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教学活动开始转型,如何在保证学科教学重点正常讲授的前提之下,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自学能力、教学教法等有所创新和提升成为高中教育的新发展动向。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现状,分析高中数学教师教研水平的发展,结合具体课例进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项目,推动高中数学教研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课例研究 高中数学 教研水平
数学作为高中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为理科生在高校的学习奠定学科基础,同时也作为高中“语数外”三大重点科目的其中一门,在高中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教育活动把教学工作改革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课例研究成为研究的主流模式。如何通过教师教法的改革提升高中数学课程的趣味性,提升教师整体的教研水平,成为把本应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动权,重新放还给学生,成为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本文所主要论述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现状
传统教师的教育模式比较固定,比如教师占领课堂绝对主动权,通常45分钟一堂课,教师基本一言堂,通过设计好的讲授大纲和教学计划,按步骤依次完善教学任务。学生被动听讲,按照教师的任务布置逐渐完成课堂作业和课下作业,结合课后复习使一次课程内容饱满完整。教师的角色往往更像是“教练”,学生自主性比较小。这也是由于高中教学任务重、考试考核压力大、升学负担促使形成的种种现状。时间长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不够理想。
(1)学生没有学懂、学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比较固定死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学环节无非是學习新知识点、例题学习、课后练习与章节作业。这样三段式式的学习固定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倦怠感,不利于数学学科困难知识的掌握,并且学习点之间没有互相联系,使学生学不懂、学不透,产生一些数学学习的问题。
(2)学生未形成良好的数学掌握技能
“老师,你上课讲的时候我都听明白了,真听明白了,咋一做题的时候就不会了呢?”在数学的现实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反思问题背后的原因,通常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学生表面听懂了课程的设计,实际上并不明白数学学科原理,未形成良好的数学掌握技能,知识浮皮潦草,流于表面和形式,这对于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3)高中教师教研水平较低,或者没有突破
高中教师与高校教师工作性质不同。高校教师往往接触较多参与科研的机会,高中教师若想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往往研究视野只能停留在一线教育工作当中,无法触及比较深刻的教育理论和研究综述。所以高中往往存在教研水平较低、科研没有突破等特点。
二、以课例作为载体的高中数学教研新发展
(1)坚持在实践中出真知
以课例为载体的科研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在研究课例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反复实践来进行验证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将实践经验总结起来,得出最准确的结果。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亘古不变,始终通用。高中数学的教研水平与数学课程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数学课程安排要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自然随之提升。在课程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相关教辅工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有所长进,利用数学模型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知识树”的模型,从而融会贯通掌握数学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开展课例科研活动,学校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评价教师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教师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效果。“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充分构成“课例”的最终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更好的反哺应试能力、应考水平,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补充,学生伴随教师的教学能力一同成长发展,教研水平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
(2)在发展中坚持“树人”理念
以课例作为载体的教研模式并不仅仅关注教学本身,该教研模式更重要的是在教研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发展,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不断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最终目的往往在于帮助学生提升考试考卷成绩,最终帮助学生考入理想的高校,这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只要考进大学,勤奋学习数学的状况就会有所变化,就可以放弃努力学习的状态。而课例研究背景下,对教师教法提出新的要求,即教育要“放长线”,对于教育者本质来讲,是提升学生的终生教育理念,而不仅仅局限在“应付考试”。“发展”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这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不仅仅局限在教材内容之上,对于学情的充分理解、对于教材的整体把握、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长远认识,都直接影响“树人”理念能够走的有多远,恰恰这种教学理念对于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对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理念
学校要定期进行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讨,让每位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老师们的意见收集整理,最终确定出合理的课题研究。而这里提到的“课例”其实不仅仅指个体教学,往往是团体团队合作学习。中国式教育往往缺失的就是团队合作的精神。经常性的、常规性地进行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讨,可以使家聚焦共同的研究主题畅所欲言地评课、研讨,选题、备课、上课、观课、改课、记录等环节都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不仅仅要求上课课程关键环节的设计要遵循小组协商学习的特点,在教师小组会议的时候更加注重合作理念,通过一线教师带动青年新教师的方法,“以老带新”创造学科价值,传授教学经验,最终的目的是反作用于数学课程更加流畅的教学实践。尤其是数学课程的讲授,在课程中突出“数字理念”,打破传统思维壁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课例研究理念已经普及到各个学校的各门学科当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及时互相反馈学习经验,对提高高中数学的教研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旺.通过课例研究,提高高中数学的教研水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2]斯普瑞克(美)著,王勃涛,刘文琴译.高中课堂管理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4]陈宇.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