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辅导员“角色丛”问题思考

2015-05-30 09:16孙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课堂教师

孙聪

内容摘要:当前,地方高校新任辅导员大多为“85”后的一代,也多为以应届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参加招聘考试,从而走上辅导员岗位的。他们的辅导员生涯,往往是从一个校门走进了另一个校门,几乎是从学生“一夜之间”转变成了辅导员。在对辅导员工作状态和工作性质缺乏基础性认识的同时,他们每天大多忙碌在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上,扮演着诸如学生思想引导者、学生学习指导者、学生心理辅导者、学生生涯规划协调者、校园文化培育者等众多不同的角色,形成辅导员工作“角色丛”,也正是这些“角色丛”时常导致他们工作中出现角色混乱,最终影响辅导员工作效率。

关键词:地方高校 新任辅导员 角色丛

一.“角色丛”的概念界定

角色一词原指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人社会心理学,并创立角色理论。角色理论认为,角色指“个人占有特别地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即个人占有(或获得)某种社会地位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某种角色。”正象演员要演好某一角色必须首先进人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的行为标准去行动一样。同时,角色理论家认为,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通常不只扮演由本地位决定的一个角色,而是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也就是所谓的“角色丛”(role sets)。

高校辅导员就是一类具有特殊角色要求的群体,往往同时扮演者多种角色。他们是教师但又区别于普通专业课教师,他们是干部但又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领导干部。在学校里,他们既要联系学生,又要完成各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在学校外,他们既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又要主动寻求专业发展。因此,他们往往在校内校外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尤其是在地方高校,由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最终都落实到辅导员身上,从而导致了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丛”过于庞杂,产生了一系列的角色混乱问题。本文拟从地理上的学校为区分,探讨地方高校辅导员在校外和校内的不同“角色丛”,从而为厘清辅导员现阶段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提供参考。

二.地方高校新任辅导员角色扮演

高校辅导员的活动范围大致可分为校内与校外两个地理区域,本文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展开,将辅导员角色分为校内角色和校外角色两大类。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辅导员的校内角色,而忽视了辅导员的校外角色,实际上,两者作为一个统一体,必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加以分析才有意义。辅导员不可能脱离校外角色纯粹的只关注校内角色、只忙于自身工作,也不可能只重视校外角色,而只强调家庭和社会。因此,本文认为地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范围主要包括社会角色、自我角色、学校角色、课堂角色,其中社会角色、自我角色属于校外角色,学校角色、课堂角色属于校内角色。

(一)校外角色

1.社会角色

在角色理论看来,社会角色是指处于某一社会地位的人按照社会规范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的集合体。高校辅导员在社会看来,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其实才是辅导员。而且社会往往首先对教师的标准来要求高校辅导员,从而形成了对高校辅导员最基础的角色期待,即要求教师做到的辅导员也应该做到。于是,在社会生活中,辅导员在家人眼中扮演者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父亲(母亲)等具有血缘关系的角色,同时,在他人眼中又是一名教师的形象,时刻要体现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辅导员一方面需要扮演好家庭角色,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基本的教师素养,以避免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损害了高校教师的正面形象。因此,辅导员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从而达到辅导员校外角色与校内角色的和谐统一。事实上,地方高校新任辅导员一般都是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又进入教师这一角色,他们一般还没有家庭,但往往又是在积极主动的建立家庭的过程中;他们是高校辅导员,是一名教师,但是在初始阶段往往又摆脱不了固化了近二十年的学生角色,因此地方高校新任辅导员往往就处在这种角色重构并不断适应新角色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的去学习,而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调整适应再调整再适应的过程。

2.自我职业角色

自我职业角色问题主要回答“本职业是干什么的?”“出色完成本职业各项工作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本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一系列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问题。事实上,针对这些问题,地方高校新任辅导员在初始阶段一般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的自我职业角色有一个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他们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的。事实上,辅导员角色应该具备以下能力:首先是政治素质,即高校辅导员应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这也是高校辅导员区别于其他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其次是优良的综合素养,随着地方高校的扩招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越来越呼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所以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这都要求辅导员要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校内角色

1.课堂角色

辅导员的课堂角色特指他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所承担的角色,这一角色与对普通专业课教师的角色要求一致。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干部。一般而言,地方高校辅导员往往承担着高校思政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协助专职思政教师完成部分教学工作,因此,在课堂上,辅导员在教授思政类课程的时候,要求辅导员必须能够熟悉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由于思政类课程相对枯燥,教师还需要尽量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并且地方高校对于辅导员课堂教学和相关教学文件的要求与思政课专业老师也几乎相同,这都要求辅导员在课堂角色方面能够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样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次课。从这个角度讲,辅导员课堂上的角色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角色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辅导员所上的课程是学生们大学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校角色

基于高等教育、高校和大学生对于辅导员的角色期望,结合辅导员的职能,可以从辅导员所承担的教育、服务和管理三方面来定位高校辅导员的学校角色。

首先是教育者角色。辅导员的教育者角色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是辅导员的传统角色,从这个职业角色诞生开始,就一直担负着这样的政治使命,这体现了辅导员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最大区别。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服务与管理者角色。这些角色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帮助和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引导方面。所谓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是指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理想,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的传统教育者角色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必须拓展新的角色来与之相适应,其中一个需要拓展的角色是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所谓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引导者,即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化转变过程中扮演着其他成员无法达到的引导者角色,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某种程度上,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人生导师,辅导员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非常关键,很多辅导员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影响深远。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辅导员的工作领域正在不断延伸,辅导员的角色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辅导员角色正由单一的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多元的学生事务承担者转变,从管理型向指导型转变,从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以政治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与此同时,正是在这些转变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问题时常出现,尤其是地方高校,新任辅导员需要尽快的适应这种转变,努力在实践中寻找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罗公利,聂广明.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2]张雪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D].河南:河南大学,2006.

[3]韩洪政,谢晶晶.偏差与定位: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深层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4]李正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5]卢吉超.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辅导员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