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

2015-05-30 21:53杨智勇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中学教育历史教学

杨智勇

摘要:历史是一门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课程,历史课堂上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这对教师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有重要意义,更是增强历史课堂生命力的重要举措。笔者浅薄的认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角度造就充满生命力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中学教育 历史教学 参与意识

现在的历史教学不能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是一门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课程,历史课堂上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这对教师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有重要意义,更是增强历史课堂生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浅薄地认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角度造就充满生命力的历史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上的主力军

“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唯有敢于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会好起来。只有师生合演的戏才最精彩,因为放手也是一种爱。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一直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大块。现代教学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日常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往往处在“被统治的地位”,被教师“剥夺”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权利”和机会。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抛弃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模式,教师要充分的“授权给学生”,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很乐意接受教师的“授权”,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的,甚至是“超额完成任务”。学生们能把历史地位以及与之相关典故讲得一清二楚,还有不少同学及时补充发问,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此起彼伏的掌声;讲解者“沉着应战”,提问者“穷追猛打”,课堂气氛之热烈,效果非常的良好。

二、合作与探究是历史课堂上的生力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具有权威性,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贵在于传,而无须得到学生的认可,也不必考虑学生的感受,这违背了教育成才的科学规律。由于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导致以往历史课堂中出现较为沉闷的氛围,与学生单独面对课本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关;学生总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对于一些自己拿不准或有疑虑的问题不敢大胆提出,从而造成课堂要么是几个优等生的“独奏”,要么是全体学生的沉寂。非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而是教师没能点燃他们参与的激情。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分组讨论,历史情景剧表演,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然而是不是给个问题讨论一下,给个主题表演一下就是合作学习了呢?新课标提倡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就是要求学生之间在体验、发现等方面相互启发和借鉴。个人的认识和发现总是有限的,这对极富个性色彩与创造性的历史学习而言更是如此。在历史学习中进行分组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准确把握与高效应用,也有利于他们全面、深入的体验学习内容。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人对策略的成功体验与应用,也会为自己提供真实的范例,有利于增强个人的信心,改善和提高个体策略的体验与学习水平,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合作目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显著提高,因此合作式教学法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创设情境,愉快求知是历史课堂上的动力军

历史课程之所以成为典型的“无趣,无味,无用”的“三无”产品,关键是學生在学习历史时多采用“符号型”的学习方式,没能从历史学习中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更浓;课虽终,趣犹存”。如有趣引课,激发情趣,做到听、说、读、写、练、议、看、思、演、导等课中活动有机结合,并巧妙设置疑问,即可创设情景,实现愉快求知。当“背多分”成为学生对付历史课程的“法宝”时,课堂上他们关注的就是老师的板书和勾画的重点,哪里还有鲜活的历史本身,充满灵动智慧之学的历史也就显得无聊之极,历史课堂犹如走入古稀的老人,毫无生机可言。“背多分”这个历史学习的“顽症”急需改变,否则无以建立充满生命力的历史课堂。让学生亲近历史,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是解决这一“顽症”的有效举措。如讲“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例时,可利用电影《西安事变》形象再现当时历史画面, 15000多名学生集会游行时,一名小学生被蒋介石的军警开枪打伤,激起群愤而决定游行到潼关去向蒋介石请愿。张学良为了不让游行队伍作无谓的牺牲,就劝阻学生们,并向学生们提出保证,进而讲张学良、杨虎成将军对蒋介石的哭谏以至兵谏……从这些生动形象的讲述中,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眼前,使他们产生了亲近感,从而产生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的遗憾和渴望去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

学生通过教师绘形绘色的讲述后形成了一定的历史表象,了解了古今中外各种历史大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意义,也了解了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功过,并从中提高了自己的是非判断、分析、概括能力,开始感觉到了学历史的乐趣,教师这时候就要适时地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使学习成为体验成功的路径,摆脱痛苦学习的困扰。另外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问题(衣食住行)入手,进而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思考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需要教师把久远、抽象的历史拉近到学生思维的“就近发展区”,让历史知识易于为学生所理解,乐于去探索,如能这样,还操心历史课堂的活力吗!

总而言之,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予关爱、耐心讲述、启发诱导,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滋味,就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打造出历史高效课堂。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积极创设情境让他们有机会去触摸历史的脉搏,感知历史的魅力。惟如此,“学生的心灵才不会遮蔽,历史知识的真实才会生动起来。历史课堂也会因学习者的触动而激情四射。祖国的未来才会更加灿烂多姿。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中学教育历史教学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开放型作业浅析
加强中学生德育,延续传统美德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培养初中数学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