为本位,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精神生活很苦痛。”[6]丰子恺目睹了世俗社会中儿童生活的苦痛,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儿童生活观进行了批判。漫画《我们设身处地,想象孩子们的生活(其一和其二)》表现他深感世间为儿童者的痛苦,大人牵着孩子走路,步调却不放慢让孩子跟不上;桌椅全是大人规格,孩子坐不上十分痛苦。

《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被喻为儿童史的奠基之作,法国史学作家菲力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在该书中从游戏、礼仪、学校及其课程的演变来追溯儿童的历史。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儿童行为的成人化中,孩子的态度、装扮、玩具以及日常生活都以长者为主体,被大人所控制;受成人社会阶级差别影响,有些孩子生活衣食无忧,而有些小孩却在社会的边缘上挣扎,生活苦不堪言;在世俗社会的熏染下,不仅孩子的自由被禁锢,教育倍受压迫,而且他们还要听从大人言不由衷的话语,儿童的“本我”人格逐渐被侵蚀。

丰子恺用画儿童漫画的形式揭露当时社会儿童普遍的苦难生活,呼吁成人留住孩子的纯真,满足其趣味追求,理解并呵护他们的慈善之心,从而永葆谐趣的儿童生活;让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儿童健康自由和快乐地成长。

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体现的是崇拜儿童、关爱儿童的主题,影响深广。丰子恺在儿女生活中,在细致切身的体会中,在对教育的思索中,用简练干净的笔墨绘出可爱、形象却又蕴含人生和教育深意的儿童漫画。“只为留得春常在”,“春”就是纯真美好的童心,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便是将这份“春”留在寥寥几笔但神形俱全的漫画中,留在儿童美好的童年记忆中,留在污浊陈腐的成人世界,让人生充满春光。

参考文献:

[1] 丰子恺,余善.智者的童话:丰子恺的漫画人生——儿女(第一版)[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70-73.

[2]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11.

[3] 丰子恺,余善.智者的童话:丰子恺的漫画人生——谈自己的画(第一版)[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93-97.

[4] 王根泉.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36.

[5] 殷琦.丰子恺集外文选(第一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71.

[6] 丰子恺,余善.智者的童话:丰子恺的漫画人生——子恺漫画序(第一版)[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71-74.

[7] 丰陈宝,丰一吟.爸爸的画[M].丰子恺,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 菲力浦·阿利埃斯(法).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M].沈坚,朱晓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 梁轩.丰子恺之于艺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43.

作者简介:严方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

猜你喜欢
丰子恺艺术教育
爆炒米花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漫画欣赏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